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A版语文五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A版语文五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A版语文五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A版语文五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A版语文五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A版语文五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 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二、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 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四、总结全文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泥路:温柔小草:新绿走走小白菊:绽透凤蝶儿:闲游1在天晴了的时候新阳溪水看看暗绿云 2、三月的原野教学目标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你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共同领略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读后汇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结果,读准下列生字并组词胀、欣、籽、鸦、棉、粪、觅、巷、咩、坎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四、作业带着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春,预示着生机,预示着活力。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月的原野,来感受北国的春天。 (板书课题) 二、理解感悟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国的春天到来了。 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三、交流阅读体验 (1)从小草的描写感受到春来了课件出示语句“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 抓住“透出”“转折”“欣幸”等词语感受小草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从孩子和母亲对话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那份惊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对小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 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 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都带来了希望。 文中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2)“抢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气一天暖似一天”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交流。 从河冰发了、苦闷而又奔放的流,乌鸦觅食,飞舞的杨花等,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从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作者对初春田野上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你看,有动态的羊羔的叫声,河冰在流,乌鸦、杨花在飞;有静态的小草、蒲公英;有颜色绿色的小草,白色的抢根菜籽儿,变黄的榆树;还有石子打船的声音。 真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3)指导鉴赏、背诵课文。 四、激发观察兴趣,寻找身边的春天1.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睁开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那么在校园,在公园,在山林,在路边,甚至在自家的周围你都会发现春天的踪迹一阵春风、一场春雨、一棵小草、一个嫩芽、一朵小花、一个风筝、一只蝴蝶、一条小虫,等等。 从这些,你都会感受到阳气升了,春天来了,以及春天里人们所特有的勃勃生气。 2.作业寻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全班交流,练习口语表达1.师读了三月的原野这篇文章,不禁会使人赞叹好一派生机呀!在寻找了春天之后,或许你从心底里萌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或许你这才真正理解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你还想了很远很远来,展开你的想象,发出你的感慨,说出你对春天的认识吧。 2.学生说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 二、尝试拓展阅读,积累语言推荐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课后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 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草惊喜蒲公英河冰化了2三月的原野可热了强烈呼唤杨花装满了心坎 3、古诗二首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 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 (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指名读诗。 范读(出示课件)。 分组读诗。 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 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清明,默写清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清明所描写的场景。 板书设计清明唐杜牧解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景雨纷纷知作者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欲断魂释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情怅然若失懂诗意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味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二、复习学法 三、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低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河滩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 五、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惠崇春江晓景。 2、完成课后练习,做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晓景桃花开放鸭子戏水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蒌蒿满地芦苇发芽选读一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3.请学生读读课题。 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文章脉络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 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五、作业 1、抄写课中划记的词语。 2、做一课一练。 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 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 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 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 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 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 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 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 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4刷子李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风度。 3、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4.刷子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 (3)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方言,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独立自学。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读准字音,读正确、流畅) (2)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3)交流难写字的字形如何记忆。 (4)词语理解。 (5)理解练读有特色的天津方言“任吗甭放”“赛升天一般美”“未准”。 4、再读课文,初识“刷子李”。 引导学生提问 (1)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2)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 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5、教师归类补充“自学要求”。 (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奇”在哪儿? (2)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4.刷子李甭矩徒曹匀凳芝诈4.刷子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反馈读句的感受,体会刷子李高超的手艺。 2、了解曹小三对刷子李手艺的认识过程,品味其心理变化。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曹小三对刷子李手艺的认识过程,品味其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奇人,见识一下他的高超技艺。 二、结合词句,精读课文 1、上节课师生共同提出的自学要求“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 4、你觉得从哪段最能看出他技艺的奇?(6段) (1)生精读此段,边读边找,看看哪些语句能表现他的奇?动作奇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哪儿是在刷墙?是在干脏活?分明是在跳舞。 )让生读,读出悠然的韵味。 全班齐读感受。 声音奇清脆、啪啪。 (这简直是在演奏)颜色奇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厚薄均匀,不稠不稀,不拖泥带水)。 (2)作者是用什么感情来写的呢?用赞叹的语气读此段。 5、刷子李不仅技艺奇,他的着装、规矩也更是奇,从哪看出来? (1)“黑衣黑裤”“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2)“每刷完一面墙再刷下一面墙。 (3)“只要身上有白点儿,白刷不要钱。 (4)“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6、你喜欢这个人吗?为什么? 7、思考作者还用什么方式,衬托出了刷子李的“奇”?曹小三心理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灰心失望烟洞,令人拍案称奇。 8、学生再次阅读,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 四、作业设计 1、做一课一练。 2、摘抄文重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刷子李(刷子李手艺高超)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曹小三亲眼见证)5顶碗少年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5.顶碗少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 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 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 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5、顶碗少年哲叠瓷肢捣捂搏渺5.顶碗少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 (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写。 ) (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 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作业 1、做一课一练。 2、搜集名人在失败中获得成功的故事,然后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顶碗少年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惊心动魄的拼搏6*体育颂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 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查询关于作者顾拜旦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6、体育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 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 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教学难点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询关于作者顾拜旦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奥运会画面。 提问这些画面都与什么有关?谈谈从这些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画面如刘璇的体操,刘翔110米跨栏,竞走运动员脸上的汗水,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等等。 体育能给人们带来诸多美好的感受,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法国人顾拜旦,就曾经热烈地讴歌过体育。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快速阅读课后信息窗。 二、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育颂,在朗读过程中融进你们对于体育的切身体会和美好联想。 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 猝然突然;出乎意外。 晨曦晨光。 曦,阳光(多指清晨的)。 畸形生物体部分发育不正常。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五、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你平时对体育的了解,为文章第 3、 4、 5、6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 板书 6、体育颂娱卑耻悉培肌押患 6、体育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 5、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二、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如 (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使受难者激动不已”。 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 (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 三、以读代讲,加深感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从以下形式中任意选择) 1、学生自由地朗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并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2、自由地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文中的写作手法1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练习读一读。 2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五、总结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板书设计6体育颂美丽正义勇气体育荣誉你就是乐趣培养人类的沃土进步和平选读二有个男孩儿爱唱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顺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真切感受施光南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要词句,体会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片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2、同学们,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施光南。 从小他就喜欢唱歌,喜爱音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结识这位爱唱歌的男孩儿。 3、施光南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上做记号。 (3)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2)黑板出示读错的字音,不容易理解的词。 (3)交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清思路文章从哪些阶段分别体现了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襁褓之中、四岁时、五岁时、十岁时、高中毕业) 四、再读课文,自学感知 1、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施光南“爱”唱歌,“爱”音乐?要求 (1)默读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2、班级内交流。 五、结合内容,思维拓展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与热爱,有了这份勤奋与努力。 施光南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音乐家。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应该从施光南身上学到什么呢?板书选读二有个男孩儿爱唱歌对音乐的喜爱(襁褓之中、四岁时、五岁时、十岁时、高中毕业)语文乐园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懂得在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阅读短文万年牢。 4、完成习作写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巩固生字,了解开篇设置悬念的作用。 2、难点把活动的过程说清楚,写具体。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语文乐园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不部分。 教学重点 1、巩固生字、词语。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懂得在开篇设置悬念。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