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尽管请求言语行为的基本结构具有普遍特征,由于文化价值观存在,不同语言之间请求策略和请求修饰语的选择不尽相同,言语行为形成了不同的交际风格。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比了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类型的异同,旨在通过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造成其差异的这一文化内因。 关键词: 文化; 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策略; 对比分析 一、引言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是六、七十年代由语言学家Austin提出的,语言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而且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后来语言学家Searle把这一理论提高为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就是言语行为。他系统地发展了语言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学说,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并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请求言语行为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中,比如在吃饭时叫人家递盐,或在我们睡觉时叫他人把电视机关小一点。从Lyons(1977), Searle(1979), Leech(1983), Searle & Vanderveken(1985),Tsui(2000)对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及我国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似乎可以就请求言语行为得出这样的理解:交际中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做或停止做某事,同时听话人有权拒绝合作。跨文化研究表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低语境高语境是有关文化多样性的两个广泛的维度,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跨文化的交际。文化丁允珠(Ting-Toomey)就认为低语境社会(如美国中)的人更倾向于采取对立和直接冲突的态度,而高语境社会(如中国中)的人更愿意采取非对立和非直接冲突的交际态度。这种态度偏向是否会导致中国人在提出请求时采用更为潜隐、间接的策略,而美国人则可能采取更为直截了当的一些方式呢?如果不是,是何种文化价值观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本文将概述调查结果并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造成其差异的这一文化内因。 二、受试与研究方法1.受试该研究共有两组受试参加了调查(合计100人);他们分别是美语组(美国人),共40人,其中16为男性,24位女性;汉语组(中国人),共60人,30位男性,30为女性。因为受试的选择将会影响到调查结果。本调查在选择受试时考虑到如下几点:(1)参加此次调查的受试全部为在校大学生,即所有受试者有相似的教育程度;(2)参加此次调查的受试者年龄在18-21岁之间;(3)其中汉语组的受试为母语是汉语的非外语专业学生,美语组的受试为母语是英语的非外语学生。2.研究方法Blum - Kulka (1989)等一批学者实施了一项国际间的合作研究计划,称作“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计划”。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研究不同语言文化中言语行为表现方式的异同,主要涉及请求行为和道歉行为研究。研究方法是“语篇补全测试”DTC(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该测试模式是由Levension(1975)首先提出来的。正如Kasper &Dahl(1991)所言,会话完形在言语行为语用研究中享有不可取代的普通适用性。为了调查的有效性,该研究利用语篇补全测试这个工具来从受试中获取他们表达请求能力的有关信息。我们根据以往研究的情境模式选择了12个,这些情境包括了现实交际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同学之间等。但为了使受试不受所设计内容的影响,能完全按个人经验自由回答问题,我们删除了会话完形测试中情景之后的一轮对话。问卷的形式是,先详细地描述出行为所发生的情景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受试根据情景做出回答。虽然所有材料源于西方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西方文化的偏爱。然而这12个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多见,跨文化并非西方文化独有。这些情境也包容了现实交际中各个参数或变量,如社会距离、权势、年龄、性别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请求策略类型很多学者,如Searle(1976), Ervin-Tripp(1977), House(1986),Blum-kulka(1987), Blum-kulka & House(1089), Blum-kulka, et al(1989), Ellis(1994), Liao(1997)和Gibbs(1998)的研究已经发现请求行为一般采用两种交际策略完成: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通常使用祈使句、行为句或陈述句来实现,间接策略则采用规约性间接手段和非规约性间接手段(或暗示)。概括起来有三种方式:直接请求策略(direct strategy) (如:Shut the window.),规约性间接策略(conventional indirect strategy) (如:Can you shut the window?),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non-conventional indirect strategy) (Its cold here.)。表清楚地说明了,在汉语和美语中人们多采用间接交际策略实现请求行为,但前者使用直接策略频率明显高于后者。Leech曾经说过越间接越礼貌。汉语组使用了更多的直接策略,这是否说明他们不礼貌,而美语组更加礼貌呢?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但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请求的礼貌策略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请求言语风格,因此造成了上面图表中所显示的差异汉语组使用直接策略的频率高于美语组。2.请求修饰语请求言语行为一般分为三个步骤:(1)起始行为语(alerters) :其功能是吸引受话人注意。(2)辅助行为语(supportive moves) :其功能是说服受话人答应说话人的请求。(3)中心行为语(head acts) :其功能是表述说话人所期望受话人完成的行为。其中,中心行为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而起始行为语和辅助行为语则可有可无,而且既可能出现在中心行为语之前也可能在其后,即可能是前序列也可能是后序列,二者统称为请求修饰语。如表所示美语组在发出请求时使用please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组使用请的频率,于此相比,汉语组使用起始语要远远高于美语组。这其中的差异又反映出了怎样的文化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造成其差异的文化因素。 四、英汉请求策略的跨文化研究1. 影响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文化价值观影响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很多,本文着重从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价值分类体系中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势差距来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1)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关于英汉两种语言请求策略的差异主要动因,我们认为是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内群体与外群体观念的差异。从个体注意角度看,面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事。但若从集体主义角度看,个人的面子就是个体所属群体的事,而这个群体不管是个人家庭、文化群体或是个人所属公司,也正是集体主义文化采取特殊的话语方式来保持内群体与外群体间的界线。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衡量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尺度。霍夫斯泰德对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个人主义取向程度的调查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取向占第一位,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分别占二、三、四位,香港地区占三十二位,台湾占三十六位。可见中英文化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差距甚远。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英语文化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一个人若是没有特殊的才能,它是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他的子孙也只能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就使得同一个家庭的后代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由此发展起中国的家庭制度。