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电子教案(上半册).doc_第1页
第七册电子教案(上半册).doc_第2页
第七册电子教案(上半册).doc_第3页
第七册电子教案(上半册).doc_第4页
第七册电子教案(上半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你们为新学期做了哪些准备?老师也为你们做了一些准备,请看出示挂图:老师在商场购买本子的情境。二、探索口算方法1教学例题。(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老师买了60本数学本,每20本打成一包)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打成几包?)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6020=(2)小组合作探究口算方法。谈话:先自己口算出得数,再把自己的口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口算后在小组内交流。(3)小组汇报交流。(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完成板书: 6020=3(包)2、口算练习(做“想想做做”第l题)。三、探究笔算方法1、出示课题。谈话: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口算练习,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这种类型的题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和笔算”)你们会算吗?想试一试吗?2独立探索6020的笔算方法。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各异的书写方法。3统计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交流商的正确书写位置。先充分交流,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因为60里面有3个20,这个“3”,表示20的个数,是3个一,所以3一定要写在商的个位上,而不能写在商的十位上。4尝试计算并验算9620、15030。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讨论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小结: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通过交流总结了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四、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2题。2、做“想想做做”第4题。3做“想想做做”第6题。五、课堂作业六、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计算的题目商都是几位数?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商是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二) 教材第34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初步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找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6030 8020 8040 45050 24040 72080 54090 30060 40080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谈话:请你认真看图,搜集相关的有用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式:42030。 (2)估算。 你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讨论。(3)笔算。板书:42030=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给学生够用的做题时间。遇到问题,小组解决。指名板演。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相机提问: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接下来应该怎样算? 找后进的学生对照着黑板再说一说。 小结:除数是两位,就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大,说明42个十除以30商够1个十,也就是在十位够商1。还要注意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2教学“试一试”。 指定二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一位数? 小组讨论: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怎样计算? 各小组汇报讨论意见。 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默读题目,指名说说题目的要求。 (2)独立计算填表。 (3)全班核对计算结果。 (4)提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向右,长方形地的长逐渐缩小,宽逐渐扩大;从右向左,长方形地的长逐渐扩大,宽逐渐缩小。长和宽的乘积相等,都是360) (5)继续提问:当长由60米变化到30米时,长除以2,宽呢?四、课堂作业 五、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检验的方法有没有提高或是改善?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计算,巩固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锻炼笔算能力,为后面的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 小黑板出示第题。口算下面各题:、 学生口算、 讨论什么时候商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两位数?二、 复习教学、 练习一第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 先让学生观察,商是几位数,并要求说出理由。() 明确商的位数后,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拿出典型错误进行分析。() 独立订正。、 练习二第题计算并验算、青山果园收获了300箱苹果和260箱梨。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组织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集体订正、练习一第题先比一比,再口算() 教育学生不要忙于解题,更不能急于用竖式计算() 先组织学生口算第一组,说说它们的区别() 按所学经验,口算其它各题、练习一第题先填表,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计算、填表,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思考题重点引导学生从时到时分,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以及第一次转换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三、课堂作业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复习,相信大家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进一步明确除法的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学好数学。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教材第67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探索过程,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麦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等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新的学期开始了,有几个同学正围在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呢。(出示例题中的情境教学挂图)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制定计划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算法,掌握算理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2探究问题解决方法。(1)第一种方法:“四舍”试商法。提问:19232与我们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谈话: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那么32接近几十?(接近30)在除数32上面用色笔板书:30。谈话:我们先来研究19232怎样列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小结那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第二种方法:“五入”试商法。谈话:我们再来研究19239怎样计算。想一想39接近几十?可以把39看作几十来试商?请你们独立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找同桌商量。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进行试商时你是怎样想的?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归纳试商方法。 (1)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2)小组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 (3)引导学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用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做下去吗? (2)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谈话:课本中这几题的除数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做题时可以把它想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说说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可以说给同桌听,每人说两题。 (2)独立计算,同桌互相订正,发现错误,在班内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五、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练习二-题教学目标:、 进一步锻炼口算能力,能进行熟练地口算、 能养成习惯培养一眼就能判断商的位数的能力、 能熟悉试商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调商教学重、难点:能熟悉试商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调商教学准备:小黑板、典型错题教学过程:一、 练习二第题口算下面各题说说在口算中就注意什么?(进位问题)二、 复习练习、 错题分析() 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你能自己帮他订正过来吗?() 你打算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如何对待?、 练习二第题下面各题的积最接近哪个数?用线连一连() 组织学生看清题目,教导学生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赛,哪个同学算得最快就最先说() 猜测,这些算得快的同学为什么那么快?() 请熟练的同学介绍做题经验() 教师小结做题技巧、练习二第题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讲评并学生订正、练习二第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要求说出判断理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校对后订正、练习二第题()组织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独立完成作业、练习二第题()指名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三、课堂作业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调商)教科书第8页例题,第9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掌握“四舍”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试商的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3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18361 25843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重点强调把除数看做多少试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四年级一班的同学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吗? 出示例题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27234=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谈话,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估计应该商几?指名回答。(2)让学生尝试在本子上列出竖式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3)针对商9以后,初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大于被除数,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每个人分9本,应该有多少本书?(306本) 一共借了多少本书?(272本)够分吗?应该怎么办?(4)谈话:同学们的计算说明了试商9过大,第一次试商没能成功,需要调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调商,完成计算。算好后组内交流。 (5)指名完整叙述试商、调商的过程。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2)提问:这四道题是用什么办法试商的,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把准确的商说给同桌听。 (4)谈话:你们调整过的商对不对呢,还要算一算,请大家直接用准确的商列出除法竖式。 (5)同桌互相检查。 谈话:今后计算除法时第一次试出的商可以先不写出来,口算一下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再作调整,把调整后的商写出来,再计算。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各自审查课本上的算式,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 (2)在班内交流。 (3)独立改正错题,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反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第一栏的2道题。 四、课堂作业 五、课堂总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与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法比较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五入调商)教科书第910页例题,第10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五入调商的算理,掌握算法,会用来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运用这种计算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2让学生通过调商方法的比较加深对除法计算中试商、调商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除法计算中对商进行试验调整的策略。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进行计算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 指名板演27234,其他学生同时计算。 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相机板书:初商过大,需要调小。 谈话:这道题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例题,今天我们继续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呈现情境图。 学生口答算式后,教师板书:25236 (2)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也可能有的学生已经调商,列成算式:(3)让列成第一种算式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谈话:他是把36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的,这是我们在前几天学过的。那么这样计算的结果有没有问题呢?如果有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4)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意见。 (5)提问:你们发现了初商过小,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板书:需要调大) (6)让学生自己调商并完成计算和验算。(对已经调商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要求他们验算) (7)阅读课本第8页至第9页的例题,把缺少的部分补写出来。(6)让学生自己调商并完成计算和验算。(对已经调商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要求他们验算) (7)阅读课本第8页至第9页的例题,把缺少的部分补写出来。 2对两道例题进行比较。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的例题是计算27234,刚才大家又算了一遍,今天学习的例题是25236,你能比较一下这两道例题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请思考后举手回答。(2)提问:现在你对“试商”这个词有什么新的认识?你还有什么想法? 谈话:试商,顾名思义是用试验的办法找商,我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办法找商,这样找到的商有时正好,一次试验成功,有时不合适,一次不能成功,就需要对找到的商加以调整,这种调整一般一次可以完成,有时还要调整两次。看来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件比较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试验、调整,这种试验、调整的办法也是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办法。不过,请大家注意,我们这里采用的试商调商是在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情况下使用的,有没有其他试商的办法呢?有的,你们可以课后阅读课本第15页的“你知道吗”或其他资料,以丰富自己的试商方法。 二、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l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的第一行3道题。三、课堂作业。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的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到现在为止,你认为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一般怎样试商?试商后会出现哪些情况?