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_第1页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_第2页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_第3页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_第4页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 前言前言 橡胶制品以橡胶为基本原料 加入炭黑 促进剂 防老剂等配合剂和骨架 材料 经过物理和化学加工而制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 橡胶制 品加工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据统计 中国橡胶厂的数量已从 1 9 4 9 年的 6 2 9 家增加到如今的 6 0 0 0 多家 全行业从业人员 6 o 多万人 从业人员不断增多 但随之而来的职业危害也不容忽视 橡胶加工是污染较重的行业 炭黑等粉体 材料带来的粉尘污染 混炼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伤害 硫化场地出现的烟雾弥 漫 成型现场有机溶剂挥发造成的人体中毒等 都是发达国家橡胶厂难以立足而 向外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劳动资源丰富 工资低廉 相当于国外的 1 1 0 1 2 0 加上我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倾斜 使世界各大橡胶企业纷纷前来 投资设厂 目前 在我国的橡胶制品加工厂星罗棋布 且多为小规模 劳动密 集型的生产企业 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 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较低 作业强度大 劳动条件较为恶劣 加上橡胶加工生产工序多 机械设备繁杂 从业人员大 多素质较低 而且上岗前均未经过培训 缺乏职业卫生知识等 从而使橡胶加 工业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 职业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1 橡胶制品加工业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橡胶制品加工业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1 1 粉尘危害 粉尘是橡胶制品加工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之一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各种化学原料 的运输 粉碎 干燥 筛选 配料 塑混炼等岗位中都有大量 的粉尘飞扬 众所周知 橡胶制品加工业所需的粉体助剂 其粒子越细 对分 散越有利 也易飞扬弥漫 往往成为防尘工作中难 以解决的问题 国外对 A 级无机填充材料 T L V 规定为 1 0 m S m 但当大气中的粉尘实际浓度达到这 一水平时 人已难以承受 1 橡胶加工工艺分析 其主要产尘作业岗位有破碎 配料 开炼 密炼等 4 类 从粉尘组分来看 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成分较复杂 其中 破碎岗位粉尘 有古马隆 石蜡 再生胶 硫磺等 配料岗位粉尘有炭黑 碳酸钙 促进剂 防老 剂等 开炼 密炼岗位粉尘几乎包括了上述各类成分 岳智勇对北京化工集团公 司属下几家橡胶制品企业作业现场粉尘情况进行了调查 收集到的 2 7 0 个粉尘 样本多以混合尘形式存在 单一成分的粉尘样本较少 2 体来说 除了混合粉 尘外 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以矽尘 炭黑和滑石粉居多 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 较大 我国中小型橡胶企业一般采用人工开包 配合 投料 劳动条件也较差 很 多作业现场可以看到 车间物料无序堆放 积尘清扫困难 设备上和地上积尘 清扫不及时 易造成二次扬尘 设备老化 密封性能不佳 通风除尘设备不配套或 安装不合理 违章操作 擅自拆掉密封挡尘板 这都是造成粉尘浓度超标的原因 很多橡胶加工厂空气中含尘浓度高达 4 0 0 m S m 3 斌对广州市化工 橡胶行业 4 2 个厂企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调查与分析中发现 所测的 2 4 2 个测尘点中 超标点 6 5 个 点超标率为 2 6 8 6 其 中 I 级 危 害 占 7 5 3 8 I I 级 危 害 占 1 5 3 8 级危害占 7 6 9 I V 级危害占 1 5 4 4 从不同种 类生产性粉尘的超标及其危害程度来看 对人体危害性越大的粉尘 超标率越高 