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扩展.doc_第1页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扩展.doc_第2页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扩展.doc_第3页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扩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扩展(2008-06-05 15:36:53)伍国豪在各种消费理论中,以弗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理论较为有特色,但是其中有一个不合理的推证。莫迪利安假定一个人从20岁开始有收入,80岁寿终,20岁之前由父母抚养,当作既无收入也无支出,故生活年数是802060年。之所以说这是不合理的,是因为莫迪利安在生命周期说的假定中已经假定一个人的消费中包含了对自己子女的抚养,即自己的子女在20岁之前也是接受抚养的,换句话说,有20年中的消费是多个人的消费而不是自身的消费。因此,应该将自己对子女的抚养看作是父母对自己的抚养的对等,所以,一个人的生活年数仍然应该是80岁,而不应该是60岁。每一个人都应该看作为是生命链条中的一个正常环节。如果按照莫迪利安的逻辑,退休后只有自食其力或者用收入购买子女的赡养了,否则就要将被子女赡养的年数从生活年数中减掉,这样生活年数就变成50年或者40年等等。养育后代赡养老人是人类生命链条得以延续的基本社会伦理,这种被养育和被赡养的因素,不应该构成对生活年数的影响,或者说因为对等而抵消。对于生命周期说,需要提醒注意的另一点是,莫迪利安在其理论中所采用的“储蓄”概念是大众式的,而不是凯恩斯的自言自语和循环定义式的“储蓄”概念。西方经济学教程中经常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当作凯恩斯式的消费理论之后的一个“其它消费理论”来补充介绍,但是基本概念方面还是有不小差异的。本文以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调,做一点修正和扩展,尤其在生活时间分配上进一步细化,同时和劳动供给与工资率关系结合起来讨论。一、基本概念、假定与符号1、工作:下文中的工作包括厂商以获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2、消费:下文中的消费包括厂商作为居民的日常消费。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玩医)费用开支具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假定一生当中在消费时间内每年的平均消费开支为Pc,这里的平均费用包括一生所有消费的分摊。、收入:包括居民以劳动力出售获得的货币报酬。包括厂商以经营管理获得的超过成本的收益部分,即经济学通常所谓的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之和。4、工作年龄Nw:假定一个人的工作年龄是从20岁开始(6岁上学6年小学6年中学2年工作前的职业教育),60岁退休,即Nw40年。5、寿命Nm。假定平均寿命为80岁,即Nm80年。6、生活方式:20岁之前由父母抚养;20岁开始靠工作收入维持直到死亡的生活费用;自己的子女也由自己抚养到20岁。抚养子女和自己被抚养抵消,相等于自己抚养自己的一生。和莫迪利安的假定有所不同,我们假定自己所接受的父母遗产和自己留给子女的遗产对等,即遗产因素不影响消费水平。赡养父母和退休后被子女赡养因素对等也不影响消费水平。7、在40年工作年龄中,小时工资为w。假定每天工作L小时,每年工作300天。每年天文时间按照365天计。二、收支平衡的生活40年工作年龄Tw中的时间分配为:Tw必须休息时间Tc2可支配时间Tf1,可支配时间又分为用于工作和消费,即Tf1工作时间Tw1消费时间Tc1。只有在工作时间内是有工资收入的,单位时间平均收入w为固定常数。在此,工作时间设定为纯粹的收入时间,即其间没有任何个人支出发生。假定必要的休息时间为每天8小时,即每天的三分之一,则Tc240/3年。则可支配时间Tf1402/380/3年。现在的问题是这80/3年的可支配时间如何分配。根据上面规定的工作日制度,纯工作时间Tw140300L=12000L小时100L/73年。则消费时间为Tc1Tf1Tw180/3-100L/73。工作年龄之外的消费时间,包括20年被抚养和退休之后的生活时间共计40年。休息时间也是一种消费时间,比如对住房的消费,对家具家电的消费等等。则总消费时间为(80/3-100L/7340)Pc。这之中包含养育后代至20岁的费用和赡养父母终老的费用在内。不考虑赡养、抚养关系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根据一个人工作年龄内的全部收入必须足以满足自己一生消费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我们得到:12000wLPc(80/3-100L/7340)此式整理为:Pc/L12000w/(80/3-100L/7040)=252w/(1403L)L是纯工作时间,Pc就是生活水平,两者的比值XPc/L表示单位工作时间可以支撑的消费量,也是工作期间的悠闲程度,可称为“赚钱悠闲度”。反之L/Pc就是单位消费所需要的工作量,是劳苦程度的表示,即KL/Pc。