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世界最佳城市的模样哥本哈根Copenhagen袁雪 Mico2009-4-1 18:32:17哥本哈根没有什么高楼,更没有什么摩天大楼,大多数的房子都不超过五层。站在高处看过去,视野极为开阔,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块灰色和橙色交织在一起的绒布。正好是晴天,那些橙色和灰色的屋顶斑斑驳驳,越来越小,最后汇成密密的点,排成一条直线,却又与白云交融在一起,和着湛蓝的天、藏蓝的海,和谐又鲜亮。这里的市民非常注重环保。晚间通往郊外的路没有一盏路灯,丹麦人认为,仅靠车辆的前灯后灯就足够大家辨识路况。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选出2008年世界20个最佳城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生活质素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排列榜首。Monocle研究了全球多个城市的多项因素,包括市民在凌晨1时是否容易买到一杯好酒、建筑物质素,以至有多少戏院等,总结出哥本哈根是世界最佳城市。 该杂志赞扬哥本哈根城市设计优良、交通便利、基建完善、现代化建筑物和高档餐厅随处可见,还有重视环保。其中重视环保的特色,为哥本哈根增加不少分数,所以由前年的第2位升至今年的首位。2009年12月,一场事关地球未来的国际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简称COP15)将在哥本哈根举行。在金融危机下,世界各国能否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在2009年达成全球气候协议,以代替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丹麦模式也是丹麦驳斥这个疑问的坚定论据。如果各国届时能就2012年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达成协议,哥本哈根这个城市的名字无疑将名载史册。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如果你驾驶着爱车行驶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总是会被一个又一个的红灯所阻挡。这最初让习惯了以匀速行驶在长安街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的我非常不习惯。反之,如果你跨上一辆自行车,以匀速蹬踏,倒是可以几乎一路绿灯放行,畅通无阻。这是因为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这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一个路口的绿灯开始,以匀速骑行,基本可以不遇到一个红灯。而同时,这却给汽车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哥本哈根市政府环境部负责气候变化的项目官Eske Kock Pedersen说,这正可以反映出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这也无怪乎人们将哥本哈根和荷兰认定为欧洲领先的自行车城市;而且,哥本哈根还被国际自行车联盟(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任命为2008年至2011年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自行车已经成为哥本哈根的一种城市文化和象征。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哥本哈根时,哥本哈根市政府送出的一份官方礼物就是一辆特别设计的自行车,名为“城市自行车一号”。市政府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免费的自行车服务。如果你恰巧在4月至11月之间,行走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便可以免费骑上一辆自行车在市中心随意畅游了。你所要做的只是找到110个免费自行车停放点中的一个,向车锁中投入20丹麦克朗,就可以把车骑走了。而当你把车还回至任何一个停放点是,就可以将20克朗的押金拿回了。Eske Kock Pedersen透露,市政府还将继续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在市内推动自行车的使用,预计2008年至2009年共投入2500万欧元为自行车建造更多、更安全的专用道路以及停车场。在停车场方面,市政府计划将一部分原有的汽车停车场改为自行车停车场。实际上,目前在哥本哈根市内停放汽车已经相当昂贵,平均为每小时20克朗(约合23元人民币)。未来,开私家车的成本或许将更加昂贵,因为市政府正在考虑效仿英国伦敦的做法,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拥堵费。而记者在哥本哈根期间的将近一绿色产业的双重表情60多岁的丹麦人Carl Madsen时不时要去离家不到10分钟路程的海边走走,看看那里防止海水侵蚀的堤坝的建设进度。这座堤坝是最近才开始修建的,而且可以说是在Carl以及当地居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下开始建成的,所以就可以理解,Carl 为何对一个公共设施如此上心了。Carl还与太太一起开了个家庭餐厅,生意还不错。他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来到家里吃饭的外国游客们讲个故事。