其危害级别也较大 如矽尘作业点超标率为 7 4 3 6 其中 级危害占 4 8 2 8 石棉尘作业点超标率为 5 0 其中 级危害占 1 0 0 滑石 尘作业点超标率为 3 9 1 3 其中 级危害性占 2 9 6 3 铸造尘作业 点超标率为 3 5 2 9 其中 级危害占 6 6 6 7 李文勇等对某橡胶制 品加工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也发现 该厂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 各测点粉尘浓度为 1 8 9 4 2 3 m s m 平均 30 2 m s m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 间加权平均浓 度 T WA 3 m s m 的 6 0 1 2 6 倍 粉尘分散度 5 m 以下占 8 3 8 9 2 7 粉尘中游离 S i O 2 含量 7 6 一 9 5 平均 8 5 由 此可见 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超标情况极为严重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 不仅对上呼吸道有影响 且能引起矽肺 炭黑尘 肺 滑石尘肺等疾病 已成为危害工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 还能与其 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危害人体 例如由于粉尘粒径小 在空气中能长期滞留 吸 附空气中水蒸汽和各种有害气体而形成烟尘 飘尘 它们含有多种重金属及其氧 化物 在其氧化作用下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转化为相应的酸 这些飘尘会引起 呼吸道和肺部疾病 再例如 粉尘联合吸烟这一危害因素将会大大提高肺癌的 发病率 1 2 毒物 橡胶厂许多工序工人都接触溶剂 主要有汽油 苯 甲苯 二甲苯 醋酸 乙酯和氯苯 某些品牌粘合剂 等 在半成品或成品干燥过程中产生溶剂挥发气 而使工人受到伤害 橡胶制品生产车间空气中溶剂的控制标准 m s m 苯和甲 苯 4 0 二 甲苯 1 0 0 汽油 3 5 0 另外 许多配合剂含铅 铬 镍 砷等重金属 以及毒性尚未完全清楚的炼胶 硫化 塑化的烟气等 均对 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害 1 3 噪声 橡胶加工过程中 由于机械摩擦 振动 撞击所 产生的噪声 使长期处于 高噪声环境中操作的工人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例如导致耳聋 高血压 中枢神经 受损等 按照国家标准 G B J 8 7 8 5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 规定 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 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 8 h 噪声限制值 9 0 d B 经过 实测 橡胶厂多数工段在 8 0 d B 上下 少数工段则超过 9 0 d B 7 另外 橡 胶加工生产过程中诸如高温 振动 微波 X 线和射线等 也是不容忽视的危 害因素 2 橡胶制品常见职业病情况橡胶制品常见职业病情况 目前在国内的研究发现 该行业尘肺病以滑石尘肺和炭黑尘肺为主 例如天 津市橡胶业 5 6 3 8 名接触粉尘工人中检出尘肺 2 7 5 例 其中炭黑尘肺 6 2 例 以炭黑工 密炼工 轧胶工多见 滑石尘肺 213 例 以轧胶工 压延工 硫化 工多见 作业场所粉尘均值 l 6 8 3 1 3 6 0 2 m s m 平均发病工龄 2 3 3 由此可见 橡胶行业尘肺发病率较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 2 1 炭黑尘肺 在炭黑生产过程中 由于炭黑比重小 颗粒小 很容易悬浮于车间空气中 根据对车间空气中炭黑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小于 2 岬的占 7 0 一 8 0 小 于 5 m 的达 9 0 以上 所以在炭黑造粒 包装 输进等生产过程及使用过程中 均有可能发生炭黑尘肺 成为危害工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1 9 7 4 年 中国卫生 部已将炭黑尘肺列人职业病范围 1 9 9 7 年 全国橡胶行业炭黑尘肺流行病学 调查研究发现 在 9 3 7 3 例检查人数中 5 年来新诊断出炭黑尘肺病人 l 2 例 平均年发病率为 1 3 其中 男发病率为 1 2 女发病率 1 8 8 炭黑 尘肺的发病地区间有差异 通过对兰州市橡胶制品行业炭黑粉尘浓度及接触炭黑 工人的调查 共发现 6 例炭黑尘肺 检出率 7 4 天津 四川 上海等地都有 报道 天津为 9 0 上海检出率约 1 0 四川检出率为 2 3 9 10 对某橡胶厂黑粉尘工作 2 年以上的 3 2 名工人的体检结果统计显示 凡工龄 在 2 0 年以上的有 5 