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结构与形成中考复习指南.doc_第1页
物质的结构与形成中考复习指南.doc_第2页
物质的结构与形成中考复习指南.doc_第3页
物质的结构与形成中考复习指南.doc_第4页
物质的结构与形成中考复习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结构与形成中考复习指南一. 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的形成。2.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二. 知识结构三. 主要内容提示1. 从微观角度讲,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重点了解以下内容:(1)分子概念:保持物质_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_;_;_构成:由_构成表示方法:化学式。如水分子表示为构成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运用(2)原子概念:_中的最小粒子基本性质:_;_;_;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如_、_等)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_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_所得的值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_国际单位制单位:_,符号为_(一般省略不写)(3)离子概念:带电的_形成:原子失电子_离子(带_电):核电荷数_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_离子(带_电):核电荷数_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的确定:由离子结构确定:阴、阳离子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表示方法:离子符号(如_、_等)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_、_等)2. 几组易混淆概念的比较。(1)元素与原子的比较。(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3)原子与离子的比较3. 物质的形成。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到外分层排布的,其排布情况可以用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形象地表示出来。画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要标明何种粒子;二要有原子核(用小圆圈表示);三要标出核电荷数(写在小圆圈内);四要在同心弧上标明每层所含的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是最外层为2)时是一种稳定结构,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但都有使最外层变为稳定结构的倾向,这就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物质的原因。四. 典型题例析例1. 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为)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药物。下列关于它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的1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4个氢分子、2个氮分子和2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B. 它的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C.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D. 它的组成元素碳、氢、氮、硫、氧的质量比为6:1:7:4:8(2004年山西省中考题)解析:这是一道渗透了安全教育的试题,通过“毒鼠强”事件来认识“毒鼠强”的组成。在本题中,由化学式()可知:“毒鼠强”是一种化合物,在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而不可能含有氢、氮、二氧化硫等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它的组成中,碳、氢、氮、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在A中,认为化合物的1个分子中还存在分子,显然是错误的;在B中,没有指出“1个分子”,说法不准确;根据计算知D也不对。答案应选C。例2. 试根据以下有关水的叙述填空。(1)假设水是由单个自由的水分子构成,按理论计算,常压下水的熔点是,沸点是;而实际上水的熔点是_,沸点是_。实验证明,物质随分子质量的增大,其熔点、沸点随之升高。因此通常情况下,水是以_选填“单个分子”或“分子簇”(多分子集合体)的形式存在。(2)人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体内细胞需补充水。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如图1所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膜时,由于通道中央存在的_电荷,可将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例如_离子)弹开,阻止了阳离子通过通道,使水分子在每个通道里能以每秒约10亿个分子的速度通过。(200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图1解析:这是一道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背景的全新信息试题,此类试题虽起点高但落点低,同学们只要认真读懂题,消化题给信息,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在(1)中,常压下水的实际熔点和沸点是一般的常识,大家都知道,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对照假设中的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验证明,物质随分子质量的增大,其熔点、沸点随之升高”等信息,可推测出水是以“分子簇(多分子集合体)”的形式存在。在(2)中,通过读图就可发现,通道中央存在有正电荷,根据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它可将水中含有的阳离子等弹开。故本题的答案为:(1)0;100;分子簇(多分子集合体)。(2)正;(或等。)五. 中考题精选(一)选择题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是可分的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构成氧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B.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N2)C. 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组成D. 钠离子(Na+)带1个单位正电荷3.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 115 B. 49 C. 66 D. 164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B. 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C. 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5. 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A. B. C. D. 6. 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NO和 B. CO和C. 和 D. 和7. 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但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 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 由1个不带电的中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8. 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 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 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二)填空题9. 图2是构成某些气体的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根据图示的组成特点回答(填序号):(1)属于混合物的有_。(2)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有_。图2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周期1H2 He第二周期3 Li4 Be5 B6 C7N8 O9 F10 Ne第三周期11 Na12 Mg13 Al14 Si15 P16 S17 Cl18 Ar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选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通过分析可发现如下规律: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_;_等。11. 如图3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1)_;(2)_。图3(三)简答题12.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或现象。(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2)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燥。(3)水汽化后,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液态水的体积。注意:你可以从提供的变化或现象中任选两种进行解释,也可以另选其他你所熟知的变化或现象进行解释。请将你的选择(可用序号表示)及其解释分别填入下表:13. 某同学在家做如图4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加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