这个名叫罗兰岛的小镇,距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将近3个小时,去年夏天海水上涨,导致小镇洪水泛滥。这让连同Carl在内的罗兰岛小镇镇民切身感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灾害。作为丹麦海拔较低的地域之一,海平面轻微的变化都可能给镇子带来严重灾害。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小镇存在的问题: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少、就业率较低、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个体问题上,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耗费一番力气;后来我们发现,如果换个角度,去俯视这些问题,问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解决一个可带动解决另一个,再解决一个,直至解决全部问题。这个链条正是从修建堤坝开始,而其中的奥妙之处在于,这个堤坝不仅仅用来抵御海平面上升,而且还被用来养殖水藻。水藻这种生物质可以作为生物质技术利用的原料,创造电力和热力等能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获得了能源,但是却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环境问题从而得以缓解。而类似的能源和环保技术一旦成熟且被证明在现实中可行,在当今世界市场上需求旺盛,而且创造的附加值高。技术带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就业率问题随之解决。个星期内,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几乎没有遇到拥堵的现象。欧洲一向是应对气候变暖、维护环境的先锋。近期,欧盟委员会又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奖项欧洲最环保的城市。共有35个城市提出申请参加评选。Eske Kock Pedersen给我们介绍了市政府的一个宏伟计划:到2025年,这座北欧最大的城市将实现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努力方向主要是交通、建筑和能源供给。2009年,丹麦将主办第15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罗兰岛小镇已经被选为向各国政界和商界要人介绍参观的示范基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小岛的发展折射了丹麦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10年前,在欧洲产业结构东移的大背景下,罗兰岛关闭了镇上所有的重工业企业,失业率一度高达22%;10年后,这里的失业率仅有1.6%。帮助罗兰岛走出困境的是清洁能源风能和生物质的发展。同样在1990年到2007年的30年间,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5%,能源消耗仅增长7%,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削减了13%。同时,丹麦政府还承诺,到2012年之前,在1990年的基础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1%。但同时,丹麦仍然被视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2007年,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将丹麦列为当年和未来五年内,世界上最适宜做生意的国家。而且即使与发达的欧盟15国相比,丹麦的人均GDP也要高于15国的平均水平。这就是丹麦人引以为豪的丹麦模式。丹麦能源署副署长Anne H?jer Simonsen将丹麦的发展模式归因于3方面:以风能和生物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热和热电联产,以及能源效率。虽然这种能源政策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但在这项政策推出时,丹麦政府的初衷很简单:确保国内的能源消费。而地势相当平坦的丹麦也无法发展水电,因此当时的丹麦政府根据本国风能充裕的现实情况,选择了风能作为主要替代性能源。今天,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在丹麦总电力消耗的占比超过25%,在总能源消耗中占比15%。丹麦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至少要达到能源消耗的30%。目前,丹麦是欧盟15国中,唯一一个实现天然气和石油净出口的国家。在哥本哈根,天气晴朗时往东边看去,可以看到远方有一成串的风车,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在丹麦,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在目前全球开发利用风电的约50个国家中,丹麦的水平位居前列。在这个只有500万人口、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风车的数量却高达5000余架,人均装机容量540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1倍,提供了世界上1/2的风机和全国1/4的电力。