0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织阴影和肺纹理增 多 增粗并伴 有呼吸系统疾病 自觉症状有咳嗽 咳痰 1 1 例 占 3 4 鼻腔干燥 6 例 占 1 9 有尘肺发病的潜在危险 11 炭黑尘肺的发病工龄最短为 5 年 最长为 4 4 年 平均为 2 0 8 4 7 1 年 半数以上病人集中在 l 5 2 5 年 病情进展缓慢 以咳嗽 咳痰为 主要症状 其次是胸痛 气短 X 线特征以不规则形小阴影改变为主 类圆形 阴影致密度较低 边缘欠清晰锐利 炭黑尘肺的大结节多见于肺上叶 可能是 这些部位的活动度比下叶要小 使已到达肺泡的粉尘不易咳出之故 因炭黑本 身毒性较小 故炭黑尘肺临床表现较轻 一般不影响劳动能力 2 2 滑石尘肺 在橡胶制品加工过程中 需要使用大量的工业商品滑石粉 其主要运用在 打粉 涂隔离剂 工序中 滑石是一种次生矿物 由含镁的硅酸盐或碳酸盐蚀 变而成 根据其含石英 方解石 透闪石等杂质的不同 对人体危害也不同 如医药用的滑石 纯度比较高 对人体危害很小 而用于橡胶制品生产的工业 滑石因含石英 透闪石等杂质多 纯度低 游离 s i 0 2 含量较高 对人体危害 就大 因此 长期吸人含游离 S i O2 较高的滑石粉尘很容易患上滑石尘肺病 国内自 1 9 8 5 年以来 辽宁 广西 山东 北京等地陆续都有滑石尘肺的 报道 江西省 7 家橡胶厂 8 6 名接触滑石尘 1 6 26 7 m s m 工人中检出尘肺 病人 1 例 检出率为 1 1 12 某轮胎厂硫化车间接触滑石粉尘有 7 1 人 发 生滑石尘肺 4 人 患病率为 5 6 死亡 2 人 病死率为 5 0 0 平均发病工 龄 27 4 年 在 内胎车间接触滑石粉尘有 134 人 发生滑石尘肺 5 人 患病率 为 3 7 平均发病工龄 27 1 年 13 滑石尘肺的发病工龄一般在 l 0 年以上 多在 2 0 3 0 年之间 滑石粉尘 致病率相对较低 脱离接触粉尘后病变有可能停止进展或进展缓慢 但也有个别 病例进展较快 滑石尘肺早期无特殊改变 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如气短 胸痛 咳嗽等 但较矽肺 石棉肺轻 易合并肺结核 并有癌变的可 能 2 3 其他尘肺 矽肺 主要由白炭黑等含硅 旧称 矽 的粉尘引起 胶中大量应用无机盐作填 充剂和 隔离剂 由于用量大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产生粉尘 有的粉尘吸入体内后 不易排出 长期积累后可引起矽肺病 除此之外 橡胶制品加工业的粉尘危害还 可引起混合尘肺 国内外均有报道 但研究不多 重点还是集中在滑石尘肺和 炭黑尘肺上 2 4 其他疾病 橡胶制品生产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不是单 一的 而是多因素长期综合作 用 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除了引起急性有机溶剂中毒外 其慢性危害也比 较突出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 橡胶工人中患多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较高 并有明 显的工种聚集特点 我国化工部于 1 9 8 3 年组织调查了 9 3 家橡胶厂 4 0 6 1 8 名工人的 1 9 7 2 1 9 8 1 年间 癌症发病率 结果为 256 9 1 0 万 其中标准 化死亡率比 S MR 大于 1 0 0 的有胃癌 肺癌 肝癌 肠癌 白血病 膀胱癌 发病率由高到低的工种依次为配料 炼胶 硫化 成型 除可引起上述恶性肿 瘤高发外 呼吸 神经 心血管 生殖系统和皮肤等也是橡胶作业工人最易受损 的系统和器官 对某橡胶厂作业工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与工作有关疾病主要表 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 高血压病 慢性咽炎 胃炎 溃疡病 皮炎 我国在尘肺病治疗上虽然花了很多工夫 并且在各个领域 中进行了多方 面的探索 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但效果不大理想 目前主要提倡早期预防和对因治 疗为主 晚期则以综合治疗为原则 即在营养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 依据病 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 使用抗纤维化 减轻或控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 调节免疫 功能 增强免疫力 抗脂质过氧化等药物 结合肺部理疗 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对 症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 同时加强预防和治疗肺气肿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 肺结核 