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4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4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4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4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4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知识突破 第二篇 模块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专题四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 栏 目 导 航 高频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高频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考点 地壳运动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2017 江苏卷 下图为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 2题 高频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乙甲d 丙甲乙2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 1b 2c 3d 4 b 解析 第1题 据图可知 甲为砂岩层 乙为断层 丙为岩浆岩 图中甲岩层未被岩浆岩冲断 故甲的形成晚于丙 丙处岩浆岩形成晚于乙断层上覆侵蚀面 故三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 第2题 图示地质剖面图上没有一个完整的褶皱构造 但褶皱构造留下的痕迹 岩层倾斜比较明显 图中甲处岩层和被乙断层错断的岩层明显倾斜 且倾角不同 表明这是两次褶皱造成的 b 2016 上海卷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回答3 4题 3 2016年 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 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 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 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 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 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4 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 黑色玄武岩b 灰色石灰岩c 褐色沉积砂岩d 肉红色花岗岩 a a 解析 第3题 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多火山地震 大西洋中脊的火山 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4题 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石灰岩 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2016 浙江卷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 地貌剖面图 图中地层年代由 到 变老 图中阶地 用t表示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5 6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6 矿产调查发现 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c b 解析 第5题 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 河谷处岩层中间新 两侧老 为向斜构造 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 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 故选项c正确 第6题 由题目材料可知 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 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 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 选项b正确 2014 全国大纲卷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 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 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7 k岛处于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c 解析 由经纬度可知 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 结合板块分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下图为太平洋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1 2题 1 与图示区域相邻的板块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 读图可知 图示区域为太平洋板块 其与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邻 故c选项正确 c 2 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虚线表示海平面 与实际相符的是 d 解析 读图可知 甲位于板块内部 地壳相对稳定 一般不会形成断层 乙处板块张裂 是上地幔软流层岩浆上升的地区 易形成海岭和断层 丙 丁两处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可能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读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完成3 4题 岩石成因与地层新老关系判断 3 图中地质过程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断层 恐龙残骸沉积 甲处岩浆侵入 三叶虫残骸沉积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b 甲处岩浆侵入 三叶虫残骸沉积 恐龙残骸沉积 断层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c 三叶虫残骸沉积 断层 恐龙残骸沉积 甲处岩浆侵入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d 三叶虫残骸沉积 甲处岩浆侵入 恐龙残骸沉积 断层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4 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b 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c 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d 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 d d 解析 第3题 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 上部岩石形成晚 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 恐龙残骸沉积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断层形成和岩浆侵入时间往往比被其切断或穿透的地层晚 但比上覆地层早 第4题 乙处岩石为沉积岩 其下的丙处岩石是受岩浆影响变质而成的 形成时间早于乙处岩石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 6题 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 5 图中 a 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 处可能形成于浅海环境c 处可能含有化石d 发育河流的地质构造为向斜6 该地区先后发生了 a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地壳运动b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c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地壳运动d 沉积作用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b d 解析 第5题 处为断层附近 且为背斜结构 不易储水 a项错 图中 处为石灰岩 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 b项正确 处为岩浆岩 不可能含有化石 c项不正确 河流是沿着断层线的位置发育的 故发育河流的地质构造为断层 d项不正确 第6题 图中的岩层是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岩石形成后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 产生了褶皱和断层 断层线附近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河谷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 深达1000米至2000米 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图完成7 8题 7 对图中所呈现的岩石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b 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c 岩石中不会有化石d 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a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岩层发生水平运动后 两侧岩层上升 中部岩层相对下降形成的 即岩层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8 下列四幅图中 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a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a图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 高频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16 全国乙卷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 3题 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海岸线 a 向陆地方向推进b 向海洋方向推进c 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 形成新的贝壳堤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 形成河口三角洲d 迫使河流改道 c b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 距今时间越长的贝壳堤距现今的海岸线越远 距今时间越短的贝壳堤距现今的海岸线越近 说明海岸线是处于变动中的 但由于贝壳堤是由海浪将贝类生物搬运至海岸带堆积而形成的 在任一条贝壳堤形成过程中 要使贝类生物稳定堆积 海岸线的位置就要保持稳定 第2题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因此泥沙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 a选项错误 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 将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 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b选项正确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不利于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 从而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c选项错误 泥沙在河口地区的堆积作用减弱 有利于河水排泄入海 不会迫使河流改道 d选项错误 3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 位置稳定 泥沙沉积量小b 位置稳定 泥沙沉积量大c 位置多次变动 泥沙沉积量小d 位置多次变动 泥沙沉积量大 d 解析 贝壳堤是由海水将死亡的贝类生物搬运至海岸带堆积而形成的 随着河流入海口的泥沙被搬运至贝壳堤外堆积 海岸线将向海洋方向推进 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旧的贝壳堤失去贝壳源补充而停止生长 新的贝壳堤在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岸带发育 由此可知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有关 图示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 而且每两条贝壳堤之间相距较远 说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速度较快 贝壳堤外泥沙堆积的速度较快 堆积量较大 贝壳堤外堆积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入海口地区 因此可推测河流入海口地区沉积的泥沙较多 2015 全国卷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 完成4 5题 4 1975 2004年 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 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 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 后侵蚀5 推测1992 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 