他们之间总是相互支持和依靠,注重家庭和邻里关系。在另一方面,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孔子儒家思想也是集体主义的重要来源之一。它认为恰当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础,“仁”和“义”是它的两个基本原则。“仁”意味着每个人必须能够考虑到他人的立场感受;而“义”意味着每个人要突破个人,将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个人主义是把自我作为社会的文化构成来认识。自我是行动的操作单位,并且是控制行为的中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行动自由,个人的身份、作用、独立性和自主性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比较松散。英语语言文化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他们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敬他人。(2)权势差距。权利差距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状况,是各种社会文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文化在处理权利不平等问题的方式上不尽相同。根据霍夫斯泰德的调查结果,权利差距指数高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新加坡、巴西、香港、法国、哥伦比亚等,权利差距指数低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新西兰、丹麦等。可见,中英文化在权利分配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文化属于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英语文化属于平行的社会结构。在中国经过了长期的积淀与强化,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儒家主张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思维模式详细规范人们日常行为举止,强调了权力的差距,促进了中国差序格局和等级制度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权力、义务、责任、荣誉、面子大小和行为。每个人都必须按其固定的社会身份行事,他的所作所为所说必须符合社会所给予个人的社会地位。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和民主精神。这使得西方文化在诞生之初就带有民主自由的烙印。英语是世界上惟一将“我”大写的文字。平等取向是个人主义的一大特色。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美国是个宗教国家,有一个以基督教、天主教为主流的文化体制,大多数国人一出生便处于宗教文化的熏陶中,基督教对个人主义的贡献是:单个的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和尊严,所有的人都同样是上帝之子。 五、文化价值观差异影响下的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差异1.请求策略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同一性”或“平等性”关系(solidarity)或圈里人(in- group)之间相互请求时,也常常直截了当,这是因为圈里人相互关系亲近,在很多方面有所共享,而且把为别人做事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中国社会,当地位较高者向地位较低者,或长者向年轻者提出请求时,无需“委婉”、“间接”、“迂回”,只要直接陈述其指示,这是“名正言顺”的具体体现;而地位较低者满足地位较高者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即使平等关系的人们之间相互请求时也常常直截了当,以祈使句的结构来实现“直接式请求”,譬如“把厨房打扫一下”、“把笔记本给我”、“不要抽烟”。而西方人则是受个人取向的影响,人们在向他人提出请求时,尽量做到委婉,在请求别人做事情时,尽量不给对方一个“强加”的感觉(the impression of imposition)。因此,直接策略,尤其是祈使句请求语被很多学者(Lyons, 1968: 307; Clark & Schunk, 1980: 111;Wardhaugh,1985: 162; Searl,1975:64; Lakoff, 1977: 101; Leech, 1983:119)认为是最不礼貌的策略(Sifianou,1992: 125- 126),而规约性间接策略被美国人认为是最礼貌的(Blum-Kulka,1987)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美语组使用的间接策略占的比例接近90%。2.“请”与”please”“请”与“please”是礼貌标识语,能减少发话人对受话人面子的威胁,缓和语气。在请求言语行为中,汉语中的“请”和英语中的“please”可以作为策略之用。Lee-Wong Song Mei却认为“请”在汉语里的一大功能是距离标志语(distance-marker)。在中国这个强调和谐、融入的社会里,人们在发出请求时通常遵循“亲近原则”,除非双方在社会关系上有较大的差距,如陌生人或是上下关系,因此亲属朋友之间“请”的使用频率很低,使用“请”反而显得很见外。而“please”是英语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词。“please”是否使用不能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和距离。它不仅用于陌生人之间的请求,即使在家庭成员之间也频繁使用。父母在教育孩子实施礼貌行为时,也不会忘记交代应把该词挂在嘴边。3.称呼语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称呼语几乎存在于汉语每一请求行为之中,即无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如何,称呼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传统伦理及血缘、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称呼系统远比西方复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nonreciprocal asymmetrical)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取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与此相比较,西方社会由于受平行社会关系和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人们偏爱和崇尚对等式(reciprocal asymmetrical)的称呼类型,体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互直呼其名。雇员、学生、子女在称呼他们的上司、教授、父母时都可能直接用他们的名字。 六、结语基于这篇文章讨论的英汉请求策略类型之间的异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三种请求策略类型中,规约性间接策略是最常用请求策略; (2)汉语中直接策略是适当有效的表达请求的方式,相反的英语中很少使用直接策略,所以在中国并不是越间接就越礼貌,直接策略在很多情况下反而更得体;(3)在完成请求行为时,起始行为语和辅助行为语都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可以减少交流的障碍,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许多尴尬,从而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本文通过实证,然后从两种文化价值观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影响请求言语行为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对待年龄、言语直/间接程度的态度和性别差异等,这一领域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管理类面试
- 2025中国继续教育市场发展潜力评估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中国纺织检测仪器标准国际化对接挑战分析报告
- 2025中国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分析及行业标准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2025中国移动终端安全技术行业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潜力报告
- 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链延伸与高值化利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中国石墨烯材料商业化应用场景拓展及技术成熟度评估报告
- 门店销售售后服务流程及规范
- 涂装工艺工程师常用材料及性能
- 铁路机车车辆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要点
- 2025至2030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对策战略报告
- 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讨论
- 猴痘病人的护理
- 分娩安全核查制度
- 玉米机收减损技术
- 犯罪行为代际传递:影响因素与预防策略
- 评估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 高校资产管理十五五规划方案
- DZ/T 0132-1994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 T/CCAA 39-2022碳管理体系要求
- 2024年福建省化学检验员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