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docx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docx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docx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一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4、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背景介绍: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三、解题“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四、检查预习情况,熟读课文。1、正音滁(chu) 壑(he)琅琊(langya)潺(chan) 酿(niang) 僧(seng) 辄(zhe)霏(fei) 暝(ming)朝(zhao)而往伛偻(yu)(lv)洌(lie)蔌(su)射者中(zhong)弈(yi)觥筹(gong)翳(yi)2、听录音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三、疏通全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一)、教师指导学生研读第一段。1、解释加点词语,学生质疑。 (1)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 (2)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4)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5)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 (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7)(7)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8)太守自谓也: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9)饮少辄醉:辄,就。 (10)故自号日醉翁也: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11)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12)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1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2、醉翁亭是谁建造的?给它命名的人是谁?为什么给它去这样的名字?3、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4、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5、背诵本段。第二课时一、导入课堂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也给文章的字词注音,还翻译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翻译后面的几个段落。二、按上述步骤,学生自读第二段,教师点拨。1、解释重点词: (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 (2) 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 (3) 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 (4)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 (5)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 (6)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2、这段写了什么内容?请找出相关的句子。3.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4.背诵此段。三、研读第三段。1、解释重点词: (1)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2)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 (3)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4)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 (5)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 (6)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7) 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8)射者中: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 (9) 弈者胜:弈,下棋。 (10) 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 (11)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 (12)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2、这段描绘哪几个场面(分为几层)?哪个场面是核心?哪些场面是映衬的?3、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6、背诵本段。四、独立阅读第四段。1、先朗读(勾划出山间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诵。2、解释重点词: (1) 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2)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3) 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5)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6)太守谓谁:谓,为,是。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4、背诵这段。第三课时一、 导入新课:人们经常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相提并论,不仅因为它们同一时期,同样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更主要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在我们刚学的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在本文中作者要表现怎样的情怀呢?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的呢?二、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探究文章的结构。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了解,下面请同学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明确:第一段:亭外的风光,亭名的由来,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第二段: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第三段:太守出游所见的画面滁人游,太守宴,宾客欢,太守醉。第四段: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2、讨论文章的内容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在写醉翁亭之前先写了周围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与下文内容有怎样的联系?参考: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样很自然地表现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2)山水美,自然有游人的乐趣,人们的乐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参考: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3)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参考:文章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挈全篇,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文章讲究结构上的前呼后应:第一段提出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第三段描写太守在宴席上“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文章一开头,只云醉翁,只说是太守自号,但太守是谁?并不点破,以下几段也只反复用太守作为称代,共用了九个之多,直到最后一句才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使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是作者“夫子自道”。这都增加了本文结构上的妙趣。三、结合以上分析,理解作者情怀。1、作者结尾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那么太守到底“乐”什么呢?讨论后明确:怡情山水,更为滁州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而乐。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2、投影出示丰乐亭记,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早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明确: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美丽的琅琊风光,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正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一样,“与民同乐”也是欧阳修的政治理想。虽然他遭贬谪,他以寄情山水来排解他内心深处的抑郁,但他看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滁州得以实现,内心是感到欣慰的。这种深层次的快乐,不是别人都能够理解的,而他也乐得自得其乐。四、赏读课文。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富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就课文景物描写的内容,重点诵读,并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推荐一下。示例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