b 解析 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1975 1978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离监测起始点越来越远 说明近岸海域水深越来越浅 海底泥沙淤积 1978年后 水深2米的位置距离监测起始点总体趋势越来越近 说明近岸海域水深越来越深 海底处于侵蚀状态 故d为正确选项 第5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1992 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离监测起始点总体越来越近 说明近岸海域水深越来越深 海底处于侵蚀状态 若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则径流量 含沙量增大 海底处于淤积状态 同理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导致径流量增加 故a d项错误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水土流失加剧 含沙量增大 故c项错误 而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则导致入海泥沙减少 近岸海域海底呈侵蚀状态 故b正确 1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 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 气候因素 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 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 降水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 搬运 沉积作用 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 地表径流量大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 搬运 沉积作用 2 地质地貌因素 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 由于岩石微溶于水 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 溶蚀作用 地势较高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风化 侵蚀 搬运作用 地势较低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 生物因素 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 往往以侵蚀 搬运作用为主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2 典型地貌的判读 1 堆积地貌类型的判断方法 地貌类型判断法 根据材料显示的地貌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类型如下 a 风力堆积地貌 沙漠 沙丘 黄土等 b 流水堆积地貌 洪积 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中或河口沙岛 河流入海口处的沙坝等 根据地区不同进行判断 a 在干旱地区 一般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 b 在湿润地区 一般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根据沉积岩层的特征判断 岩层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为水湿环境的堆积 2 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 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如下图 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 如下图 在蒙古语里 阿尔泰山意为 金山 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 有着丰富的黄金 铁矿 稀有金属及玉石 而这里的另一种 宝藏 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 还不为很多人所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 神石城 一片造型奇异 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 如下图 读图 回答1 2题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形成的地貌 1 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 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 岩浆喷发 风化剥蚀c 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 遍布石臼和石穴d 像丰满圆润的肥羊 的石蛋 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2 该地区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公里 峡谷两岸绝壁对峙 石峰兀立 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 俨然有 石瀑布 奔流而下 有关 石瀑布 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力侵蚀 冰川刨蚀b 冰川刨蚀 重力崩塌c 流水冲刷 冰水冻融d 化学溶蚀 风力侵蚀 a c 解析 第1题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其成因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凝而成 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 故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 故a选项正确 该处先后经历岩浆喷发 地壳上升 风化剥蚀 故b选项错误 该地花岗岩地貌发育 故c选项错误 像丰满圆润的肥羊 的石蛋 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形成 故d选项错误 第2题 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与流水作用有关 故a d选项错误 根据该地的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可知 该地区无冰川分布 不存在冰川作用 故b选项错误 该地昼夜温差较大 冰水冻融作用明显 夏季温度高冰雪融水较多 以流水冲刷为主 故c选项正确 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 回答3 4题 河口三角洲地貌特征分析 3 图示期间 杭州湾南北两岸地貌的变迁及原因是 a 南岸形成河流侵蚀地貌 以流水侵蚀为主b 北岸形成河流侵蚀地貌 以流水侵蚀为主c 南岸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以流水堆积为主d 北岸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以流水堆积为主4 舟山群岛区域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地处海岛地区 受冬夏季风影响 风能资源丰富b 位于浙江省 经济基础好 科技研发力量强c 可以利用海洋空间 节省土地资源d 台风活动频繁 利用价值高 c d 解析 第3题 由图可知 从4世纪至现代 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由此判断 北岸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海浪侵蚀地貌 南岸海岸线从陆地向海洋推进 所以南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第4题 由图可知 舟山群岛地处海岛地区 受冬夏季风影响 风能资源丰富 位于浙江省 经济基础好 科技研发力量强 可以利用海洋空间 节省土地资源 在当前条件下 台风还不能被人类利用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 槽和洼地 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 完成5 6题 风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5 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a 盛行风风速大b 地表坡度大c 土壤颗粒大d 植被覆盖率低6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 浍其崖岸 馀溜风吹 稍成龙形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b 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 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 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d d 解析 第5题 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 可以看出影响 风蚀量 的主要因素是 植被覆盖度 第6题 从描述中的 浍 溜 和 风 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 综合考点 地壳运动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 图中甲 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 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 甲 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 乙 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 乙 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 有人称丙处山峰为 飞来峰 其岩石可能是 a 石灰岩砂岩b 花岗岩流纹岩c 大理岩石英岩d 安山岩玄武岩 c a 解析 第 1 题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 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 甲处岩层中间新 两翼老 应为向斜 a选项错误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 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 成为山地 b项错误 乙处岩层中间老 两翼新 为背斜 故d选项错误 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 成为谷地 故c选项正确 第 2 题 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 岩层层次结构明显 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 但没有岩浆喷出 故没有岩浆岩 流纹岩 花岗岩 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 故b d选项错误 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 大理岩也是变质岩 而此处没有发生变质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 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 故c选项错误 飞来峰 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故岩石是沉积岩 石灰岩 砂岩均属于沉积岩 故a选项正确 1 图中 a 甲地陡峻 喀斯特地貌典型b 乙地低平 泥石流灾害频发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 图示地区 a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c d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可知 甲地为花岗岩 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 a项错误 乙地低平 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 b项错误 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 沉积作用显著 土层厚 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 土层薄 c项正确 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 丁村地势较高 地下水埋藏深 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 d项错误 第 2 题 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 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 该地地势西高东低 北高南低 a项错误 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 b项错误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 岩石性质 植被覆盖程度等 c项错误 渠水不易下渗 主要通过蒸发 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 d项正确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 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 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 结合近年高考 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 分析思路 2 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原因分析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 图甲为天柱山主峰 天都峰 景观 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2题 1 图甲中的岩石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