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河中石兽纪昀 教学主设计:刘芝海 定稿:界首市实验学校语文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教学打破传统古文教学模式,课前加强学生的预习指导;课上重视学法指导,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明文意,知主旨;课前课后,搜集整理资料,扩大知识面,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观。设计思路: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二、预习指导,熟读古文。三、理解文意,品悟主旨。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生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2、理解课文中心内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读通读顺。2、抓住重点字、词熟读成诵,理解课文。一、复习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导入新课:学生齐读南宋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资料助读: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一定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出示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读通读顺。2、抓住重点字、词熟读成诵,理解课文。三、预习检查: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 自由读课文,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当堂检测: 1、读准字音 河干( ) 圮 ( ) 棹 ( ) 曳 ( ) 铁钯( ) 木杮( )湮 ( ) 啮( ) 坎穴( )溯流( ) 臆( ) 断 欤 (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僧 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兽 于 水 中 是 非 木 杮然 则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3.学法指导:划分节奏一般规律:1、主谓之间,如,“教学相长也”;2、动宾之间,如,“有嘉肴”;3、句首的关联词后面,如,“是故”、“虽”、“然则”后;4、句首表时间、地点的状语后面;5、后置的状语前面。6、“而”前,“之”后; 四整体感知自学提纲(一):自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准备小组间竞赛。课文断句参考: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 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 十余岁,僧 / 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 / 不可得,以为 / 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 /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 据理臆断欤?自学提纲(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课文 学法指导:先读一遍句子,再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关键词语,最后翻译整句话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课文字词句的翻译见课件。)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五、文言实词虚词知识梳理:1. 古今异义二石兽并沉焉 ( 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阅十余岁 (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盖石性坚重 (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知其一 ( 但,古义:只 ;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是非木杮 (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2.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动词, 成为)众服为确论 (动词,是)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指”“求之地中” 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3.词类活用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4.句式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3.词语解释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阅十余岁( 阅:经历 )盖石性坚重( 盖:句首发语词 )但知其一( 但:只)是非木杮( 是:代词,这)求之下流,固傎 ( 固:副词,本来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为:动词, 成为)众服为确论(为:动词,是)一老河兵闻之 (之:代词,指”“求之地中” 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之:结构助词,的)2.、译句。(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2)尔辈不能究物理。(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五、作业设计:1.熟读五遍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家长听。2.梳理归纳并记忆本文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会概括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明白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2 、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2、 就课文不理解提出质疑。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整体回顾课文: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3、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出示自学提纲(一):一、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1、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讨论并归纳:(1)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2)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 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二.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自学提纲(二):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归纳: 1、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三种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讨论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归纳: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 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老河: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合作探究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四、写法小结:1、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 。(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五、课堂小结: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和基础训练。3 、拓展阅读纸上谈兵并写篇读后感。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用户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工作站GPU云渲染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恩施市残疾人联合会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教案课件
- 202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
- 2025年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生鲜新零售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成本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快时尚模式在时尚零售行业的供应链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化教材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研究
- 2025年教育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研究报告
- 中山酒店行业状况分析
- 船员劳动合同
- 南城一中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 企业重组改变组织结构以提高效率
- 植保无人机应急处置预案
- 湖北十堰生产实习报告
- 《中国古代的服饰》课件
- 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精品课件
- 夏米尔350Pedm火花机快速入门操作
- 人教新版高中物理必修说课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