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2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但是他们之间却不是父母的关系,也不是亲属的关系,却称之为亲人,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再见了,亲人。板书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到些什么。互相交流。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作者介绍:当代诗人,作家、小说家。原名魏鸿杰。代表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播放音乐,感受当年的战争气氛。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今天的课文讲述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3.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亲人”一般指哪些人?”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五、小结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的牺牲,那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又为朝鲜人民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课下搜集有关这样的故事,进一步体现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 第二课时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3.师引读(投影句子)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四、课外拓展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板书再见了,亲人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意大嫂 挖野菜致残【课后反思】教学中体现较突出的几点:1、导入中的情景创设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录音机为学生放了志愿军战歌,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进入到情境当中。2、从对语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用读读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来的;第二个层次体会大娘不顾自己的生命为战士们送来打糕,读出感受。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体会出大娘对战士们的深情、对战士们的爱,以及战士们把大娘对他们的爱化作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打胜了仗。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什么大娘把战士称作亲人的情感体会的很到位,学生情感也被调动。因此学生对这一段的朗读,读的有感情,学生的情感很到位。3、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及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在学习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时,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例如:学生在朗读描写小金花的刚强的语句时,学生对小金花为妈妈报仇的决心读的还不够坚决,因此委婉的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及建议,通过比读的方式激励学生再读。不足:1、对重点段的体会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读自悟,而是通过教师的导语引着学生体会出来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