三、讨论1、工资水平w、工作时间长度L和消费水平Pc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时间不是由自己做主的,而是给他人打工,按照我们现在普遍的工作制度,L=8小时。在消费水平Pc不变的情况下,要想维持一个较高的悠闲生活X,则要有一个较大的收入w。对于工人来说,就是要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对于老板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经营业绩。式子X252w/(1403L)说明两者是正比例关系。如果我们设定w不变,则可以得出:Pc252w/(140/L3),即在收入才能有限的情况下,要想维系较高的消费,就要延长工作时间L。以上两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即收入水平决定生活水平。2、工作时长L和工资水平w的关系主流经济学给出的工资w和工作时间长度L的关系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如下左图),即所谓的“劳动供给曲线”。我们在假定消费水平Pc一定时,从上面推导得出252wPc(140/L3),即为了维系一定水平的生活,工资水平和工作时间长度是负相关关系。在图形上是一条凸向原点的以两坐标轴为渐近线的曲线(如下右图)。图形链接/upload/2005-03-17/20050317153609858478.GIF这个曲线告诉我们,主流经济学给出的工资和劳动时间的抛物线曲线是错误的。工资增加,必要的劳动时间只会减少,也就是闲暇的时间会增加。主流对抛物线关系的解释是从所谓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进行的,但是这是错误的。因为,工资时长L是具有制度刚性的,已经就业的人群的L是不易改变的(不考虑违法让工人加班的情况)。厂商提高工资是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运动的结果,没有无缘无故地提高工资水平的可能。假如厂商因为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那么因为有大量的待业人群存在,他可以找到愿意接受更低工资的劳动力,因此工资水平不会提高。假如没有待业人群,新的投资与原有的投资争夺劳动力,劳动力就成为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会上涨,但是,紧俏的劳动力不会答应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与之相反的就是,单位劳动时间内收入提高,降低了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的必要劳动时间L。只有一种情况会导致工资水平w和劳动时间长度L同步增长,这就是否定工作时长的制度刚性,由劳资双方协商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非就业的劳动力紧缺而厂商又需求更多的劳动力,就可以通过以提高加班工资的方式来和换取工人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这就是加班工资和节假日工资实行多倍日工资的理由,即以高工资换取工人的加班。但此时工资水平是因变量,是L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导致L增加的原因。既便员工愿意为高工资而延长工作时间,也无法超过生理极限的限制,最后只会维持在极限水平上而不会下降。如果员工无法忍受长时间工作之苦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则协商结果只可能是在曲线上沿着原路返回。这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图形链接/upload/2005-03-17/20050317153645216345.GIF主流经济学替代效应角度的解释的错误在于,他们始终将工资w当作自变量来对待。然而,当工人对延长劳动时间达到极限之后,会主动要求不再延长或者减少劳动时间,此时厂商在谈判上占据主动而工人被动,L变成自变量而w是因变量。厂商永远不会在答应减少工作时间的条件下还增加工资,所以曲线不是向下弯曲而只能是原路返回。w和L的负相关关系表示,如果我们可以在单位工作时间内挣到更多的收入,我们就有可能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也有能力去享受这些闲暇时间。富有的人更愿意去做一个食利阶层。3、物价与生活假如物价处于一种上涨态势,即存在一个通货膨胀率,那么日常消费费用Pd就会上涨。假如此时的工作制度不变,则L不变。工人会要求增加工资水平w,以维持一个不变的实际收入水平。当然,这是居民的一厢情愿,能否增加取决于劳动力供求状况。假如因为剩余劳动力丰富,工人的工资水平不变,能否根据Pc252w/(140/L3)得到结论说“通涨会导致劳动时间增加”呢?或者再引申一步说“通货膨胀和高就业率并存”呢?不能。首先,厂商会不会增加对劳动力需求和是否通涨没有必然关系。有时商品价格上扬完全是对成本增加的反应,价格上涨速度相对成本上涨速度不一致,厂商仅仅是从提高产品价格中弥补部分成本上涨,利润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