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5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高频考点 巧解密 课后习题解答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一 改革的背景1 原因 1 前提 北魏崛起与统一流域 2 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 3 民族 出现了民族的趋势 4 政治 出现社会和统治危机 5 个人 冯太后和的推动作用 2 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 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黄河 落后 融合 矛盾 孝文帝 名词注解 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 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二 改革的内容1 前期 特点 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1 均田制 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 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 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 影响 抑制了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无主荒地 兵役 土地兼并 2 三长制 原因 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 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内容 废除宗主督护制 改行 影响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有利于中央集权 三长制 3 整顿吏治 原因 吏治混乱 贪污现象严重 内容 制定了 地方官吏的任期 按照的好坏来决定 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 农民负担减轻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俸禄制度 政绩 2 中后期 特点 孝文帝主持 迁都洛阳 实行汉制 移风易俗 1 迁都洛阳 目的 为了接受先进的文化 加强对的控制 过程 493年 由平城迁至 秉公执法 打击以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 意义 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的融合 进一步发展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 汉族 洛阳 胡汉民族 文化 2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根本原因 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措施 改穿 改用 提倡与汉族通婚 改说汉语 改行汉制 汉服 汉姓 拓展升华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之间的关系 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 为各项制度的建立 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 均田制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 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 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总之 这些制度彼此影响 互相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北魏的政权 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 改革的影响1 对北魏社会 1 经济上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北方出现景象 2 政治上 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 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2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为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繁荣 封建化 统一 一 如何全面认识北魏均田制 1 原因 为缓和社会矛盾 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2 实施 485年 冯太后 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3 内容 按一定的标准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4 实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 影响 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向封建制的转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 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6 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 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 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 1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 a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c 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d 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解析 前两项是均田制实行的背景和原因 屯田制与均田制没有必然联系 政府手中有大量无主荒地 不会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保护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均田制才能实施 答案 c 二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 特点 1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 措施全面 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 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 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 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 重点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 学习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2 原因 1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 内容全面 措施得力 3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 4 民族融合的适宜环境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 是因为 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过程 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态度坚决和鲜卑贵族对改革的强烈反对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广大北方人民反对少数民族统治 故不可能广泛支持政府改革 答案 c 示例 2012 山东高考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 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 除旧布新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 面对社会转型 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举例说明 2 依据改革的措施 概括说明两次改革 除旧布新 的形式有何不同 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第 1 问侧重于两次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难点在于孝文帝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鲜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 第 2 问侧重于考查两次改革的形式和历史作用 注意商鞅变法侧重从政治角度 孝文帝改革侧重从文化角度作答 答案 1 商鞅变法 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如废井田开阡陌 废分封行县制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 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 如实行均田制 推行汉化政策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2 商鞅变法 创设新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借鉴中原文化 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促进了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 探究示例 材料一孝文帝 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 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 左 老 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 诗赋铭颂 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 饮食情景之比较 问题生成 1 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请举例说明 2 结合材料二 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探究思路 本题既有文字材料 又有图片材料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理解材料的能力 第 1 问从材料一中 雅好读书 五经 善谈 左 老 等信息可知 孝文帝喜好并接受了汉族文化 这对其后来改革中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打下了基础 第 2 问从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可见鲜卑贵族穿宽袍大袖的汉服 而汉人却喜食少数民族特色的饮食 对其进行分析 这应是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民族融合加强的表现 据图片材料反映的信息来评价孝文帝改革 切忌生搬教材 尝试解答 1 信息 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 影响 促进了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 例如 易服装 改鲜卑服为汉服 改汉姓 改鲜卑姓为汉姓 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讲汉语 以汉语为正音等 2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胡汉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 一 阅读与思考提示 与汉服俑较为相似 因为孝文帝移风易俗的一项措施就是改胡服为汉服 二 解析与探究提示 北魏孝文帝设计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后 促进了洛阳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 三 自我测评1 提示 1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3 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4 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 5 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