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师一优课”课堂教学设计】学校:民立小学 学科:语文 授课人:张小黎 授课时间:2017-03-23课题自然之道课型阅读课章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9课年级班级四年一班教学 目标1、 会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正确书写“啄”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2、 能运用读薄文本,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3、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说话、感悟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4、深入角色体验感受,引发学生的情感冲突,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层次地感悟自然之道,理解“实践”的重要性,外延拓展对“道”的理解。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基础上,通过质疑、朗读、想象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进而感悟“自然之道”。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理解“实践”的重要性,外延拓展对“道”的理解。教材 分析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本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岛旅游,看到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情景时,误救一只被食肉鸟咬啄的幼龟,结果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学情 分析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质疑问难的意识,但对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还处于茫然期,教师需要就“如何提问”给予一些方法的指引。进入中年级以来,学生抓关键读薄文本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但还不懂得如何通过深入理解关键句以带动对整篇文章理解。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 即 “我们”与 “向导”各自不同的情感变化过程。 如果再进一步思考, 我们就会发现, 其实,“我们”的情感变化过程更贴近于孩子。 因为孩子们和 “我们” 都是作为没有太多生物学知识的普通人的身份去经历和面对文中这一事件的。 因此, 学生对 “我们”的所作所为更易于理解。令孩子们真正不解的是向导 “极不情愿”但又最终那样去做的真实原因。 向导在全文中虽然只有两句话和一个动作, 但 “道”的确把握在他手里。 本文题目中的 “道”, 除了指文中故事本身要告诉我们的 “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 将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之外, 我们从向导的所作所为方面分析, 还能得到 “道”的另外两层含义: 其一, 对于不太懂专业知识的人来说, 事实教育的效果要远胜于说教。 在接受事实教训后, 人们可能才会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以致终生永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其二,“道”永远把握在有丰富知识的人这一边,“无知才是愚蠢的根源”, 向导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向导未曾预料到他们的做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告诫我们,实践才是破除一切无知的一剂良药。 教学 策略学习本课,要读薄文本,以学定教,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思维。同时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以不同身份进入文本,与文本人物产生真正的心灵对话,在想象体验中回环往复对于关键句的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理解,并朗读外化,以此带动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明白“ 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拓展领悟延伸对“道”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 资源幼龟和嘲鸫的头饰教学 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借助上节课的学习根据提示回顾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借助第一课时的学习,回顾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能借助文中的词语来进行复述)在学完第一课时基础上的回顾主要内容,即是一种对字词理解和主要内容的承前温故,也是为后面第二课时深入学习的启后铺垫。二、读薄质疑(一)读薄引导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性评价“我们”做法的句子,继而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最后通过朗读表现出这句话中的重点。【板书:愚不可及 蠢事】(二)质疑1、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板书:质疑】2、相机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凝练概括出质疑的方法。【板书:抓关键词、追根求源、语言表达】(一)读薄学生找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句概括性评价我们做法的句子。继而发现“愚不可及、蠢事”这两个关键词,最后通过朗读外化表现。(二) 质疑1、学生问题预设(1)预设1: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愚不可及的蠢事?(2)预设2:为什么我们会干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3)预设3:为什么我们评价这件事为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4)预设4:“愚不可及”和“蠢事”在用词上重复吗?(一)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将长文读薄,抓住重点。继而借助重音和停顿的朗读技巧,外化表现个人的理解。(二)质疑学会质疑不仅能促进学生求知欲的形成,还是启智的关键,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表达、内容和中心三方面去领会文章。同时在质疑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途径,为以后的质疑学习提供门径。三、精读释疑(一) 梳理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找出答案,批注理解。(二) 引导学生回答“干了一件什么愚不可及的蠢事?”(三)1、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会干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2、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评价表演的方式进深入画面中,理解幼龟和嘲鸫的生存之道。相机在理解“踌躇不前”与“欲出又止”的意思的基础上找出两者的近义词关系。相机借助“啄”字的字形演变指导“啄”字的书写。通过朗读表现出“啄”的动作特点。3、引导学生借助“企图”一词感受人类对这两种动物的情感天平的倾向。4、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此刻的心情。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5、 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角度去听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外化朗读“我们”耳中向导的话。6、 引导学生想象拓展接下来“我们”会怎么劝向导。