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因目前对尘肺病的治疗尚无突破 性的进展 故尘肺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 3 橡胶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橡胶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较薄弱 从科研和有 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到工业卫生队伍的专业素质来看 比起先进国家都有很大的差 距 具体到橡胶制品加工这一行业 工业卫生问题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资金 人员的投入 据此 结合该行业的工业卫生特点 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3 1 阻断接触途径 橡胶制品加工厂要与时俱进 用新技术 新工艺 积极进行工艺改造 如 密闭硫化 自动称量 粉料造粒等 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机会 如对 粉尘的控制方面 在炼胶工段母炼胶称量岗位的正上方加设吸风罩 确保能将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吸入罩内 以保证有效的除尘效果 炼胶工段粉计量 岗位除尘装置的侧面吸风口应适当上移 保证计量时产生的粉尘不经过操作人员 的呼吸带 1 5 m 内 投料操作岗位的正上方应安装吸风罩 以便能及时排除投 料时因反冲而飞逸出来的炭黑粉尘 给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及时 定期发放个 人防护用品 并要求工人及时 正确佩戴 做好个人防护 对生产设备及防护 设施应定期检查 维修保养 保证生产车间吸风排毒装置 通风设施的正常运 转 并达到良好的吸风排毒 通风效果 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控 制到最低限度 15 东台市橡胶厂对设备 工艺及生产环境进行改造后 其炼胶 工炭黑尘肺的发病率 大大降低 原来发病率的 12 00 下降至 1 03 16 轮胎加 工厂使用新的轮胎内衬层胶配方 取消了胎里刷滑石粉工艺 使岗位操作工人免受 滑石粉尘危害 杜绝了滑石尘肺的发生 13 由此可见 消除尘肺的最好途径是 控制病因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采取除尘措施 消除污染源 阻断接触途径 是 防止尘肺发生的关键 3 2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一方面是教育职工 只有广大职工真正理解了工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 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尤其是慢性危害的可怕后果 掌握了个体预 防的知识和方法 主动参与和执行各项预防规定 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另 一方面 企业的工业卫生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亟需提高专业水平 扩大知识面 能提出有针对性的 切合实际的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 能识别和治疗职业有关疾 病 保证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海橡胶制品 研究所全体员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 2 4 3 例调查对象中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 1 7 2 人占 8 不了解的有 7 1 人 占 2 9 2 对 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度比较与职业工种 文化程度无关 知晓职业危害因素国 家卫生标准的有 2 5 人 占 1 0 3 不知晓 2 1 8 人 占 8 9 7 知 晓上海市职业病条例 8 2 人 占 3 3 7 不知晓 1 6 1 人占 6 6 3 17 由 此可见开展职业安全 卫生 劳动法规培训的紧迫性 经过对该企业工人 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及职业卫生安全 健康知识教育与培训 等措施干预后 使健康行为形成率 职工综合素质均明显提高 粉尘 毒物的 危害得到控制 粉尘作业点浓度合格率有所提高 粉尘浓度平均值下降 1 6 2 3 mg m 3 干预前 1 9 6 8mg m3 干预后 3 4 5 mg m 3 达到国家卫 生标准 甲苯浓度明显下降 干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