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分析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病变。因好发于青春期,所以又俗称为“青春痘”。近年来痤疮的流行性调查发现,1l一2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达80以上,2535的青年人发病率达15以上。我科经较长时间的实践,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2009年1月一2009年6月我科诊治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I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诊治痤疮患者2000余人次,其中312患者诊治3次以上。男124例,女188例,男女比例为I:I52。年龄1142岁。痤疮病程1个月20年。2临床表现a轻度:仅有粉刺占72例(231)。b中度: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占163例(522)。c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疤痕占77例(247)。3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31肺经风热型:对应上述轻度表现为以粉刺为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2湿热蕴结型:对应上述中度表现为颜面有粉刺,还有数量较多的丘疹、脓疱,舌红苔薄黄,脉细数。33痰湿凝结型:对应上述重度表现为以囊肿、结节疤痕为主,或呈聚合性痤疮,舌苔腻脉滑。4治疗方案41肺经风热型:411痤疮I号方(生地lO克、生石膏15克、知母lO克、枇杷叶15克、地骨皮15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lO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制大黄10克、薏苡仁15克、浙贝母lO克、姜半夏10克、黄柏5克、生甘草lO克。)412纯中药外用野菊花皮爽康,每天涂抹4-6次。42湿热蕴结型:42i痤疮II号方。(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0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生石膏15克、连翘10克、桔梗10、生山楂10克、桃仁10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生地黄10克、牡丹皮10克、紫草15克、生甘草10克。)422含抗生素的乳膏外用(克林霉素或磺胺类)。维A酸乳膏,每晚外用。423 口服红霉素类抗生素。424口服维甲酸类药物。425选择纯中药外用野菊花皮爽康。43痰湿凝结型:431 痤疮III号方。(浙贝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姜半夏10克、生地黄lO克、赤芍lO、陈皮15克、茯苓15克、天虫10克、黄连3克、夏枯草10克、虎杖lO克、丹参15克、莪术10克、生甘草10克。)432口服维甲酸类药物。433每天可坚持外用野菊花皮爽康涂抹。434局部封闭(选用)。44疗效评价: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显效:皮损减少7096以上,偶有新疹出现。有效:皮损减少3096以上,仍有新疹出现。无效:皮损减少30以下,或皮损无改变或增多。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45结果临床治愈107例,显效162例。总有效率8629。46讨论痤疮属于美容性皮肤问题,好发于青年男女,甚至青春期后、30岁左右的人患此病的也在增多。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生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和阻塞、痤疮丙酸杆菌等的异常增殖、以及宿主的炎症反应等有关。此外,还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中医理论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密切,系素体血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致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气血淤滞,久而不解,蕴积肌肤而致。属于“肺风粉刺”范畴。这与现代医学关于痤疮好发于青少年,内分泌激素旺盛时期的发病机制有一致性。我科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内服调理,清肺泻胃,凉血解毒,同时坚持让患者使用有抗菌、抗炎功效的野菊花皮爽康,利用药物透皮吸收的原理,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进行局部加热加压,疏通腠理,驱毒外出。达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