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弹性退休制度初步构想ppt.ppt_第1页
【精品】弹性退休制度初步构想ppt.ppt_第2页
【精品】弹性退休制度初步构想ppt.ppt_第3页
【精品】弹性退休制度初步构想ppt.ppt_第4页
【精品】弹性退休制度初步构想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退休制度初步构想 社会保障概论 班级论坛展示 学生 张杰指导教师 杨燕绥教授2009年6月26日 论文提纲 1问题的提出2研究的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弹性退休制度的理论构建6弹性退休制度的操作模型7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8弹性退休制度的政策建议 1问题的提出 1 1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简介1951年颁布 劳动保险条例 并于1953年进行了修正 一般行业的男职工年满60周岁 女职工年满50周岁时可以退职养老 从事特殊工种的 退职养老的年龄可以提前5年 1978年 颁布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 1978 104号文 男性60周岁 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周岁 特殊工种的提前5年 这一政策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起源于1951年 形成于1978年 具体的规定是 男干部和男工人60周岁 女干部55周岁 女工人50周岁 特殊工种的工人可提前5年 1问题的提出 续 1 2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的弊端第一 导致了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1问题的提出 续 表1我国近百年来人均平均预期寿命 单位 年 资料来源 李日邦 谭见安 王五一 何洋 中国人口寿命的时间变化和区域差异 人文地理 2000 15 2 1 6 中国新闻网 2007 02 11 1问题的提出 续 1 2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的弊端第二 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工作时间缩短 工作效果没有充分提升 1问题的提出 续 1 3社会各界对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的反应 政府主管部门 退休年龄制度 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 1问题的提出 续 1 4现行退休年龄制度面临的困境对于普通民众而言 一方希望延迟退休年龄 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另一方希望维持现状甚至提早退休 尽早领取养老金 对于政府而言 除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之外 还意识到退休年龄关系着养老金支付能力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问题 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延迟退休年龄 则会带来较大的就业负担 而且损害了以体力劳动者为主的部分群体的利益 如果维持现有制度 则会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进一步增大 而且损害了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的部分群体的利益 2研究的意义 2 1学术意义 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将详细论述弹性退休制度的概念 特点及主要类型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2政策意义 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量化的参考作用将根据弹性退休的制度安排 建立较为精确的测算模型 定量地模拟计算在不同的弹性退休状况下 个人的利益情况如何变化 国家的养老金负担如何变化 2 3社会意义 协调各方的利益需求 缓解了社会矛盾将构建弹性退休的制度安排 赋予劳动者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和退休方式的权力 以此来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 3文献综述 续 3 1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观点3 1 1从个人意愿的角度分析孟庆玮 王旭 2009 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 养老金的替代率逐渐增大 刘钩 2007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可以增加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3 1 2从人均预期寿命的角度分析李珍 1997 50年代规定的退休年龄在当时是适当的 但在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20岁的时候 这一规定就不适当了 3 1 3从养老金支付能力的角度分析刘钩 2007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预测与管理 2001 中国退休年龄每延长1年 养老统筹基金可以增收40亿元 减支160亿元 3文献综述 续 3 1 4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谭樱芳 2005 无论是雇主缴费还是雇员缴费都是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 而且退休年龄越早 则劳动力成本越高 3 1 5从就业的角度分析戚霞 刘博妮 2005 中国现阶段的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结构性失业 就业难 与 招工难 并存 不存在退休后再就业者与年轻人竞争就业岗位的问题 罗元文 2001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 不存在老年人就业与年轻人就业之间的绝对的替代关系 李珍 1997 如果劳动力的成本高于资本的成本 市场就会倾向于选择资本而不是劳动力 杨璟 徐诗举 2008 企业劳动力雇用成本上升 劳动力需求降低 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 造成均衡就业率下降 3 1 6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谭樱芳 2005 受教育的时间越长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高 实际工作年限就越短 是对我国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3文献综述 