丹麦虽然风能资源充裕,但却非拥有着无人可及的资源优势。挪威、爱尔兰、英国等国都有着相当的风能资源。因此可以说,丹麦风能的优势地位还要得益于丹麦政府的能源政策。小风能大产业1976年、1981年、1990年和1996年,政府先后公布了四次能源计划。在1996年的能源计划中,提出了支持风电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支持风能研发。丹麦国家实验室的风能部门约有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空气动力、气象、风力评估、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保证风机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丹麦政府专门立法,要求风机的型号必须得到批准,并由国家实验室审批执行。二是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府早期资助30的风机安装费,规定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最低价格,每度电0.17克朗的补贴和每度电0.1克朗的二氧化碳税返还。三是实行绿色认证。丹麦政府实行绿色标识计划,鼓励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绿色能源,以扩大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四是市场准入和上网优惠。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税收优惠等多重政策,消除风电在开发初期的市场准入障碍,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政府保证风能发电可直接上网,并且实行价格固定制,为期10年,之后完全进入市场。风能协会首席运行官Jakob Lau Holst解释说,此举主要是保证投资可以收回成本,吸引私人投资的热情。该协会的会员包括200家丹麦风能企业和相关供应商,他们占据了全球风能市场的40%。目前丹麦的电力市场已完全放开,丹麦与北欧邻国挪威、瑞典和芬兰组建了北欧电网,根据市场和能源供给情况随时通过电力进出口调节供需。目前丹麦风能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风能过剩时如何利用。北欧电网也可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在各种政策支持下,风能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丹麦的风电成本迅速下降。根据丹麦能源署提供的数据,2007年,风能发电的成本比1970年下降了约70%。,已经具备了与新建燃煤、甚至燃气电厂竞争的实力,投资回收期只有8年左右。在1970年到2007年的30多年间,风能发电提供了丹麦总发电量的20%,增加了一倍;Jakob Lau Holst则希望到2025年,50%的发电量能够来源于风能。罗兰镇的工作人员Leo Christensen回忆说,1998年正是世界范围的IT投资热潮,但罗兰岛当时却选择了发展能源和环境产业。“当时正值欧盟扩大,我们预计在未来20年中,新入盟国家为达到欧盟在环境的标准,将投入大量资金。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机遇。与其投资IT行业,不如利用现有的资源。这也是我们发展的基本原则”,他说。现在,罗兰岛是丹麦人均发电量最高的地区,风电是其最主要的来源。在这个仅有不到5万人的镇上,分布了500座风车。在过去的10年内,风车的发电量增长12倍。2004年,它的发电量相当于21万家庭,或者100万人的消费量。正如风电为罗兰岛带来经济发展引擎一样,风电产业也成为丹麦经济中极富竞争力的一个产业。丹麦外交部贸易委员会副秘书长Svend Road Nielen坦言,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制定能源政策时,政府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要摆脱对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保证能源安全。而这个能源政策意外地带来一项副产品,风能产业。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风机公司中,丹麦占4家,其中居首位的是丹麦Vestas公司。2007年,风能涡轮机产业创造了28000人就业,销售额达到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出口,当年丹麦风能涡轮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Jakob Lau Holst介绍说,5年前,在生产能源方面尽量采取对环境破坏少的技术和措施的同时,丹麦人还相信,节约能源同样重要。丹麦的能源密集程度(即GDP单位能耗)几乎在欧洲国家内是最低的,比欧盟其他国家平均值低40%。丹麦政府认为,达到这个成就,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在整个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从生产、传输到终端消费者,都将能源效率最大化是丹麦能源政策的中心。为此,丹麦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建筑节能施以严格的标准,对能源消费施以重税、通过能源拍卖与企业在自愿基础上达成节能协议,邀请名人提倡节约等等。经过政府的统计,丹麦家庭能源消耗虽然只占能源总消耗的一小部分,但是能源的浪费却占浪费总量相当大的部分。