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三范文一_第1页
文件三范文一_第2页
文件三范文一_第3页
文件三范文一_第4页
文件三范文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三范文一 I中文摘要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文学家。 他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在文坛盛誉极高,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符合婉约词的审美情趣,又与诸家有异,兼具个人特色,将婉约词的美感特质发挥到极致。 本文根据前人对秦观词的评价,结合自己对秦观词的理解研究,分四个方面对其美感特质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旨在指出秦观词在意境上的清婉之美,在抒情上的情怨之美,在词藻上的词之美,在韵律上的乐之美。 明人张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可见,秦观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文学家。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游苏轼之门,人称为“苏门四学士”,而苏轼“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 秦观写过不少策论,后世称赞他的策论“灼见一代之利害”,但他的成就主要在诗词方面,词名尤盛。 秦观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 前人对秦观词有诸多评价,这些评价多为只言片语,并无系统全面的论述。 故笔者结合前人评价研究秦观之词,对其美感特质的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秦观之词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凝练传神,对此前人评价甚高。 宋人蔡伯世说“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 吴梅于词学通论中道“鹊桥仙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其在朝朝暮暮。 千秋岁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浣溪沙云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此等句,皆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非如苏词之纵笔直书也。 北宋词家以缜密之思,得遒劲之致者,惟方回与少游耳。 秦观之词,音调和谐,韵味醇厚。 宋代叶梦得曾经称许“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龙榆生在词学十讲中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分析秦观八六子,赞赏其艺术手法之高超。 秦观之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 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诽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 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冯煦亦云“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又如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云“少游满庭芳诸阙,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 由此可见前人皆认为秦观之词具有杰出的抒情特性,然而对秦观各类词作的情感差异未作辨析,对其不同时期的词作情感变化也未分析。 秦观之词在意境方面造诣高深,前人多有赏识。 如宋代张炎评价“秦少游词2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此评价道出秦观词意境悠长意蕴深远,但没有点明秦观词意境清婉之处并作具体分析。 前人对秦观词的评价研究常关注于意境、寄情、语言、音韵其中之一,少有系统全面的论述,且评论过于精简,不易理解。 笔者结合前人评价,整合各方资料,对秦观之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概括了意境、寄情、语言、音韵四个美感特质方面,并对具体词作表达了笔者的理解。 就语言方面而言,根据许兴宝宋词的文学质性研究,笔者提出秦观词作在词藻意象的选择上符合婉约派的审美情趣的美感特质。 并结合分析具体词句指出秦观工于炼字,善化诗句,词句凝练传神。 就音韵方面而言,笔者从选调、韵味安排与表情关系、对偶等角度分析秦观词作,体现秦观词作依韵合律之美。 就寄情方面而言,秦观之词包含爱情题材词作、贬谪生涯词作等,笔者剖析各类词作,分别详谈赏析,体现秦观之词抒情之美。 就意境方面而言,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意境的表述,笔者以浣溪沙一词为例,详细分析词句,点明意境清婉空灵之处,契合前人评价。 一、词之美词句精巧传神秦观之词,体现在文字上的美感最为直观,对于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功不可没。 秦观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与其所表达的情感融合无间,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秦观词承婉约一派,其词作在词藻意象的选择上符合婉约派的审美情趣。 宋词中写花草非常多,尤其婉约词钟情于以花草抒情赋感。 宋词广泛咏写花事,已臻包罗万象的程度,如饮花酒、赏花、花妆、惜花等。 明人张应文有感于花德及花品与人心灵的同一,得出花木可在无言中为作出情操榜样的结论,认为“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洁,春梅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秦观词中亦多有似“梅英疏淡”、“柳边深巷,不堪回首”、“雨打芙蓉泪不干”、“自在飞花轻似梦”等花草之句以抒情感怀。 借“月”之朦胧造氤氲之境,李清照尝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秦观已不乏“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踏莎行)之佳句。 “花”、“月”之外,“雨”、“水”等词藻意象也常为婉约词人青睐。 词人常以“雨”、“水”寄托愁思。 “无边丝雨细如愁”、“蒙蒙残雨笼晴”,可见春雨意象与春愁意绪之联结;至于“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则愁愈深也。 转引自许兴宝宋词的文学质性研究.四川出版集团,xx年版,第209页.3宋人蔡伯世说“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 秦观之所以在语言上有如此之高的成就,首推其工于炼字。 