在具体运算中,你是怎样确定商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练习三(1)第16题、第9题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初商后的调商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典型错题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1口算练习。123 156 144 372363 906 564 742 3612 9015 5614 7437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面的口算题。在交流的时候,请学生说说题组之间的联系。明确一个乘法算式一般相对应的有两个除法算式。根据这个关系,在算除法的时候,也可以从乘法的角度去考虑。重点再说说最下一行的口算方法。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只能是一位数,想想这是为什么?2笔算训练A、练习三第3题。(1)指名读题。(2)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3)指名汇报。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3)指名汇报。(4)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B、练习三第4题。(1)指名读题。(2)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3)分组将刚才估计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学生练习。(4)全班交流、订正。(5)指名请出估计得最准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3解决问题专栏1)练习三第5题。(1)指名学生读题。(2)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3)指名板演。(4)集体校对。2)练习三第9题。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分别算出用各种交通工具各需要几小时?三、课堂作业四、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又掌握了哪些技能?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练习三()第7、8、10、11、12、13、14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口算1出示练习三第10题。2学生先默算,再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二、笔算1、练习三第7题。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让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8题。(1)出示第一行的三题: 6121860832 22456(2)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3)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三、解决问题1、练习三第12题。学生读题,回忆上次我们讲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用除法来计算的呢?完成该题,交流。2、练习三第1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3、对比练习(第14题)读题后让学生先独立去解答。交流时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每步算的是什么?或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算的?建议:当题目不能一步解决的时候,最好是一步一步地分开了写清楚,且在前面有简单的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解题的好习惯,而且也能使别人很清楚地看出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第11题。思考题1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式: ( )72( ) ( )2726182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三、课堂作业四、课堂总结通过本堂课的练习,你是否已掌握了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教学内容:教科书 13页“复习”第、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数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其口算能力。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让学生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试商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1、口算:(第1题)32040,指名说说这题口算时是怎么想的?下面的题依次请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或得数。2、比一比,算一算14720,14721,14729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三题,做完后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可能一:第一题最简单,因为可以直接试商可能二:第二题最简单,因为它没余数)先完成前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相同,除数很接近,商也很接近,区别只在余数。)补充:1472014721里可以填“=”吗?为什么?(学生可以从计算的结果来比:商一样,比余数;或是从“被除数一样,除数小的商比较大”的角度来比较。)再看第3题:这题的除数更大,那商会怎么样呢?(更小了)完成该题的笔算,与估算相比较。3、刚才的题我们有自己的好方法来比较商的大小,那这题呢?(13第5题)学生看完表格后,指名说说你看到的信息指出:这里的人数都不一样,种数的棵数也不相同,那怎么比呢?学生:分别算一算。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些计算,交流、比较。你有不计算就比的方法么?4、算一算、比一比(第题)9601296034观察这2个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么?看见前面这题,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一起完成竖式的计算,得出结果80那后面这题你们一般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算?(口算)一起口算完成,也得出结果是80提问:34也就是12,那模仿后面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吗?随学生回答板书:96043,96026,96062(口算,得数都是80)再问:能不能再写算式呢?960322,也算一算,得出结果还是80你觉得这样变来变去的,使你清楚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用呢?完成第2组的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下面的变化有什么好处?第3组:还可以怎么变?比较36038和36083哪个更简单?指出: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变化。5、先说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估计可能是几?(第题)老师举例:51125,估计的结果可以写成2。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然后再交流。注意22876可以估计成3或2。三、课堂作业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又能掌握哪些知识呢?教学内容:教科书 13页“复习” 第,、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通过一些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理清楚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3让血色回归年在探索的过程镇南关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准确计算;(2)培养数学的分析思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估算、笔算。(第题)说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商几?独立计算在课作本上。二、解决实际练习1、第8题。指出:电的单位名称是“千瓦时”,自己在写单位名称的时候要注意了。读懂表格,指名口述。(1)问:要求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谁来说说自己的想解答想法?学生回答后,再问:为什么是除以12?这里不是用4个数在加的么?为什么不是除以4呢?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要求的是“每月”,那就应该除以全年的“12个月”。(2)再问:如果我这么问,仔细听,有什么不同?“平均每天用点多少度?”想一想该怎么解决?(只要说算式不说具体的得数。)这问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是考虑全年的每天,应该除以全年的天数。可能会有除以365和除以366两和答案。请学生想一想:今年是2005年,那去年是2004年,究竟全年有多少天呢?(3)如果我真的只是把4个数加起来后除以4,那算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呢?(是平均每个季度的用电量)对比3问,说说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是平均每个季度的用电量)对比3问,说说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第9题。看图后,问: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学习过,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问题?其中有哪几个基本的量?(路程问题,时间、速度、路程)摸底:分别请学生说说求其中某一个量的方法。读题目信息。