因此降低家庭能源消耗是丹麦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政府在这方面颁布了严格的建筑标准,其中包括对房屋保温层的规定,对门窗密封程度的规定等等。在这系列措施的作用下,2001年丹麦在供暖上所花费的费用比1975年减少了20%,但在同一时期,需要保温的空间面积则增加了30%。在此基础上,房屋节能方面仍然可以有进一步有所作为的空间。在哥本哈根以南一个叫做Herf?lge的镇上,新近崛起了40座居住型住房,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天鹅之屋”,与普通节能房屋相比,这些房屋设计在采光和保温层方面做了进一步改善,一年可节省50%的能源。项目经理Ole Alm介绍说,天鹅之屋项目起始于2002年,现在已建成40座房屋。根据规划,这个项目将有24家建设公司参与,共建成64栋独栋别墅,以及12座连排房屋。我们参观了其中的4座房子,其中既有以简约著称的丹麦现代派风格、有传统的老实乡村风格,还有瑞典风格,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很难看出这些房子与普通房屋有何区别。项目经理Ole Alm说:“我们的项目就是希望证明,节能房屋也丹麦风能产业的出口国家还集中在德国、西班牙和美国,但现在主要的出口国至少有20个,除了传统的美欧市场外,还包括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南非、非洲和东欧国家等等。“5年前,我们还会有一年年景好,第二年稍差的现象,但现在不会了,每年都保持着20%到25%的增长”,Jakob Lau Holst说。其他能源技术也表现不凡。据丹麦工业联合会统计,2007年能源技术的出口额为580亿丹麦克朗(约合98.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8%,是总出口增长速度的4倍。能源技术的出口是10年前的3倍。“能源技术是过去30年内,丹麦出口表现最好的部门。”环境与能源部长Connie Hedegaard表示。“天鹅之屋”,节能社区典范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为老房子升级。”这个社区建造时以5个标准为准则,分别为良好的室内环境、低能源消耗、以环保材料建成、户外环绕绿色植物以及积极的利用循环雨水。Ole Alm说,他们的房子完全是按照被动式住房(passive house)的概念建成的,即除了热泵供热,再就是人体和家居设备来供热,因此这个社区的居民们是不用参与地区供暖的。按照平均水平,这个地区的居民每年的供暖费为1万5千到2万丹麦克朗,而“天鹅之屋”的房主就仅需要支付2千至3千丹麦克朗。对能源使用征收较重税收也是丹麦政府倡导民众节能的一个措施。以一个丹麦家庭为例,每消费一度电,需要支付26.6欧分,这其中包括了3部分价格,能源的市场价格、运送费用以及税收。其中税收占比高达57%,税收由5种税构成,分别为公共服务税、电税、二氧化碳排放税、电力传送费以及增值税。循环利用是能源节省的另一块重要来源。每年,丹麦全国会造成1400万吨的垃圾,其中有67%的垃圾都被回收再利用,20%被焚烧提供地区供热,而只有7%被填埋。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税收是主要的激励措施。在三种处理方法中,将垃圾填埋要被课以最高的赋税;焚烧的税收略低;而循环利用是可以完全免税的。Vestforbr?nding是北欧最大的垃圾发电公司,为20个市政区、6万家企业和87.5万人口提供服务。在运往这家位于哥本哈根大区西部的垃圾发电公司的垃圾运送车上,很多车辆上都印着这么一幅画面:当地颇有知名度的一位女星,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shirt,上面写着“I love waste”(即我爱垃圾)。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丹麦政府为了呼吁民众更加有效率地利用垃圾而专门设计的体恤衫,还会免费发放给市民。丹麦政府在执行能源政策时,非常注意将民众的热情与能源政策相结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实际上,节能环保已经深入到丹麦人的生活中。工作人员S?ren S. Skov告诉我们,丹麦每一个市政区都拥有一座垃圾回收厂,或是该区域独享一个,或者是与其它区共享。当地的居民每周都会固定地将自家可回收的垃圾拿来这里,“这已经成为了丹麦人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2007年初,罗兰岛小镇又找到一项新的商机:将自己的城镇作为新技术的试验室。“现在每一座风能发电厂、污水处理设施都可以用来试验最新的能源技术。这项业务每年可带来5000万丹麦克朗的收入”,Leo Christensen说。在当地一座旧船坞中,有各种各样新奇的玩艺,这里就是为企业提供的“孵化室”。Leo Christensen介绍,这里每平米的月租金为12克朗,一个项目一般会在这里租用1至2个月。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可以为当地提供250-300个就业机会。再例如,目前当地最大,也是北欧地区最大的糖厂正在与当地的沼气生产厂合作,试验利用糖厂富含营养的废水养殖水藻,并以此为原料生产生物气体。气体可以提供糖厂日常所需能源的8%。他认为,这项业务成功的原因是为科研成果提供全面实地试验的机会,加快其市场化的速度。这是丹麦发展模式的另一个成功诀窍。翻看世界500强的名单,丹麦仅有2家企业上榜。中小企业才是丹麦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正是竞争力所在。这些企业船小好调头,可以快速将科技成果市场化。丹麦外交部贸易委员会副秘书长Svend Road Nielen说:“如果你无法做到足够前沿,也就意味着你将要被市场淘汰了。”