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导自学”课型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1课) 设计者:范翔云 执教: 地点: 时间: 关于本课教学情况的相关说明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揣摩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分析陈胜的个性特点。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围绕重点自学自学自悟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断句。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出重点文言词汇及疑难词句。 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对学生朗读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巩固自学成果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2.概括各段大意。板书反思 第二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1.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揣摩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分析陈胜的个性特点。围绕重点自学自学自悟1.找出起义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课文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巩固自学成果用原文填空。板书反思陈涉世家人物简介 原因:直接 根本 非凡的抱负 洞察时局的能力策划起义 策略口号 出色的组织领导才干 足智多谋舆论准备发动起义起义经过 起义军迅猛发展 各地响应起义 “引导自学”课型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2课) 设计者:范翔云 执教: 地点: 时间: 关于本课教学情况的相关说明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矛盾冲突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说一说唐雎是如何和秦王进行斗争的。3 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围绕重点自学自学自悟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好语气。 2.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出重点注释及疑难词句。 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对学生朗读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巩固自学成果1.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反思 第二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矛盾冲突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说一说唐雎是如何和秦王进行斗争的。2 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围绕重点自学结合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相关语句分析秦王和唐雎的人物形象特点并思考两者的形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唐雎确实不辱使命。我们要学习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 巩固自学成果完成全品板书反思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 对话 对比 唐雎 骄横狂暴 不畏强暴 阴险狡诈 从容镇定 外强中干 有胆有识 色厉内荏 凛然正气“引导自学”课型隆中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3课) 设计者:范翔云 执教: 地点: 时间: 关于本课教学情况的相关说明教材分析: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核心内容是诸葛亮为刘备“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课文选材精当,详略分明,表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才能。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3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围绕重点自学自学自悟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好语气。 2.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出重点注释及疑难词句。 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对学生朗读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巩固自学成果1.熟读课文。板书反思 第二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围绕重点自学1理清文章层次,并完成研讨与练习一。2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 文章按照对策的前后可以分为三部分,文章详略得当,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巩固自学成果完成研讨与练习板书反思隆中对 对策前 三顾茅庐 徐庶推荐 侧面烘托 隐居躬耕 取荆、益二州对策中 连吴抗曹 与周边和睦,内修政理对策后 善 犹鱼之有水也 侧面烘托 “引导自学”课型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24课) 设计者:范翔云 执教: 地点: 时间: 关于本课教学情况的相关说明教材分析:本文写于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文章思路,了解诸葛亮的三项建议。3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围绕重点自学自学自悟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好语气。 2.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出重点注释及疑难词句。 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对学生朗读和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巩固自学成果1.熟读课文。板书反思 第二课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事宜备注明确自学重点1、导入:解题、作者、作品2、出示重点:2把握文章思路,了解诸葛亮的三项建议。3 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围绕重点自学1.理清思路,概括层意。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本文言辞恳切,催人泪下,试举例说明。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困生”交流自学情况一、分小组交流1、字词的掌握2、围绕重点交流二、全班交流巡视,把握各组讨论情况,并作适时点拨点拨自学得失1、对各组自学和讨论情况作小结。2、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巩固自学成果完成研讨与练习板书反思出师表 分析形势 广开言路 报提出建议 严明赏罚 先 亲贤远佞 帝追忆往事,表达决心 忠明确责任 陛临表涕零,百感交集 下词五首教学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检查预习: 认识五位词人,完成学案8385页的题目。三、 朗读 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望江南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语出惊人,感情深沉。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七、 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 渔家傲 范仲淹一、 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 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 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 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大胆质疑。 渔家傲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思乡之泪不止。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江城子 苏轼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亲射虎,看孙郎。破阵子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 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