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 内容 以儒 道 法 墨为代表的各派思想家相互争辩 相互学习 各自提出关于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主张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3 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1 孔子创立儒学 1 主要思想 思想核心 与 礼 的学说 希望统治者 克己复礼 推行 德治 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哲学思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 但对鬼神持 的态度 教育思想 主张 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仁 敬而远之 有教无类 2 历史贡献 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开创 之风 编订文化典籍 诗 书 乐 易 春秋 六经 成为儒家基本文献 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直至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2 孟子的思想 1 提出四种道德规范 仁 义 礼 智 认为大丈夫应做到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 发挥孔子的 德治 思想 提倡 学说 3 提出的 学说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私人讲学 礼 仁政 君轻民贵 3 荀子的思想 1 在天人关系上 一方面强调 天行有常 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了 的重要思想 2 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三 老庄之学1 特征 以 虚无 的 为世界的根本 以因循自然的 逍遥 为处世的方法 2 老子的思想 1 哲学思想 认为 道 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不变的 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 政治思想 消极避世 向往 的社会生活 制天命而用之 道 无为 小国寡民 3 庄子的思想 1 把 道 作为最高原则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2 提出 的思想 4 道家思想的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 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 法家思想1 法家的变法运动 1 李悝变法 推行 尽地力之教 提高农业产量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 以加强君权 齐物 2 商鞅变法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 废除井田制 加强中央集权 2 韩非的思想 1 历史地位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将 法 术 势 三者糅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想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 主要思想 主张加强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主张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主张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君主集权 3 法家思想的影响 1 对中国 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 汉代以来 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五 墨家的主张1 创始人 战国初期的 2 学派特点 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其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3 主要思想 1 思想主旨 交相利 2 具体主张 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等 4 主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专制主义 墨翟 兼相爱 名师点睛 用 一 二 三 四 巧记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易错提醒 百家争鸣 中的 百家 并非实指而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派别多 争鸣 并不意味着各派别的主张绝对不同 而是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轻巧识记 图示孔子的思想体系 易错提醒 正确理解道家 无为 所谓 无为 是指不妄为 不胡作非为 不为所欲为 如此方能真正取得 无不为 的效果 它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 因此 无为 是一种积极的无为 并不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轻巧识记 韩非认为法 术 势都是君主统治的手段 即 以君为主 法术势相辅相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易错提醒 在人生态度上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 强调社会责任 道家主张 逍遥 的人生态度 主张避世 强调 超脱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庄子主张 顺自然 荀子主张 制天命 人定胜天 轻巧识记 巧记诸子百家思想兼爱非攻贤被尚 爱人不分民与王 民贵君轻仁主张 政在得民桀纣亡 人定胜天荀思想 唯心哲学我老庄 窃钩窃国不一样 改革集权法主张 韩非思想放光芒 诸子文章各有长 思维启迪 材料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 五蠹 请思考 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韩非的哪些主张 提示 1 社会是 的 2 治理国家的政策 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3 应该适时进行 发展变化 政治改革 史料一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 史料二尧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 离娄上 儒家思想的形成 史料三凡兼人者三术 有以德兼人者 有以力兼人者 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 以德兼人者王 以力兼人者弱 以富兼人者贫 古今一也 荀子 议兵 君人者 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 大略 探究问题 1 史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 2 史料二中 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其与孔子的 仁 有何关系 3 相对于孔孟的思想 史料三中荀子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 1 思想主张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克己复礼 维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 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 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因此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以减轻人民苦难 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 孔子希望恢复周礼 维护等级秩序 2 主张 仁政 联系 孟子的 仁政 是对孔子 仁 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区别 孔子的 仁 即 爱人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从孔子的 仁 出发 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即 仁政 3 荀子主张 德 法 并用 恩威并施 其思想更多的吸收了法家的思想 史料一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史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 列德而尚贤 史料三不尚贤 使民不争 大道废 有仁义 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朴 史料四为治者有众而舍寡 故不务德而务法 百家争鸣 探究问题 1 以上四则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它们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 上述史料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哪一史料 原因何在 提示 1 中心问题 如何治理好国家 核心主张 史料一 德 和 礼 史料二 尚贤 史料三 无为 史料四 加强君权 以法治国 2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史料一中的儒家思想 原因 它的主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秩序化 一 孔子 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异同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仁 仁政 施仁政于民 仁义 王道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主张社会进步 克己复礼 较保守 主张社会进步 主张社会进步 都提出 仁 的思想 民本思想 都是在讨论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思想都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史记 载 孟子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a 民贵君轻b 君舟民水c 克己复礼d 仁者爱人解析 民贵君轻 是孟子的思想 君舟民水 是荀子的思想 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是孔子的思想 故选a项 a 2 下列思想家提出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制天命而用之 的是 a 孟子b 荀子c 庄子d 韩非解析 战国末期 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既强调 天行有常 又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 故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b 二 全面认识百家争鸣1 含义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代表各阶层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 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 互相诘难 对宇宙 对社会 对万物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形成的局面 2 原因 1 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使社会大变革 带来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 使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 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出发 发表自己的见解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 网罗人才 优待知识分子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4 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 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3 春秋战国时期 各种思想流派异彩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 道 墨 法b 墨 儒 法 道c 法 儒 道 墨d 道 法 墨 儒 d 解析 本题以学者对各学派的评价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 难点是准确把握各个学派思想的内涵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是指道家的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体现了法家主张君主专制 以法治国的法治理论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是指代表平民利益的墨家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体现的是儒家的 仁 德 等思想 4 朝秦暮楚 的典故是 战国时期 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抗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 时而倾向秦 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也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而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 人才流动非常频繁 也可以说是 朝秦暮楚 出现这些状况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 战争频繁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形成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b 解析 本题考查 百家争鸣 出现的时代背景 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当时在统治阶级的阶级压迫下 平等思想不可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一 学习思考1 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 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 教材p6 提示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这种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为秦朝统一和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改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2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 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教材p8 提示 春秋时期 周王室地位衰微 诸侯国迅速发展 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战国时期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 各国诸侯争用客卿 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 政治上的宽松 打破了西周以来的 学在官府 的局面 使学术下移民间 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 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发表论说 传播著述 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 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二 自我测评 教材p8 六经 包括哪些典籍 提示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三 材料阅读与思考 教材p8 1 商鞅提出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 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提示 商鞅认为如能利国利民 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壁画设计专业介绍
- 农机安全生产教育
- 历史的学习方法
- 布谷鸟节拍训练
- 班级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与应用
- 网络层协议书作用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二英语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证据评价基本原则与方法
- 多动症症状详解及护理要点培训
-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北京市昌平区2025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 钢结构施工合同范本
-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8课-一目了然
- 中国传统美学工艺点翠
- 鸿蒙应用开发教程
- 2024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环境监测奚旦立》课件
- 孕产期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 【数学】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提高新生儿出生24小时母乳喂养及时率PDC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