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疲劳测定教案_第1页
学习疲劳测定教案_第2页
学习疲劳测定教案_第3页
学习疲劳测定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疲劳测定教案 学习疲劳测定方法和作息制度评价目的要求掌握学习疲劳的表现、测定方法、评价。 熟悉学习疲劳评价方法应用原则。 材料仪器词汇卡片明视持久度测定立体方块图校字表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仪 一、短时记忆测定1.原理脑力工作能力下降而疲劳出现时,大脑皮层对信息的贮存和编码能力下降,表现为记忆量的减少和记忆时间的缩短。 短时记忆测定能测定疲劳出现,但是不能区分疲劳阶段。 2.方法20个随意词汇以2秒一张的速度连续显示。 要求受试者立即在1分钟内默写出所记住的词汇(不按顺序),通过计算默对率来评价短时记忆的效果。 默对率(%)=(默写正确地字数显示总字数)*100%3.评价若工作后默对率下降,可表示疲劳出现,但不能区分是早期疲劳还是显著疲劳;也可以计算出全体受试者中的疲劳发生率或平均默对率,作为集体评价的指标。 二、明视持久度测定1.原理当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时,视觉分析功能恶化,表现为眼睛注视物体时,明视时间减少,明视持久度降低。 2.方法明视时间2分钟内,注视立体方块图时,呈现正品字的累计时间。 明视持久度明视时间与注视时间的百分比。 3.评价若工作后的明视持久度较工作前下降,且超过基线的10%,提示大脑皮层工作能力下降,出现疲劳。 三、计量作业试验(校字法)1.原理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受试者完成制定作业,根据其完成作业的数量和产生的错误,判断皮层的功能状态。 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量作为工作速度指标,反映皮层的兴奋过程,用产生的错误率作为工作正确性指标,反映皮层内抑制过程。 学习疲劳时皮层神经活动出现障碍,完成速度减慢,错误增加。 校字法可以测定有无疲劳出现,也可区分疲劳的不同阶段。 2.方法准备铅笔或圆珠笔,保证书写流畅;逐行从左至右逐字查看,不得跳行、漏行;见指定字母就删,如删去H,一旦删错,可在该字母下画一横线以示校正;查阅子数多而错漏数越少,才表明脑力工作能力越好,所以不能只图快,还要准确;听到“预备,删去H,开始”口令时,立即开始查阅并删除H,听到“停”时立即停笔,并在停笔处的字母右侧划一休止符“”,将校字表上交。 检测者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两分钟后发出“停”的口令。 计算休止符前的总阅字数和应删字数。 漏查一行计一个错误,该行阅字数和应删字数均不计入;合计错、漏删字母和漏查行错误数,计算下列指标?个分?阅字数?2阅字速度?%?错字数?漏字数?/阅字数?100%错误率?IMC?阅字数2?应删数?错删数?/应删数?脑力工作能力指数3.评价在早读前、二节课后、四节课后、下午上课前和下午末节课后各测一次(共5次),用于分析学日中学习能力的变化或一日生活制度是否合理;在周一至周五早读前各测一次,用于分析周内作业能力的变化。 结合脑力工作前后测验结果、阅字速度、错误率评价脑力工作能力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良好,工作后阅字速度增加,错误率降低;不变,工作后两指标均无差异;早期疲劳,工作后阅字速度减慢或错误率增加;显著疲劳,工作后阅字速度减慢,同时错误率增加。 四、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1.原理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产生反应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况有密切关系。 疲劳时,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活动也收到影响,表现为反应时延长,反映错误增多。 反应时能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错误率则反映大脑皮层的内抑制过程。 因此,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即可测定有无疲劳出现,又可区分疲劳的不同阶段。 2.方法略。 结果输出包括平均反应时长和错误次数。 3.评价根据前后两次测定的平均反应时长和错误率进行评价。 若两项指标都没有下降,表示脑力劳动能力状况良好,未出现疲劳;若其中一项指标出现下降,表示早期疲劳;若两项指标都下降,表示疲劳显著。 板书目的要求计算方法评价标准评分标准书写10分。 目的要求10分。 短时记忆20分。 两次测定结果各3分,比较计算6分,评价8分。 明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