丹麦工业联合会、丹麦外交部贸易委员会和丹麦能源署在答复记者提问时都表示,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能源技术作为丹麦出口的一大支柱,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外部需求放缓的迹象。根据丹麦工业联合会11月提供的数据,丹麦能源和环境技术的年出口额达到600亿丹麦克朗(合100亿美元)。丹麦工业联合会能源部主任Anders Stouge表示:“与其它行业一样,在经济衰退之下,能源领域也会经历一个低谷。但是相对来看,从收入和出口额来讲,这个领域还是在取得收益,而且一旦全球经济复苏,这个领域的增长将是引人注目的。新技术的孵化场每周来到这个垃圾回收厂送自家垃圾的可以达到1500辆车,3000多人。记者前往采访的时候,正值工作日,而且天上还飘着细雨,但是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就有10余辆车来投放垃圾。Leo Christensen告诉我们,每个周末镇上的居民都将本周的垃圾送到垃圾回收厂,然后就去舞厅和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丹麦的垃圾回收场概念发源于1981年,那时对于垃圾的分类仅有5到7个类别,而现在则有25个回收类别,其中20个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垃圾回收在丹麦已经实行了20余年,政府仍然要不断向市民们宣传垃圾回收的知识,包括在网络上播放电影版的宣传片、组织学生们到垃圾处理厂实地实践等等。不过,已经腰斩近一半的石油价格已经让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吸引力相对变弱。以风能产业为例,石油价格达到每桶50美元,是风能产业达到盈亏平衡的点。石油价格越高,风能就越有竞争力;反之则相反。丹麦正在通过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应对这场危机。据当地行业杂志报道,2008年丹麦政府对能源和气候变化研发的投入达到7.5亿丹麦克朗(合美元1.275亿),4年内翻了一番,其中有4300万丹麦克朗(合730万美元)是专门用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该杂志还预测,到2010年,政府投入将突破10亿克朗。在这个资金投入背后,是丹麦人对绿色科技的信念,即绿色科技将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点,既可以创造就业,也可以带动丹麦财富的积累和发展。在记者访问丹麦期间,11月16日,丹麦首相发表了令人激动的一番演讲,他说我们致力于把丹麦建设成一个绿色科技中心,这可以创造千余个新就业机会。在这座科技中心里,氢能源的发展是丹麦人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这还要从丹麦先进的风能技术说起。风能虽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不会带来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它却有一个缺点,就是无法储存:在风能充裕的时候,所发的电量只能被白白浪费掉;而在无风时,人们又面临着断电的威胁。于是如何把多余的风能储存起来是丹麦人日益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氢能恰恰作为破题之解。利用多余的风电将水电解为氧气和氢气,这样风能得以以氢能的形式保存下来,这块“氢能电池”就可以在风能不足的时候使用。在氢能在世界其它地区还属于实验室中的技术时,丹麦已经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座氢能源社区,它为氢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实地实验室。这座氢能社区仍然是在罗兰岛。2007年5月21日,氢能社区一期工程在罗兰岛启用,这也是欧盟首个用于家庭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的全规模氢能社区示范设备,产生的氢气用于附近的市政废水处理工厂加速生物处理过程,氢气则存贮在储存罐中,作为燃料电池分别为微型的热电联产站所用。目前已经有5个家庭安装了这套设备。这5个家庭除了自给自足外,还可以给周围的15个家庭提供供热,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每年可以减少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据Leo介绍,明年将有35个家庭进入到这个氢能小区中来。氢能发展的成熟则意味着氢能汽车的前景。记者在丹麦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都对丹麦的能源政策表示赞许,唯一颇有微词的目前的能源政策没有把运输业纳入其中,运输业所受到的监管相对较少。丹麦最大的能源公司Dong Energy首席经济学家Ulrik Stridb?k认为,如果要进一步改善丹麦的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必须要在运输业有所作为。08年秋天,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赢得了一场重要的国际竞争: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设计LM Project项目。这是一个重要的滨海开发计划。设想作为到达哥本哈根的船只的“大门”。“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的方案,是在哥本哈根港口的两岸设计两幢相对的混合使用的大厦。