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5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5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5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5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方程一、等式和方程 1.等式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解方程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1)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2)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3)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解方程 (5)检验 (6)作答。 7.拓展 (1)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2)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一、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二、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三、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四、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 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五、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 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一、最大因数、最小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2.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2.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3.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4.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5.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6.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4 拓展 数字与信息 1.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2.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表示。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一、分数 1.分数、分数单位的概念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份。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份。 4.米的和1米的同样长。二、真分数、加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真分数小于。假分数大于或等于。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三、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0) 2.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3.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就可以看作是(就是1)和合成的数,写作1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四、拓展 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6.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只有一个。 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9.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 0.5 = 0.25 =0.75 =0.2 =0.4 =0.6 =0.8 =0.125 =0.375 =0.625 =0.875 =0.1 =0.0625 =0.1875 =0.3125 =0.05 =0.04 =0.02 =0.01第五单元 找规律一、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二、双向平移 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三、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1、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2、 约分、通分 1.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2.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通分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1)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2)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三、球的反弹实验 1.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第七单元 统计一、复式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1)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2)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3)分别描点、标数; (4)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一、分数加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步骤 (1)通分,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2)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3)计算后要验算。 2.特殊分数 (1)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举例:+= -= 3.规律 (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 (2)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3)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举例:0,1 4.运算顺序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运算律 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分母是相邻两个自然数,分子是1)-=-=(分母相差2,分子是2)-=二、拓展 1.密铺 (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策略一、倒推法 1.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 2.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如:上下 左 右 前 后 加 减 乘 除 3.要正确解决多次倒推的策略就是对题目先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过程来理清思路,再倒推回去或列方程解答。 4.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第十单元 圆一、圆的相关概念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1)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 (4)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画圆 (1)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2)画圆时要注意:a.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 b.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c.要旋转一周。 4.(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二、圆的相关计算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2.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3.14 3.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 4.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 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C半圆= r2r C半圆= d2d 5.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