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精调方案.doc_第1页
无砟轨道精调方案.doc_第2页
无砟轨道精调方案.doc_第3页
无砟轨道精调方案.doc_第4页
无砟轨道精调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路xxx线(xxx段)xxx标无砟轨道精调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xxx局xxx铁路xxx线项目部xxxxxx年x月10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三、工作内容2四、精调小车的组成2五、工作目标4六、资源配置5七、精调工艺流程5八、设备维护与保养9九、注意事项9十、安全措施10无砟轨道精调方案一、工程概况本管段起始里程为DKxxx+xxx,终点里程DKxxx+xxx,全长xxx公里,本管段位于x省x市,全部工程均位于既有兰新铁路南侧,与既有兰新铁路间距约2至5公里不等。管段内有特大桥x座、大桥x座,其它均为路基。二、编制依据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 (铁建设函2009674号)。4. WJ-8扣件安装说明书。三、工作内容1、检查使用状态;2、见证轨道精调过程;3、设备保养;四、精调小车的组成1.硬件部分系统主要包括机械和电气测量两部分。图1 整机图2 单轮梁图3 双轮梁电气测量系统电气测量系统原理框图。电气测量系统原理框图全站仪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PC机进行数据传递,PC机发送各种控制命至传站仪,然后将全站仪及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处理后,得出轨道调整量,以指导轨道精细调整。轨距传感器、水平(超高)传感器、里程编码器、轨向传感器和高低传感器通过屏蔽电缆与数据采集仪连接。各传感器测量值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调理后送入A/D转换器,转换后的数据送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传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计算。2.软件部分检测系统的软件分为两部分:安装在PC 端分析处理软件和安装检测系统控制盒中的控制软件。五、工作目标轨枕精调后,轨道中线和轨道顶面高程允许偏差均不应大于2mm。轨道静态平顺度标准应满足要求如下: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轨距1mm相对于1435mm1/1500变化率2轨向2mm弦长10m2mm/8基线长4810mm/240基线长4803高低2mm弦长10m2mm/8基线长4810mm/240基线长4804水平2mm5扭曲(基长3m)2mm6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7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注:1、表中为轨枕/扣件间距;2、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六、资源配置1、人员分工,人操作精调小车,1人操作全站仪,2人安装、拆卸棱镜(可视情况增加),4人调整螺杆调节器。2、主要工具,辆轨道检测小车、1台全站仪、扭矩扳手。七、精调工艺流程1、工前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如下:轨道精调小车的工作状态检查,轨道调节装置的工作状态检查,螺杆调节器固定情况检查,扭矩扳手性能检查。2、精调步骤及方法轨道检测小车、全站仪及精调用工具由汽车运抵工地,人工搬运至作业面。(1)步骤A、确定全站仪坐标。每工作面配备1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固定在隧道边墙上的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改变测站位置,至少要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6个控制点。B、测量轨道数据。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C、反馈信息。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D、调整中线。采用双头调节扳手,左右同时调整轨向锁定器。E、调整高程。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高度尽量往上调整,不下调。F、精调好轨道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排框架放置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2)方法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总结出了轨道检测小车“定点定位,两点一线,由远及近,顺序进行”的使用原则,和据“测点距离、平差精度、同测点的测量绝对偏差值”来综合判断测量数据精度的方法。A、步骤: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调整轨排架。B、精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见图4)而言,精调顺序为:13123234534645656图4 精调顺序C、顺接过渡方法:以两个设站区间(见图5)为例。相邻设站点间隔60m,精调测量区间为距设站点第1080m范围,每两个设站点之间各留有10m的顺接段和顺接过渡段。顺接段 搭接段图5 设站测量平面示意图原理:因使用了不同的CP控制点,全站仪设站测量平差的精度也有所不同,对过渡段的三个点使用不同的设站进行测量的时候,所得到的轨道偏差数据有所不同。因为同点位、不同设站点测量得到的数据不同,为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需要对顺接段后的测点进行顺接过渡处理。顺接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同两设站点测量的同测点绝对偏差值大小有关,根据测量偏差值的大小来确定顺接过渡段的长度,测量偏差量越大,过渡段段设置长度越长,一般可取410m(图中以10m为例)。顺接过渡方法:一般来讲,在CP点精度、设站精度、全站仪精度、轨检小车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两设站点测量同测点的绝对偏差值不会大于2mm;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不大于2mm时,不必进行调整;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大于2mm时,则需要检查设站点1和设站点2的设站精度,如设站精度没有问题,则需要对CP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保CP点的整体精度;过渡段从顺接段后的第一个轨排架开始,依次比上一个轨排架偏差0.5mm,直到绝对偏差约为零为止(见图6,图中以偏差值0.5 mm为例)。中心线偏差的顺接站1的测量数据站2的测量数据相同点位的测量数据顺接处理0 0 0 0 0 站1的5根轨枕对应的测量数据 1 1 1 1 1 0.8 0.6 0.4 0.2 0 0 0 0 0 0 站2的测量数据 测量方向搭接段测量数据 顺接过渡测量数据 正常段测量数据高程偏差的顺接图6 中心线和高程偏差处理示意图八、设备维护与保养每次测量作业开始之前和完成之后都要清洁本系统。注意清洗所有的轮子(轨检小车走行轮和测量轮)。污物累积会降低测量精度。每年至少应该校准核对两次,仪器被撞击后也要校准。九、注意事项9.1所有测量仪器(包括棱镜)必须按相关标准实行定期标定,轨道状态检测仪一般每隔23天需进行轨距、轨向、高程标定。9.2精调采用的棱镜必须经过筛选,保证棱镜误差等级相当并满足误差允许,棱镜使用前应统一编号。9.3棱镜的安装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操作,测设时必须保证棱镜处于正确状态。9.4恶劣天气条件下(雾、雨、4级以上大风、地表烟囱效应明显、阳光直射等气候)不得进行精调作业。9.5轨排精调后应采取防护措施,严禁踩踏和撞击。9.6轨排精调后应尽早浇筑混凝土,如果轨排受到外部扰动,或放置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