先说说3段路程,再找找从家到学校用了13分问:对应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她的速度是多少?)列式84513。先估算,再完成。算出她的速度是65米/分问:她用同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这回要求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这是求的时间,应该怎么求?列式后先估算,再竖式计算。继续解决:从学校到少年宫呢?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读题后先思考需要解决的是哪一个量,再去寻找需要的条件。3、第10题。先复习这类问题的基本量及其中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重点理解“取同样的重量”是什么意思?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问:现在要算“平均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用刚才哪位同学的举例更利于计算呢?(各取1千克)想:1210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算单价呢?“李老师带了140元钱,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是求哪个量?怎么算?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思考题。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交流交流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左边的题,可先确定第一根横线下面的数肯定是46,那其他的数就很容易填写出来了。四、阅读理解“你知道么?”。理解“同头无除商8、9”和“除数折半商4、5”尝试用该方法试商,完成最下面的4题练习五、课堂作业并总结收获。教学内容:射线、直线和角,教科书第1617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并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3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射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射线)你会画射线吗? 学生动手试着画一画,再集体交流。 讲述: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教师在黑板上先 提问:请你和同桌说说什么是射线? 让学生通过想像体会无限延长。 2认识直线。 讲述: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学生自己画一画,然后交流在画的过程中是怎样体验无限延长的。 提问: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3比较。 小组讨论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异同点后集体交流。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经过一点能画几直线呢? 提问: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指出: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 5、认识两点间的距离。谈话:这里画了连结A、B两点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提问:你还能想像出连结A、B两点的其他线吗?那些线与线段AB相比,长度怎样? 讲述: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学生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后交流。长度怎样? 讲述: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学生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后交流。 二、进一步认识角 1角的组成。 提问:你会从一个点起画两条射线吗?画一画,看看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交流。(板书:角) 谈话: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各画一个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角是怎样的图形吗? 学生体会角的两边无限延长。 2角的记法和读法。 指出: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画的这个角可以记作“1”(板书),读作“角一”。那么谁会表示另一位同学画的角?(记作2)你会读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判断,再指名交流想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四、课堂作业五、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科书第1819页。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思: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 引导操作: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尝试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量角器) 三、主动探索,掌握量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60度的角),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120度的角),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120度的角),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几度?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你能讲一讲角的两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的道理吗?四、课堂作业五、课堂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教学内容:书本2021页的练习题目标预设: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测量2通过测量,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的认识。3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索相关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度量不同方向、不同位置的角。教学准备:学生:量角器教师:教具量角器,纸剪的三角形,天平秤一个。课程实施:一、区别“错误”与“误差”1、画一个角,量一量,比如:在30 40 之间指出:当发现这个角不是正好几十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误差,像这个角,可以说成35 或是34 、36 ,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都能算对。但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比如明显觉得在3040之间,却说成是四十几或是二十几度都是错误的。还有一种错误是看成了140150之间,写成了145 。这种错误在于看错了内圈和外圈,可以用锐角或钝角来很快地判断。2、把刚才画的角改成一个三角形指出:正如刚才所说,在测量的时候是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那像这个三角形,如果每个角都有一两度的误差,在最后算三个角的总度数的时候就回有更大的误差,比如:35 、50 、90,加起来就是185 。但我们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应该是180 的,这就不对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仔细再找一找,怎么会多出来了5 ,然后再调整,最后算得的结果只能是180 。二、正确测量:1、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并量出各角的度数(p.20第6题)分别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第4、5题)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第7题)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第4、5题)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第7题)跷跷板上有两个角,这两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为什么会这样的呢?4、先估计队旗上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量一量指出: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个角的度数:90 、55 、110 。5、经过纸上的2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化3条(画一画);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呢?(学生动手试)5个点呢?(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抽象:点子数(点子数1)2=线数用这个规律,算一算6个点的情况。自己补充一题,算一算能画几条线。交流。6、介绍放风筝,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三、测量并设疑1、观察第21页第8题的四张图,你有什么发现?交流: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问: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正方形每个角是90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110,六边形每个角是120补充: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