唐诗人贾岛曾有“推敲”之典故,可见一词一语之使用关乎大也,因而需要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 词藻之选择宜恰如其分,生动贴切,如秦观之“青笺嫩约”(望海潮其四),以“青”、“嫩”字形容少男少女之约,贴切可爱,又如“乱分春色到人家”、“暗随流水到天涯”(望海潮其三),两“到”字生动活泼。 菩萨蛮“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毕竟”二字更是写尽一夜之辗转。 而最为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山抹微云秦学士”之一“抹”一“连”,周汝昌先生认为秦观“确实是有意地运用绘画的笔法而将它写入了诗词”,“抹”得新鲜,“连”得自然!再看秦观善于化用他人诗句。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在隋炀帝诗中只属平常,秦观取以为满庭芳词,则特为妙绝。 “盖少游之妙,在斜阳外三字,见闻空幻。 又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 此乃点化之神。 必如此,乃可用古语耳。 又有“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从苏东坡“欲寄相思千点,流不到,楚江东”转出,较之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妨多让。 秦观之词,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凝练传神。 吴梅于词学通论中道“鹊桥仙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其在朝朝暮暮。 千秋岁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浣溪沙云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此等句,皆思路沉着,极刻画之工,非如苏词之纵笔直书也。 北宋词家以缜密之思,得遒劲之致者,惟方回与少游耳。 画堂春“雨馀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之句,极善于状景物。 尝黄山谷谓秦观踏莎行末句“杜鹃声里斜阳暮”,其中“斜阳暮”为重出,然见“斜阳”而知日暮,非为重出而极细致也。 文豹谓公次沈立之韵“试问别来愁几许?春江万斛若为情。 十四字只是秦观“愁如海”三字耳。 可见秦观词极为凝练传神。 秦观为词常有巧妙心思意趣。 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玉佩丁东别后”隐藏妓名“楼东玉”,巧妙绝伦。 又赠陶心儿“一钩残月带三星”,亦隐“心”字。 以人名隐寓词中,始于少游。 二、乐之美音韵优美和谐我国诗歌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古至汉,以乐从诗;汉至六朝,采诗入乐;隋唐以来,倚声填词。 词是音乐语言和文转引自徐培均导读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37页.转引自徐培均导读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79页.4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种艺术形式。 一首好词,可以从调子的声韵组织上去欣赏,从每个句子的平仄四声和整体的平仄四声的配合上欣赏,从长短参差的句法和轻重疏密的韵味上去欣赏。 秦观的词,音调和谐,韵味醇厚。 宋代叶梦得曾经称许“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如秦观名篇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通过检查此调的声韵组织、平仄安排以及对偶关系,可知此曲调是为适宜表达轻柔婉转、往复缠绵情绪的长调。 在结构方面,句度参差,多有变化,但在声律上合乎近体诗的基本法则,因而此调所构成的音节也就特别和谐悦耳。 我国诗歌素来讲究声韵。 韵脚和谐,一来可使前后呼应,在五音繁会中取得调音的效果;二来表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来利用收音相同,琅琅上口,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 因而韵位疏密的安排关系着辞气与声情的结合,在填词中尤为重要。 韵位若相隔过远,则需依靠换气来掌握音节,处理声韵组织,用来表达缠绵委婉而又紧张迫切的心情。 秦观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深深体味。 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上半阙开端以三字短句起韵,接着两句一协,于谐婉中见紧凑,有人推为“神来之笔”,其实是善于掌握这个曲调的声情关系。 接着用一个去声“念”字提领下面两个六言对句和一个四言单句,因为末了两字“分”、“时”连用平收,骤转低沉,就把末句作成“去平去平”,使声情振起。 过片紧接一韵,又用两个六言对句,收尾“婷”平“梦”仄“情”平,平仄者递用,韵律跌宕生姿。 接着用三仄声“怎奈向”,“那堪”等五个虚字作为发声表情的关纽,领一个六言单句,两个四言对句,两个六言对句,连用“水”、“断”、“减”、“晚”四个仄声收尾,表示情绪愈渐急促,转引自徐培均导读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10页.龙榆生词学十讲.北京出版社,xx年版,第60页.5似有满腔怨怒,再用一个平声“晴”字,显得急促中兼具温婉,起到收声束情的作用。 最后再以“去平去平”结尾,呼应上片结尾,前后交融,余音绕梁,使一点痴情骤然惊醒,情景双融,声辞谐会。 此外,秦观填词亦注重对偶。 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声调和谐,铢两相称。 又有以两字领六言偶句的,“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是也。 可见,秦观的词平仄协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出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三、情之美情感沉郁悱恻秦观词最为光彩夺目、令人神往的莫过于它的抒情特性。 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 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诽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 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冯煦亦云“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秦观之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不发政论,饱含着深沉浓烈的情感。 秦观词多有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约占今传淮海词的半数。 他寄迹青楼,又颇为用情,故而在词中留下了不少伤心语。 这些爱情题材的作品有的写与少女或歌姬相恋之情。 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从对方设想,描写分别后女子的心思状态,表现相思之情。 因为离别而“怕天明”,臂上残妆,襟上泪痕,莫不见感情真挚、萦念甚深。 