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及沿线主要车站.doc_第1页
青藏铁路及沿线主要车站.doc_第2页
青藏铁路及沿线主要车站.doc_第3页
青藏铁路及沿线主要车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藏铁路及沿线主要车站、景点简介1青藏铁路简介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建设青藏铁路对于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各族人民,增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简称西格段)814公里为单线,已于1984年投入运营。2001年6月29日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简称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为单线,年输送能力为客车8对,单向货流密度500万吨,计划建设工期为6年。运营初期为内燃机车牵引,预留电气化条件。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冰锥、冻胀丘等不良冻土现象广为分布;沿线地质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断层分布密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2玉珠峰车站简介 玉珠峰车站位于昆仑山北麓玉珠峰脚下,西大滩南部2.5公里,北临青藏公路(109国道),全长1.4公里,设计中心里程DK946+550米,车站设计3股道,高程4159.28米,为三级会让站,于2001年10月1日完工,是青藏铁路沿线旅游的重要观光点。玉珠峰北临断陷盆地西大滩,东接东大滩,西有张裂深谷。从车站远眺,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银装素裹,巍峨挺拔,吸引着许多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缺环保内容)3望昆车站简介 望昆车站海拔4484米,位于高原多年冻土区北界附近,车站中心里程为K958+362.11,车站设计4股道(曲线),8组道岔。青藏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为基于GSM-R无线通信和卫星定位技术的ITCS系统。该站信号机械室设有:智能电源屏、防雷架、室内外分线柜、无线闭塞中心(RBC)、安全型逻辑控制器(VHLC)、转辙机控制器(HSC)、调度集中(CTC)分机、微机监测柜。在运转室安装道岔融雪控制机柜,综合维护终端。全站敷设电缆4685米,安装CTS2轨枕式转辙机16台。安装进站标志牌2个,调车折返标志牌2个,列车到达股道停车标志牌8个:安装室外道岔融雪加热条8组。(缺环保内容)4昆仑山地震破裂带简介 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口西侧约120公里东北方向,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6.2度,东经90.9度,这是近50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大陆内部震级最大的地震。 地震破裂带在青藏铁路以东约70公里,以西约350 公里,形成了东、西向约426公里的地表破裂带;相交里程为DK978+800,与铁路交角约50度,铁路附近地表破裂带宽1520米。距此约1000米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遭受地震影响,但未发生人员伤亡和结构破坏。 昆仑山口8.1级地震纪念碑位于青藏公路2894公里里程碑处,海拔4682米,面向青藏铁路,用蒙、藏、汉文刻有“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纪念碑”大字碑题和“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主体展布图”。碑体采自格尔木以西海拔2950米的尕牙合,毛重85吨;由整块花岗岩凿刻而成,高3.9米,宽4.4米,重48.5吨,质朴而雄浑;由中国地震局于2004年7月立。5昆仑山隧道简介 “横空出世,莽昆仑”。昆仑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70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川西北的岷山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最高峰为乔戈里峰,海拔7719米。同时,昆仑山是神话传说的摇篮,是道教的发源地。据传说,昆仑山是众神聚居之地,“西王母瑶池”距格尔木南250公里,在昆仑山公路垭口右侧约60公里处,海拔4300米,面积60平方公里,最深处100多米,湖水清澈,万鸟飞翔,湖边草地是藏野驴等珍稀动物的乐园。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位于海拔46004700米,多年冻土上限1.52.5米,下限60120米。洞身围岩为三迭系板岩夹片岩,山坡为坡角砾土、碎石土、洪积碎石土。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遵循“弱爆破、随开挖、随支护、早封闭、快衬砌”的施工原则。隧道支护与衬砌间设聚胺酯型材作为隔热保温层,隔热保温层两侧设防水板。隧道弃渣设有挡渣墙工程,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该地区高寒缺氧,隧道进口的大气压只有海平面的57%左右。极端最高气温23.7,最低气温-37.7,日温差可达30。 昆仑山隧道于2001年9月12日开工, 2002年9月贯通,2003年2月竣工。6清水河试验段简介 清水河试验段是全线五个冻土试验段之一,清水河高温细粒土试验段地处巴拉大才曲河和清水河之间,平均海拔4500m,线路总长6.115Km,包括桥涵和路基两个试验段段。 所含15个科研试验项目为:热棒路基试验工程;保温护道试验工程;保温材料试验工程;路基沉降试验工程;路堤合理高度试验工程;站场路基试验工程;通风管路基试验工程;冻土路基加筋试验工程;片石层路堤试验工程;路桥过渡段试验工程;钻孔灌注桩试验工程;钻孔插入桩试验工程;钻孔扩底桩试验工程;高温细颗粒土涵洞试验工程;涵洞出入口结构形式试验工程。此外,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1.7公里,为全线最长的桥梁,“以桥代路”既是保护冻土的有效工程措施,又可形成野生动物桥下迁徙穿越铁路线的通道。7长江源特大桥简介 长江源特大桥全长1389.6米,为42孔32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采用T型桥台、圆端型桥墩(墩身设有破冰棱)。全桥均采用钻孔扩底桩基础,钻孔桩直径1.25米,桩底置于风化岩层上。 长江源特大桥位于多年冻土区的大河融区,局部有岛状冻土。融区最大冻结深度5米,岛状多年冻土上限埋深4.06.3米。