这两幢大厦由一条架在水面上的人行天桥连接在一起,船只可以从下面通过。这个项目的建筑师诺亚耶菲(Noah Yaffe)说,每一座“玻璃大厦”有“截然不同的建筑表现形式”:27层的“兰根利尼大厦”(Langenlinie)面向海洋;而24层的“马莫伦大厦”面向城市。两幢大厦都有安装了电梯的“公共平台”。电梯从这里运输步行者和骑自行车的人到达高层的“人行天桥”的入口。“人行天桥”位于两幢大厦的第17层。从大厦伸出的由两条钢缆支持的“人行天桥”,以稍微不同的角度在空中连接,似乎像两条手臂在空中相遇,产生一种摇摆。有趣的是,这个“人行天桥”是竞争条件的一部分。当地规则要求这两幢新建的办公楼坐落于一个公共交通站的600米范围内。“兰根利尼大厦”的距离没有满足这个要求,但“人行天桥”连接的“马莫伦大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在年度自由党集会上再次阐述了丹麦能源发展的前景,其中他也特别提到了运输行业。“我们希望将丹麦打造成一个绿色运输的试验市场。”哥本哈根未来时“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的获胜设计方案在10月31日宣布,项目的开工日期还没有确定。这个项目由政府机构“哥本哈根城市和港口发展公司”(CPH City and Port Development)和房地产开发商ATP Ejendomme公司共同开发。这个区域的总体规划由丹麦的3XN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负责,分区制的变化将为“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这个项目的建设铺平道路。目前,斯蒂文霍尔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几个设计项目包括在哥本哈根的混合使用的项目T-Husene,建筑群和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居住项目Meander大楼。Bella饭店是丹麦在2008年建造的最大工程,也将成为斯堪的那维亚地区最大的饭店之一。3XN事务所的首席建筑师Kim Herforth Nielsen解释说:“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只有一座大厦的能够修建联合大厅。大厦的倾斜是为了保证从各边看到独特的景观。事实上,这是垂直承重施工,两座大厦都呈现出悬臂的倾斜。不过,施工时并不需要特别精确。建造成本仅占总成本的5%。”四星级的Bella饭店有814套客房、32间会议室、3座餐馆、一座空中酒吧和一座健身中心。奠基石已经在9月17日埋下,一期工程将在2011年春季完成。哥本哈根大学修建“绿色灯塔”式的教学楼受到海水旋涡、鱼群和云层涡卷的启发,3XN设计了一座“旋涡”水族馆。围绕着中心大厅是各个微微弯曲的旋转结构。旋涡的第一个也是最长的分支随着景观的形状融入到地块中。哥本哈根的这座“蓝色星球”水族馆坐落在Amager岛上,靠近哥本哈根机场,从飞机上可以看到旋涡的全貌。从地面上靠近,人们会觉得这座建筑漂浮在圆形的池塘上,走在内部则像穿越了几个有机世界。进入“蓝色星球”,人们似乎看到另外一个世界,水族馆的池塘就是天花板,人们好像走在水下世界。从池塘看上去就是天空和阳光,光线的跳动在地板和墙面上形成微微的亮光。Steve Holl在哥本哈根玩起了字母游戏,设计了5座T型建筑T-HUSENE。细心看看图片,我们们会发现T-HUSENE建筑群并不是字母游戏这么简单。建筑的底层商业区和上层住宅之间镂空,使整个建筑群的采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去除了一般大厦群给人的密集感。同时T-HUSENE商业空间的顶部是草地。这就等于把大部分土地空间还给人们。在马路和小巷编织而成的城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法规与技术标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附答案)
- 安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2017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深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沧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苏教版)
- 中山市高二年级2025-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六)
- 社区网格化课件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及演练
- 洪恩识字配套字库完整版识字启蒙200字-生字组词句子完整版可打印-点读指读
- 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表
- GB/T 20245.1-2006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第1部分:总则
- GB/T 20001.7-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
- 医用高等数学-课件
- 《展示设计》课程教案
- 热集成-4.夹点技术基础理论
- 2023年员工标准劳动合同范本版7篇
- 倪海厦针灸讲义
- 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
- 音乐美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