而八六子更是写尽离愁别恨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词人独倚危亭,思念情人,离愁别恨怆然而生,如萋萋芳草衍生不绝。 晚风“片转引自徐培均导读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172页.转引自徐培均导读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177页.6片飞花”、“蒙蒙残雨”欲晴,皆为情之所至,景亦生情。 词中的“恨”、“念”、“怆然”、“惊”、“怎奈”、“那堪”诸语,极言心绪幽怨暗恨,直叫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有些爱情题材作品“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瓦。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在蔡州,与营妓楼东玉交往甚密,后因由蔡州教授任调入京供职秘书省不得不与其分离,赠予此词。 词之下片写“名缰利锁”分隔有情人,别后思念,只得寄情明月。 其中“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言连天亦不免当此苦况而消瘦,何况人也?将宦海沉浮,身不由己写入与情人的离别中,难分难舍,向天问情,情深昭昭。 又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 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此词作于绍圣元年甲戌年由汴京贬往杭州之际。 上片“寸心乱”三句表现出离京时纷乱的思绪,已极写离愁无限。 下片又写与情人分手,着实令人离恨绵绵。 黄苏蓼园词选评价“情致浓深,声调清越”,“真能奕奕动人者矣”。 秦观亦有写贬谪生涯成就突出的词作,其迁谪之词充满了哀情苦思。 初离京时,对京城怀有眷恋惜别之情。 代表作有上述风流子、江城子等。 此皆作于被贬离京之时,表现出离京的愁绪与不舍。 谪居处州之时,感到回归无望,感情愈加深沉。 此时作千秋岁,其词下片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7词人回忆昔日西池会已成追忆,又深感回归“日边”的清梦断送,以至于朱颜衰老,不禁悲吟“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如海般深愁,哀怨无比。 词人遭受多番贬谪,至于郴州之时,作此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王国维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尤为东坡绝爱,可谓情怨悱恻,无以复加。 四、境之美意境清婉空灵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曰“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可见填词最重境界。 而所谓境界,就是在诗词作品中,词人通过他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向读者展现出的弥漫着各种各样情绪,令读者沉浸在其中,流连忘返的一种艺术氛围。 又曰“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词。 秦观的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意境清婉空灵。 以秦观最负盛名的一首小令浣溪沙为例其中“宝帘闲挂小银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皆出自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小令可以说是秦观小令中的压卷之作。 词的起调轻柔且淡。 漠漠者,弥漫、轻淡也;轻寒者,薄寒也。 漠漠轻寒,似雾如烟,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 “漠漠”二字描摹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营造出春寒料峭的寥廓冷落意境。 词之境界,有造境,有写境,此所谓造境也。 词的首句,已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境。 “晓阴无赖似穷秋”,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 接下来“澹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 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 秦观以“小楼、”“澹烟”、“流水”、“画屏”等意象塑造景致,在周围阴氛的笼罩下,迷蒙淡远。 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31页.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3页.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第22页.8人悠然闲坐,展现出闲适的场景,别有一番意境幽静阴柔。 过片一联,“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沈祖棻曰评价道“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确如此言,“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乃以景写情,以境融情,颇为新奇而蕴藉含蓄,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顿觉摇曳生姿。 既已言“丝雨如愁”却不敷衍而下,点到即止,笔锋一转,又言他物,但以“宝帘”、“小银钩”等意象唤起读者思绪翩跹,帘外之愁境与帘内之愁人,思辨分明。 句中“闲”字,本是形容银钩闲挂,却在词人营造的意境中染上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读来唇齿生香,似有无穷无尽的意蕴,言有尽而意无穷,思之所至,悠远空灵。 此首小令,意境清婉而有余韵,境中见情,轻灵异常。 上片起言登楼,次怨晓阴,末述幽境;下片两对句,写花轻雨细,境更微妙。 秦观通篇不刻意渲染“人愁”,而依靠那些轻灵的意象来传达“愁”的所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想像空间,可谓“融情境于一家”,欲传其情,先造其境。 再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词上片写女子盛妆待人的情景,下片写待人不至的失落情怀,皆以描景造境来表现。 尤其下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直赋眼前景,人去楼空、月上黄昏,塑造的景致清俊典雅,又将视线引入空中,留下无限遐想。 此外,还有如满庭芳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尤其善于因情而设景,借景而造境。 他将“雾”、“楼台”、“月”、“桃源”这些具有浓郁凄清情味的典型意象巧妙地组接在一起,营造出迷蒙婉约的意境。 秦观名句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伤情处,高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