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_第1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_第2页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 形象地说 就是 你叫我这样我偏那 样 其表现多是怀疑 抵触和不满 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杨一个学生 却引起一些同学 的不服气 教师批评一个学生 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护 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 那么 教师 苦口婆心 的教诲就一点也不会起作用 防患于未然 的 种种措施 就会失去力量 恨铁不成钢 的意愿 也就不被谅解 所以 作为教育者 一定要正确认识 学生的逆反心理 首先是了解其成因 其次是采取恰当方法排除这种消极心理 一 逆反心理的成因一 逆反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来自教育环境及其他外部刺激的客观因素 也有 中学生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 第一 错误的舆论氛围 这种舆论氛围既能给青少年学生认识活动造成困难 也能使他们同其他人 的人际关系和所采取的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 溜须拍马 把向老师汇报 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 打小报告 出卖朋友 把做好人好事讥为 傻瓜 等等 这样的认识一旦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舆论氛围 就会导致学生认知障碍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 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 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中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 在学生还没有 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 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 否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 难 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 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不 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 要求又合情合理 那么不论怎样向学生提出 学生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接受的 但 是 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 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 其三是由于教 育者处理问题不当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如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 甚至未经深思熟虑 不问青红皂 白 采取过激的措施 如罚站 辱骂 赶出教室 甚至出手打人等 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导致逆反 心理的产生 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 呆板 教师没有因材施教 而搞满堂灌 一刀切 久而 久之 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 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 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 也 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 消极情绪逐渐占上风 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 其五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 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 行的又是另一套 也会使学生反感 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 心理 第三 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 社会 家庭中 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 学生在家庭 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 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自卑的逆反心理 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 教育方法简 单粗暴 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 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 内容 形态 渠道也多种多样 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 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 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不良媒体等 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 腐蚀他们的心灵 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 第四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 与童年期相比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出现了 成 人感 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 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孩子 像个大人了 因而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 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 要求像成人一样 参与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 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中学生的 自尊心 好胜心增强起来 但是 不少教师却看不到这些 仍然认为学生是幼稚的 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 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 教师认为学生不听活 学生也认为教师不尊重他 这种心理差 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第五 中学生主体内部综合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过分强调自我 好奇心盛 偏激固执等 它是 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 中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 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 认知方式的发展 特别是思维 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折 对老师家长的教 导 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番 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 向往之情更为迫切 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 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第六 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 中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 度的发展 但还很不成熟 加之经验不足 看问题容易偏激 喜欢钻牛角尖 固执已见 走向极端 当然 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 是因时因地而改变的 教育者必须运用一分为 二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 而不能只注意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视其他方面 二 排除逆反心理的对策二 排除逆反心理的对策 要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变化之规律 避免一切诱发逆反心理的外因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去认识创造自己的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并善于用心理学指导自己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 要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实质 耐心教育他们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观点 学会冷 静思考 科学分析 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一致 保持认识的正确性 其次 优化学生教育的外部条件 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学生会 团队基 层组织 健康的舆论 团结友爱自尊自强的班风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 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外部 条件 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这些良好的教育情境里 再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 教育活动 就能潜移默化地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 增强教育的效果 第三 注重了解中学生心态 努力体现教育的艺术 首先 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 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 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 把握教育契机 如某生自尊心受伤害而又渴望自强时 或 者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失败时 对自身的过失感到内疚时等等 这就是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以至剧烈 冲突却又渴求矛盾与冲突得到解决达到心理平衡时 就是教育者应把握的教育良机 如能在此时此刻对这 学生加以引导 就能渐渐消除逆反心理 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 以及不同的时间 条件和情境 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 其三是要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 只有集体和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 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 其四是要求 教育者有良好的教育心态 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 充分尊重 信任学生 遇到偶发事件时 对学生的失 礼言行要制怒 理智地进行冷处理 第四 重视心理疏导 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如中学生对教师有疑惧 怨怒心理 教师应该对学生以 诚相待坦诚相见 使师生相互信赖 对自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信任 激发其自信奋发的 内在驱动力 同时 要注意运用 自己人效应 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 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 的心理距离 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五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调查研究表明 31 5 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62 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功归作内因 对自己的失败归作外因 即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 认为是自 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 对学习上失败 常常将责任推在题目太难 老师偏心 运气不佳等情境因 素上面 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做出相反的归因 这种归因偏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或心理的不相 容 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 节的能力 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 如让学生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 减少对 他人的责难和埋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