续 3 2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观点3 2 1从个人意愿的角度分析3 2 2从就业的角度分析3 2 3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3 2 4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分析 3文献综述 续 3 3关于如何调整退休年龄的观点3 3 1强制退休制度王清 2000 适时地 逐步地 分区域地 有选择地延迟退休年龄是完善退休制度的理性选择 史柏年 2001 不宜对职工退休年龄作较大幅度的一步到位的提高 可以采用男女有别 分步到位的调整措施 3 3 2弹性退休制度杨燕绥 2008 同意退休年龄要逐步提高的做法 但不同意 提高退休年龄 这个说法 而应该是建立一个 弹性退休制度 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人的需要 就要采取弹性 法定退休标准 弹性退休选择 杨璟 2008 在确定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再规定一个可以上下浮动的年龄区间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及其它情况自主决定退休时间 4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阅读相关文献 了解学者对于退休年龄制度的观点 学习研究国外现有的弹性退休经验 从学术的角度对弹性退休制度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阐述 在广西全省发放近20万份的调查问卷 详细了解在职和退休职工的情况 在此基础之上 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验证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 构建弹性退休制度的模型 解释并预测不同的退休方式对国家 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以公共决策必须遵循的效率 公平等原则为基础 提出适时推行弹性退休制度的政策建议 调查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规范研究法 5弹性退休制度的理论构建 续 5 1弹性退休制度的基本定义允许劳动者在一定年龄范围内 符合一定条件时 自由选择退休方式并得到相应的退休收入的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 5 1 1一定的年龄范围法定最低退休年龄 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法定最高退休年龄5 1 2一定的基本条件身体状况 缴费年限5 1 3自由选择退休方式一次性退休分期退休 即逐渐缩短每周的工作时间 直至完全退休5 1 4获得相应的退休收入低于正常退休年龄之间退休时 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低于正常水平 因而获取的养老金也低于正常水平 超过正常退休年龄之后退休时 获取的养老金将高于正常水平 5弹性退休制度的理论构建 续 5 2弹性退休的主要形式5 2 1一次性的弹性退休退休之前 工作时间没有变化 工资照常发放 相应地 养老保险费照常缴纳 退休之后 退休收入仅包括养老金 没有工资收入 5 2 2分期的弹性退休在逐步退休期间 每周的工作天数逐渐减少 同时 养老保险费按照工作天数缴纳 在逐步退休期间 退休收入包括工资和养老金 5弹性退休制度的理论构建 续 5 3弹性退休制度的特点5 3 1灵活性5 3 2自愿性5 3 3差异性5 3 4激励性 6弹性退休制度的操作模型 6 1模型的构建利用excel构造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模型6 2宏观影响对国家税收 抚养比 养老金支付力等的影响6 3中观影响对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竞争力的影响6 4微观影响对个人的终生平滑消费 人力资本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 6弹性退休制度的操作模型 续 7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思路 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验证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 7 1对就业的影响通过问卷分析 试图发现许多老年人退而不休 则可表明对就业没有太多的影响 7 2对个人意愿的影响通过问卷分析 试图发现许多人希望能自主选择退休年龄 则表明弹性制度符合民意 7 3其他的一些分析 8弹性退休制度的政策建议 待完善 8 1政策的具体内容8 1 1退休年龄安排法定退休年龄60岁最高退休年龄65岁最低退休年龄55岁男女退休年龄相同8 1 2退休方式安排允许劳动者与雇主协商确定分期退休时每周的工作天数8 2政策的执行操作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自愿选择 参考文献 陈珊珊 吴志旻 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消费导刊 2008 227 李红岚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 世纪抉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贾智莲 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影响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5 5 29 32 姜向群 陈艳 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 人口研究 2004 28 5 69 74 李珍 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 经济评论 1997 1 86 91 李珍 养老社会保险的平衡问题分析 中国软科学 1999 19 23 罗元文 养老保险制度中关于退休年龄的探讨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1 7 6 46 48 林义 关于我国退休制度的经济思考 当代财经 1994 1 9 13 刘钩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山东经济 2007 5 21 23 参考文献 续 刘霞辉 张车伟 等 中国是否应该推出弹性退休制度 中国经济论坛 2004 38 20 23 孟庆玮 王旭 基于养老金替代率的退休年龄分析 改革探索 2009 3 10 11 符齐华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利弊谈 中国保险 2004 11 27 29 戚霞 刘博妮 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保障 2005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