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作品解读体会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璜山镇中 黄燕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现在我们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师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缺少自己应有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没有一点感情的涟漪,没有一点思维的火花,没有一点思想的碰撞;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停留在政治标签式的苍白图解,就是沦为“教参”的复读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切的思考。一、移情阅读,读出情昧 阅读文学作品时,阅读者心中只有作品中的形象,摆脱实用世界,远离自我意志,进入单纯的审美形象世界,便不觉得我是我,物是物,把整个的心灵寄托在那个孤立绝缘的形象上,用审美的态度去观赏形象,于是我和物便打成一气了,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时,凝神静思,把自己移入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悲伤,而且对不同的人物生出爱憎好恶的不同感情,仿佛成为作品中的人物,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这就是文艺美学上说的“移情作用”。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移情阅读,读出情味呢? 一是通过创设情境来移情,引领学生读出作品的情味。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电影、视频、音频、声音、色彩等多媒体,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或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情绪,调动起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移情入境,移情于人物,设身处地感受作品的情味。如教学斑羚飞渡,创设“斑羚飞渡伤心崖”的悲壮情境,配以背景音乐和声音(老斑羚坠入险谷的惨叫声)。在文本解读中,适时地反复地播放“老年斑羚用生命的消亡来飞渡年轻斑羚”的壮烈画面,学生观看后,情绪受到了感染,内心受到了震动,思想得到了升华。此时,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斑羚在伤心崖进退维谷的情境,移情于斑羚,实现了与斑羚的生命对话,读出斑羚精神的内涵甘愿为下一代献出一切的奉献精神、从容走向死亡的悲壮情怀以及以死来维护尊严的高贵灵魂。这样,斑羚的悲壮情怀、生命的尊严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深入到学生的骨髓,激荡在学生灵魂的深处。二是通过反复诵读来移情,引领学生读出作品的情韵。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读者在诵读时必须披文以入情,先体会作品的情境,让自己的生命与作品中形象的生命一起律动,与作者的感情一起起伏,才能读出作品的情韵。文学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思美,宜诵读品味。更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移情,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韵。三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移情,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意境。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文学欣赏。文学欣赏,实际上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具体生动的画面,把自己的生命、情感、思想移注于作品中的景物和人物,并幻化成作品中的景物和人物,和他们“融化”成一体,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再现形象,移情于作品中的人和物,真切地领会作品的意境。二、对话阅读。读出意蕴 文学作品用语言和形象来表现理念,借以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人格精神和理想追求。读者通过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形象的“对话”来理解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和作者的深邃思想。对话理论认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就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两者在乎等的基础上彼此将心灵与胸怀敞开进行道德人格、知识文化、情感思想上的交流和撞击,从而产生灵光与火花,促使读者身心感到愉悦,产生道德人格上的净化、知识文化上的拓展深化、情感思想上的感染升华。因此,文学作品的解读,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从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的纠葛和形象的移情中解脱出来,暂时脱离“物我同一”的沉醉状态,与作品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蕴藏在语言和形象之中的深意,并跳出作品本身,理性地审视作品的意蕴。 三、“站着阅读”,读出创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学感受力和想象力有强有弱,所创造的文学形象也各个不同。文学作品因其语言形象的生动性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而在阅读教学上具有更广更深的探究对话空间和更多更美的探究对话内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站着阅读”,读出创意呢?一是多角度的解读。对文学作品的意蕴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对 话、解读和领悟。在某种意义上说,一篇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的意象或形象具有独立丰富的艺术空间,具有多元阐释性,当读者带着自己的经验,敞开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去感知、解读作品时,作品的主题意蕴是多元的、开放的。当然,读者不可以任意诠释或曲解作品,要受文本的制约。二是非预设性解读。对文学作品本身 所呈现的原生态的意蕴进行个体化的解 读。让学生把所有的生命感官打开,暂时放弃“思想的预设”(指直指预定思想主题的解读)和作品前有关主题的提示,面向文学作品意象本身和语言本体,在对语言和意 象的专注探触与纯净体验中,得出“思想”或者引发生命情思。如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按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解读,这首诗的主题是描写唐朝西域领土的广大。这种解读虽没错,但师生的解读明显受制于教学参考书的“思想的预设”,诗情诗韵丧失殆尽。因此,教学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放弃“思想的预设”,入境想象诗歌所营造的雄浑苍凉的意境,反复玩味诗歌中的意象,体会意象和语言的言外之意。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单车”征蓬”“孤烟“落l3”这些带有悲凉色彩的意象的品味领悟中,解读出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情倾向被排挤出使时那种郁于心中的孤寂悲凉之情。学生也会自然浸淫于作者那孤寂失落、悲凉弥漫的诗情之中,获得生命对话的深度体察。 三是个性化的创意解读。超越作品语境的限制,创造性地运用从作品中所得的经验,把它扩展到自己真实的人生中去,变成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如对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解读,该句的语境义是描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表现了山野风光的无穷变化之美和诗人顿觉豁然开朗的兴奋之情。仅此解读这句诗,就不能领会宋诗特有的理趣美。教师宜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联通,诱发学生去发散思索,深入解读这句诗的人生哲理。学生读后,就会领悟到,在探讨问题、面临困境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然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奋然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从中,学生就获得“人生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的人生哲理。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通过与文学作品的对话,就能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滋养和提升。如何应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内容的课堂呈现”有感璜山镇中 黄 燕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新课程也正在走进师生的生活。