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复兴丝绸之路,皆在重启、强化其联通作用,搭建起一座地区间便捷沟通的桥梁。在2015年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政策_、设施_、贸易_、 资金_与民心_构成了合作的主要内容。促进区域高校合作与资源流动配置,“五通”是关键。A . 沟通 融通 畅通 联通 相通B . 相通 联通 融通 畅通 沟通C . 相通 沟通 畅通 融通 联通D . 沟通 联通 畅通 融通 相通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全球总决赛上,22岁的山西小伙张国栋与全球269位记忆高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世界记忆大师”。B . 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C . 阿里巴巴发布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中谈到,网络让购书更加简单方便,边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买到与大城市学生一样的很容易的各类学习资料。D . 设计标准达到了多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通车了,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大大降低了粤港澳三地的通勤时间。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_、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_、安于现状;能力再强,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_、不思进取。A . 置身事外 自甘平庸 踟蹰不前B . 置之不理 自甘平庸 犹豫不决C . 置之不理 自甘落后 踟蹰不前D . 置身事外 自甘落后 犹豫不决4. (2分)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家讲坛”将国学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互换位置)B . 随着秦始皇兵马佣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C . 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防范于未然。(把“避免”改为“防止”)D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二、 句子默写 (共2题;共10分)5. (5分)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 (1)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_。(蒹葭)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桃花源记 (4)卖炭翁中写出了老翁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句子是:_,_。 6. (5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诗文绘美景。遥看边塞雪景,岑参笔下“_,_”,奇特、迷人;回想云山此行,纳兰性德笔下“_,半竿斜日旧关城”,萧索、寂寥。古诗文抒情。“_,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不舍之情;“了却君王天下事,_”表达雄心壮志;文天祥“_,_”抒以死明志决心;“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抒发难酬壮志。其实,草木本无意,境由情意起。请你写一写借飞鸟表情达意的古诗文句子(连续的两句):_,_。三、 字词书写 (共2题;共2分)7. (1分)辨字组词辨_辩_梢_捎_欧_殴_载_裁_栽_。8. (1分)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山水滋万物,古城证千秋。古城之美,不独在山水,更在人与山水的和谐共处和对于传承优秀文化的z z b jun_。坚持科学发展,执著古城保护,h_护历史遗存,挖掘艺术瑰_(Agu Bgu)宝,体现出长远的历史眼光和从容的文化气度。我们坚信,jn_绣山川将更加娇媚,千年府城将永远不老。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 (1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10. (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走送之_礼愈至_腰白玉之环_主人日再食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是成为德兼备的人。B .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 . 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 . 作者写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4)说说你从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11. (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知州:官职名称。取困:自取尴尬。(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闻其事。 闻:_故我不敢击公。 故:_或对语问其故。 或:_狐是日即去。 去:_(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2.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日见进益/隐天蔽日B . 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已而之细柳军C . 则日见进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 至今每念腹中空虚/念无与为乐者(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初 若 可 喜 然 旋 读 旋 忘 虽 一 岁 未 尝 得 百 二 十 字 也 况 一 日 乎(3)请用原文回答:文章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一个什么道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3.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见往事耳_即更刮目相待_意与日去_遂成枯落_(2)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肃 遂 拜 蒙 母,结 友 而 别。(3)翻译下面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学习是为了成才,那成才的目的又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54分)14.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2)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8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15.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_,走了。“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关你什么事!”“我是你爹!”“起来!”父亲没动。“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1)填入第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_,因为它与后文_(用原文填空)一句相照应。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2)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_父子骑车看病(3)第段与第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细读第段,紧扣划线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16.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毅市长(节选)齐仰之请陈毅进屋。陈 毅 (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齐仰之 对,好多年了。陈 毅 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确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齐仰之 (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陈 毅 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苹色室中青”。齐仰之 (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陈 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陈 毅 不,说新也不新哦。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齐仰之 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的化学,研究些什么?陈 毅 社会。齐仰之 社会?陈 毅 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陈 毅 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竞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陈 毅 (激情地)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齐仰之 希望我也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1)“齐先生就住这里?”这句台词蕴含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2)下面对陈毅的第二、三段台词内容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有(多项选择)( )。 A . 引陋室铭表示对齐仰之的敬意。B . 引陋室铭既切合齐仰之的居室环境,又缓和了说话气氛。C . “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既是对齐仰之居室的真实写照,又表示对其居室的欣赏。D . “不过”一词表转折,由对齐仰之的敬意转为对居室的不满。(3)齐仰之所说的归国之后的境遇表明了当时的状况是怎样的? (4)请你补出“希望我也”所省略的内容,并说说此时齐仰之的心情是怎样的。 (5)陈毅所说的化学与齐仰之所认为的化学有什么不同?试分析齐仰之听陈毅陈述前后态度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1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隔壁的父亲父亲敲门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里呱啦的电话。我对父亲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又该七月七了。我们这里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圈朋友吃饭?”我说:“哪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我不仅会拘束,你的朋友也会拘束。”我说:“如果您不去,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再说,我早想跟您吃顿饭了!”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房。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父亲倒是勉强同意,但路上还是一个劲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去了,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 做东的朋友一连敬酒三杯,废话连篇。我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我说“要不我先敬大伙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否则,罚你六杯。我笑笑,我说:“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一盘水饺,他说,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 父亲进城一趟,送我五十六个烧饼,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两个丝瓜,八个南瓜,然后,在一个小包厢里独坐一会儿,再然后,饿着肚子回家。而他的儿子,却在隔壁与一群朋友吹牛扯皮,还美其名曰:周末小酌。我端起杯,对朋友们说,咱们敬我父亲一杯吧!朋友们一起举杯,干了。 可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更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公共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1)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接电话应约。_;_;道出实情,一起去敬酒;_。(2)第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八、 作文 (共2题;共6分)18. (1分)根据要求作文。人生旅途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自相矛盾:一直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踏实认真;一直胆小怕事,有时也想仗义执言尽管不曾付诸于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的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19. (5分)作文。一路学来,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的“记”类作品,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囚绿记游褒禅山记等;一路成长,我们有许多值得“记”的经历、体验与感受。请以“ 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横线,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个人信息。九、 名著阅读 (共2题;共22分)20. (11分)阅读以下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1)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哪里拉车? ( ) A . 北平城B . 上海C . 南京D . 天津(2)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几匹骆驼? ( ) A . 二匹B . 三匹C . 四匹D . 五匹(3)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21. (11分)对骆驼祥子的描述进行判断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