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2 掌握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规律 3 运用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比较各气压带 风带的特性 4 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5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1 单圈环流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 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南极 北极 2 单圈环流地表均匀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赤道 副热带高压带 3 三圈环流地表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三圈环流 思考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否为热力因素所致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地东风 4 地球上的气压带 7个 和风带 6个 1942年 日本搞了一次 风战 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 日本 动员 学生制作 气球风船 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从高空 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 45 n 40 60 n 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 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 防不胜防 美国政府莫明其妙 为捉拿纵火 怪客 曾派大批妇女去森林里昼夜监护 思考 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假设1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2 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为什么会移动 其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赤道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太阳位置 低压带 高压带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假设1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2 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 课堂巩固练习 1 以下各项中 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c南半球的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d南半球的西风带和北半球的西风带 c 2 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 气流是上升的是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a b c d 3 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a b c d d c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上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分别指南北两极b 南北纬30 附近上空 空气堆积下沉c 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d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 附近相遇 d 5 关于高纬环流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极地附近有上升气流b 60 纬度附近有下沉气流c 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d 高空中形成极地东风带 c 7 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 全球7个气压带 3个低压带 4个高压带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 左右c 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 低压带气流上升 多晴天 高压带气流下沉 多云雨 下列图中 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b c d c d 6 冬季 该空气柱位于北纬60 附近 1 冬季 副极地低压 大陆降温快 空气受冷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 冷高压 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 冬季 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大陆形成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高压 低压 亚洲高压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 1月 a冬季 该空气柱位于北纬60 附近 b夏季 该空气柱位于北纬30 附近 大陆升温快 气流受热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热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2 夏季 夏季 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大陆形成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 低压 高压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 7月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返回 3 亚洲季风 东亚季风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600n 00 60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 西北季风 东亚冬季风 西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寒冷干燥 东亚季风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600n 00 30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冰岛低压 东南季风 东亚夏季风 东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温热多雨 南亚季风 亚洲高压 亚欧大陆 冬季 00 东北季风 南亚冬季风 东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600n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60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亚季风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600n 00 30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冰岛低压 东南季风 南亚夏季风 西南季风 温热多雨 成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北移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冬 干冷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 暖湿 亚洲季风 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 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主要是 a印度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d 2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 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口众多 人类活动影响 b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 夏天特别炎热 c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c 练习 3 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a东北风和东南风c西北风和西南风 b东北风和西南风d西北风和东南风 d 4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在季风区内 夏天降水较多 冬天降水较少 c 1 气候是什么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气象要素 温度 降水 风等 的各种统计量 均值 极值 概率等 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2 气候要素 气温 热量 降水 雨雪等 光照等 气候要素中最主要的也是通常用来描述的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 影响气候要素的因子3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 大气环流 地表状况人为因素 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大陆东西岸位置 海拔高低及山脉走向 热容量 反射率等 山脉的走向及阴 阳坡迎风 背风坡 寒流 暖流 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 对气温降水都有影响 人为改变地表性质和大气成分所造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白昼的长度 大气层厚度 大气的透明度 主要影响气温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亚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大洋东侧 大洋西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0 10 20 30 40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 60 90 0 10 25 35 55 70 90 大气环流 1 大陆西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大陆西部气候成因主要是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决定其气候类型 所以 沿大陆西岸基本上是按纬度地带性规律分布 从赤道的热带雨气候开始 向南北对称依次出现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分布于南北纬 度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各月平均温度在 以上 年雨量超过2000毫米 热带雨林景观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毫米 位于南北纬10 回归线之间大陆中部到西部 终年高温 七月受赤道低压控制 降雨丰沛 一月受信风带控制 干燥少雨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草原景观 30 15 0 摄氏度 0 100 200 300 400 毫米 地处南北回归线 30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 干燥少雨 年雨量不足125毫米 热带荒漠景观 摄氏度 30 15 0 毫米 0 100 地处南北纬 大陆西风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景观图 0 100 200 毫米 位于南北纬 温带大陆西侧 终年受西风带影响 盛行海洋气团 终年温暖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 30 温带海洋气候景观图 摄氏度 15 0 毫米 0 100 123456789101112 月 50403020100 10 20 30 气温 c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降水 毫米 夏季短促温和 冬季漫长寒冷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位于极圈以内 气流以辐合下沉为主 终年寒冷干燥少雨 又分两种类型 分布于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的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 10 位于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的冰原气候 各月平均温度均在 以下 摄氏度 30 45 60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2 大陆东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大陆东部气候成因主要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决定其气候类型 尤其是亚洲东部 即东亚和南亚 沿大陆东部 从赤道的热带雨气候开始 向北依次出现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再往北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与西部相同 三种季风气候成因与特点简述如下 地处北纬10 北纬25 大陆东部 终年高温 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西南季风 雨量充沛 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形成干季 旱雨季分明 年雨量1500 2000毫米 热带季雨林景观 摄氏度 毫米 30 15 0 0 100 0 200 300 400 500 600 地处亚热带大陆东部 南北纬 受季风环流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摄氏度 30 15 0 位于北纬3 0 大陆东部 东亚的东部 受季风环流影响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高温多雨 冬季受来自内陆的西北季影响 寒冷干燥 毫米 摄氏度 30 15 0 0 0 100 200 300 温带季风气候景观图 3 温带大陆内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中纬大陆内部由于受海洋影响小 气候成因主要按大陆本身性质决定其气候特点 总的特点是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地 全年干燥 气温年日较差大 统称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向内陆 因降水逐渐减少 依次出现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沙漠气候 同时往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也归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沙漠气候两种是典型代表 温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200 400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 20 摄氏度 毫米 0 100 温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 20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 受赤道低压控制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降水量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1月 12月 伊基托斯 分布 南北纬10度之间 在赤道附近 全年皆夏 年平均气温26度左右 全年盛行上升气流 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且分配均匀 案例1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 分布 南北纬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点 全年温和 降水均匀 成因 全年受西风影响 气温 30 15 0 降水量 400 600 0 1月 12月 伦敦 300 100 15 30 45 60 500 200 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气团影响 冬不冷夏不热 各月降水均匀 年降水700 1000毫米 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的形成 分布 30 40度大陆西岸中海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冬季西风控制 气温 30 15 0 降水量 600 0 1月 12月 罗马 300 500 400 200 100 15 30 45 60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 副热带高压控制 气流下沉 炎热干燥 冬季 西风控制 温和多雨 1 读下图 其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2 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 从气象的角度看 主要是因为 a 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 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仪表物联网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棕榈油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收入准则培训课件模板
- 支气管扩张症课件
- 支原体培训课件
- 播音演绎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必考题含答案
- (2025)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GB/T 3389.3-2001压电陶瓷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居里温度Tc的测试
- GB/T 31439.2-2015波形梁钢护栏第2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
- GB/T 17737.102-2018同轴通信电缆第1-102部分:电气试验方法电缆介质绝缘电阻试验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世界各国及其首都主要城市名称
- 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高效课堂真谛课件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7张PPT)
- 建设工地每日消杀记录表
- 硫酸氢钠(酸式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