(四)1、为什么我们评价这件事为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2、引导学生找出让人感到痛心和揪心的词句,进一步感受我们的错误决定给幼龟们带来的巨大伤害。3、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朝沙滩奔去的幼龟内心的期待,和想象完善幼龟被捕食的血腥画面。4、在想象对比中猜想“我们”当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出我们内心自责、懊悔、愧疚的心情。(五)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愚不可及”和“蠢事”在用词上是否重复。(六)引导学生反思“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错误的决定?了解到无知才是一切愚蠢的根源【板书:=无知】(一) 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符号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批注理解。(二) 预设学生回答:将第一只幼龟抱向大海。(三)1、预设学生回答提取文中第三段的信息回答此问题。2、一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另一位学生与老师配合演绎文中第三段的画面。其余学生在观赏后评价表演。3、 学生借助“企图”一词感受人类情感天平的倾向。4、 学生通过理解此刻“我们”的心情,借助分小组朗读,感受外化我们紧张、焦急、担心的心情。5、 学生从“我们”的角度去理解向导的话,在生气的情感态度指向下,朗读出“我们”耳中向导语言中的“无所谓”。6、学生借助“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这句话想象拓展“我们”会怎么劝向导。(四)1、预设学生回答提取文中第五、六、七、八段的相关信息回答此问题。2、学生从描写幼龟和食肉鸟的语句中感受到这个错误决定带来的严重后果。3、学生想象幼龟离巢入海时内心的美好的期待与向往。再想象幼龟被捕食的残忍画面。4、学生猜想“我们”当时的心情。带着自责、懊悔、愧疚的心情朗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五)学生在理解“我们”的做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体会到我们内心的自责与懊悔心情后,阐述对于用词是否重复的理解。(六)学生反思。(一)学生在“学、思、疑、问、悟”中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了解文章表达的妙处,理会文章所传递的精神内核。(三) 这个问题是基于对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的理解领悟。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三)1、学生在浏览完课文后,初步借助提取信息来回答此问题。2、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深入角色中,领会幼龟和嘲鸫生存之道。3、通过词语感情色彩的分析,从“我们”的角度去体会人类情感的倾向。为后面理解“我们”的做法做好铺垫。3、 只有深入角色中见角色之所见,感角色之所感,才能真正懂得“我们”这么做的原始动机是什么?4、 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角度去感受当人被自己情感所左右时,听话的重点所发生的偏差。6、借助文本拓展延伸的想象,为后文能真正理解向导因舆论压力而做出的错误决定做好了铺垫。(四)1、学生在浏览完课文后,借助提取信息来初步回答此问题。2、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去感受错误决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3、借助想象的强烈对比反差,感受悲剧带来的深层次思考。4、围绕关键句的再次理解朗读,不再仅仅只是技法上的朗读,而是更深层次的融入人物内心的朗读。(五)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深处才反复。”重复的表达正是源于内心极度的懊悔、自责的心情,在此重复的语言有了合理 的解释。(六)正是源于对于幼龟入海的规律的无知才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以此引申教育学生无知才是一切愚蠢的根源。四、实践明道(一)自然之道1、引导学生从向导的角度再次品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感受向导真正所要强调的关键。2、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板书:规律】3、指导学生在重新理解这句话的基础上朗读“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二)实践之道1、引导学生探究向导明知将第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有违自然之道,为什么还要这么做?2、引导学生了解到向导虽身为生物学家,却没有预想到他的做法会带来的严重的后果,以此让学生明白实践才是破除一切愚昧无知的一剂良药。【板书:愚不可及 蠢事=无知】 实践(一)自然之道1、学生从向导的角度再次品读向导的话,提取出向导真正想要强调的关键词自然之道。2、学生畅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3、男女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别朗读这句话。(二)实践之道1、学生从向导面对的舆论压力和向导想给“我们”一些教训入手谈。2、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一)同样一句话,因为说话者和听话者所拥有的知识储备不同,情感态度不同,听到的和说出的重点也会因此不同。引导学生再从向导的角度品读这句话,就能真正理解向导“不情愿”的真正原因。(二)实践之道探求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才是悲剧存在真正价值所在。五、延伸“道”义(一) 引导学生谈收获(二) 教师梳理学文之道。(通过读薄课文,深入质疑理解,一步一步地揭示课文的中心。)【板书:自然之道】(三)延生选择:画面出示候鸟北归、狮子捕食、花朵凋零和宝宝摔倒的画面,引导学生用“ 就 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的句式回答。(四)以老子的话总结提升(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万物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道”。)学生畅谈收获,在理解“道”的基础上衍生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和选择。将“自然之道”的含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特泥河哈达图浩特陶海农牧场招聘172人笔试历年难、易点深度预测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禁毒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警察招录考试(申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算法剖析与前沿探索
- 基于2025年的跨境电商海外营销中心用户体验优化报告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莫拐、免渡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提分评估复习附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16人备考及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模拟题库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养老机构供餐协议书
- 2025-2030曲面屏幕电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10kV电力电缆户内冷缩终端头制作评分表
- 《高铁信号连锁设备》课件-(一) 平面布置图的识读
- 泥浆护壁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
- 初中地理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课件
- GB/T 36287.1-2025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牵引供电能量利用第1部分:储存系统
- TY/T 3501.5-2024高山滑雪板性能测定第5部分:弯曲振动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英互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