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语文教学能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经历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本身所特有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就会荡然无存。这样也就忽略了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人文性。语文学科实际是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正确引导,善于激发,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不用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过程。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其中注意三个切忌。首先切忌“画地为牢”。就是教师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入自己预设的“圈套内”,束缚学生思维的展开。再次切忌“惟我独尊”。教师不准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其次切忌“口若悬河”。这类教师一到讲台上就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好比一位导游,喋喋不休地硬塞给学生一些东西,学生难以拓展想像的空间,学习效果必然欠理想。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具体地说,在时间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打通时光大道,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贯通古今;在空间上,我们要视通万里的宏大视野,为我们的教学搭起一座立体式的平台。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走进了新课程,成为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对象。学生通过这部书,观察变化无穷的自然,认识奇妙精巧的世界,了解广阔复杂的社会,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为此,作为一名新型的教师,我们要争当时代的排头兵,审视传统教育的优与劣,对照新课标,不断“充电”,认真反思,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诸位同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吧生命教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璜山镇中 黄 燕语文学习过程,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是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的过程,也是个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以往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和情感体验,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往往片面强调以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掌握为核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还应获得的“文化修养”,淡化了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素养应该具有的内涵。我们倡导的人文素养无疑包含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价值的守护、对生活的丰富体悟,生命教育使“语文素养”的落实更加具体,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突破口。鉴于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应成为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生命之意识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首先,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现实生命界,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通过杏林子生命生命表现的,在险境里垂死挣扎的小飞蛾、墙角砖缝中生长的香瓜子小苗、听诊器里传出的心脏跳动声,让学生体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的生命的涌动;其次,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生命不仅易逝,而且脆弱,时常会遭遇病痛的侵袭和意外的伤害。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其本质十分脆弱。因此,我们要透过语文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要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再次,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性的意识。正如“诗仙”李白的飘逸之气与杜甫的沉郁之质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万物千差万别,每一生命个体都独一无二。佛教有云,万物皆平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到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这种差异,能够以平等之心,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大自然博大的胸怀在接纳自己的同时,接纳他人、悦纳万物。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伴随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造就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塑造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建立一种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理机制。从而,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通过对描绘自然诗文的学习,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情境之中,欣赏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雄伟、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奇异、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之秀丽,感受自然之美;通过神奇的极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无穷的未知世界,体味科学之美;通过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母亲的描写、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刻画,让学生发现一个个普通父母身上的善良、真诚、伟大,感受人间之爱,体味人间之情,感悟人性内在之美;通过核舟记中的微雕艺术,让学生领略人们的创造力、智慧,感受劳动成果之美;通过兰亭集序,透过王羲之书法,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欣赏艺术之美等等。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赋予的;生命中充满了美好,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懂得珍爱。追问生命意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与家教合同范本
- 加工定做印刷合同范本
- 项目机器购买合同范本
- 代办管道维修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景区
- 种植基地订单合同范本
- 电台广告合同范本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护理查房
- 回归热脾区叩击禁忌护理查房
- 内部调岗合同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件
- 医学影像学与辅助检查
- 电力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双J管健康宣教
-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水电站新ppt课件 第一章 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 护理查对制度课件
- 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方案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