桥位区河宽约1300米,河床宽阔,纵坡较缓,河床内有常年网状水流。 该桥于2001年11月24日开工,2002年9月30日竣工。桩基施工中采用了旋挖钻机快速成孔和严格的泥浆沉淀处理措施。8唐古拉山车站简介 唐古拉山车站位于唐古拉山垭口南侧一开阔平缓的斜坡地带,属漫流区,工点内冲沟发育,左侧为斜坡。车站设计3股道。正线轨面设计高程为5072m,为青藏铁路海拔最高车站。9措那湖车站简介 措那湖车站全长1250米,车站设计3股道。该车站位于措那湖东岸冲沟沟口,地形较平坦,地表草皮较发育。地层为第四纪全新统洪积细砂、卵石土及上古生界花岗片麻岩。最大季节冻结深度为3.5米,填料为花岗片麻岩。 沿湖路段施工中,采用了控制爆破,加强坡面防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人员、机械的活动范围,用装满沙石的编制袋垒成20公里长的护堤,有效保护了湖畔的生态环境。10古露车站人造湿地简介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鸟类乐园等。在1971年通过的国际湿地公约中,特别把“青藏高原湿地”单独列为内陆湿地的一种,是36种湿地中唯一地域名称冠名的湿地种类,标志着地球第三极的湿地在全球湿地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生态价值。 古露车站湿地中生长的纳草,是储存用于牛羊过冬的唯一食物。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把该车站湿地周围缘河地带的高地挖深,并使深度与湿地有相同高度,引水灌溉,移植自然湿地草皮等方法,在车站边缘建立人工湿地。这样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但草皮成活率高、草皮移植距离近、新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连成一片,成功完成人造湿地移植草皮2万平方米且移植草皮生长旺盛。11当雄种草试验段简介 青藏铁路DK1819+320-DK1820+700路基段地处海拔4500米的藏北草原,空气稀薄、气压低,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总辐射量大。年平均气温1.6oC,极端最高气温26.5oC,最低气温-35.9oC,年平均蒸发量866mm,年平均降水量468mm。2003年开始进行草皮移植试验,经过一个寒季的试验观测,移植的草皮已经成活率达到90%以上。2004年5月开始在全管段进行草皮边坡、草皮水沟的施工,并初步总结出可靠性、实用性较强的施工工法。 同时,在沱沱河、安多、当雄等海拔4300?4700m地段选择了3种不同类型植被区,采集17种夜草籽,进行植草试验,试验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并获得成功。开创了世界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实现了高寒植被生态保护新突破。12羊八井隧道群简介 羊八井隧道群位于堆龙曲峡谷,属低高山区、侵蚀性地貌,山坡自然坡度较陡。受结构裂隙控制的河谷呈折线状弯曲,河谷侵蚀强烈,两岸崩塌,岩堆连续发育,山顶和局部侵蚀河岸基岩裸露,阴坡植被较好。洞口为块石土覆盖,中部位于“U”字型冲沟北岸,冲沟内常年流水,自然边坡约为40。该隧道处于念青唐古拉构造带南部的当雄羊八井断裂带,它是九度地震区的发震断层,由于它的活动造成该隧道岩体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多数围岩为级、级围岩。围岩地质主要有块石土、粗砂、花岗岩三种。 羊八井一号隧道全长3345米,海拔4264.82米至4216.86米。2001年11月1日开工, 2003年10月12日贯通,2004年10月底完工;为青藏铁路第一长隧。 羊八井二号隧道全长1643米,海拔4215.5米至192.73米。2001年11月20日开工, 2003年9月16日贯通,2004年10月底完工。 隧道施工中,施工区用绿色网设置围栏,严格限制施工活动范围;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分类处理,不可降解的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均进入污水池沉淀处理后,用于降尘;隧道弃渣全部用于路基填筑。13拉萨河特大桥简介 拉萨河特大桥全长928.85m,主跨结构为36m+72m+108m+72m+36m五跨连续梁-三孔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拉萨台引桥为3x32.7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厢梁,主桥墩采用牦牛腿式的变截面双圆墩柱,双柱间采用等厚板连接,引桥桥墩采用雪莲花式的变截面圆形墩,基础除拉萨方桥台采用明挖基础外,其余均为直径1.25米的钻孔桩。主跨108米,采用双层叠拱结构,均为国内首次采用,在同类桥梁中处于世界领先,名列亚洲第一,是青藏铁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该桥设计结构新颖,融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于一体,象征着飘逸的哈达,与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遥遥相望,建成后将成为拉萨市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 拉萨河特大桥于2003年5月2日开工, 2004年5月13日贯通。 桥梁桩基施工中,筑岛和围堰均采用了砂袋挡护,砼养生水经集流槽派入污水沉池进行沉淀处理或回用,确保了河流水质不受污染。14拉萨车站简介 拉萨车站位于拉萨市拉萨河南岸的柳吾新区,与拉萨市区隔河相望,周围是连绵的山脉。该站是青藏铁路的终点站,车站设计4股道,是未来进入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门户,是拉萨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和标志性工程。站区总用地面积50公顷,站房主体总建筑面积21900平方米,建筑高度22.5米,计划于2005年8月底完成站房主体工程。拉萨车站造型简洁有力,竖向挺拔,横向舒展,宛如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自然景观;既与自然环境协调和谐,又与藏民族建筑文化完美融合;既高度展露现代气息,又充分体现地域特征。 施工中,工地设置有垃圾厢(池)及污水沉淀池,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管理。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人工林地绿化。格尔木-南山口-甘隆(无人职守站)-纳赤台(无人职守站)-小南川(无人职守站)-玉珠峰(设景观台车站,无人职守站)-望昆(无人职守站)-不冻泉-楚马尔河(设景观台车站,无人职守站)-五道梁(无人职守站)-秀水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