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仙湖镇中心校 梁体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巧妙设问,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鼓励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解题的能力。 “问题导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所以“问题导学”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因此,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思维得到发展。 问题是培养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所谓好的问题情境,是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现实情境的展现,让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的必要性,需要运用数学的思想,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上课时,教师并不是讲植树的好处或植树的必要性,而是向学生出示事先拍到的沙尘暴的图片,当学生看见灰蒙蒙的天空布满了黄沙,道路上的能见度非常低,给行人和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可以用手指在布满黄沙的车顶写字时,学生震撼了,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而要解决这一大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在这悄无声息的情境创设中,起到的可谓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非常自然的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问题本身具有新的因素,需要学生思考和探索才能解决,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劲动力,尤其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学生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如果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让他们自己去找条件,思考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热衷,从一年级学“10以内数的计算”开始,就创设了“走进花果山”这一系列快乐情境。在教学中,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美猴王吗?它住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花果山游玩好不好?”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充满了活跃气氛,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童话故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这一问题,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加法的意义,探索出和是26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情境创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吸引力非常大,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地迸发,兴趣十分浓厚,我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问题设计去暗示学生主动参与并去解决问题,这样将生活中的小事发展成数学问题,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轻松地将良好的情绪感应转移到积极生动的探索学习中。 三、巧妙设问,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反应灵活,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感兴趣,肯动脑筋,有时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意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 1、提供猜想的机会。凭借已有的经验猜想问题的可能结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促进智力的提高和发展。例如:学习了1平方厘米后,我出示一个长方形,让他们猜想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会猜6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有不同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验证,感受测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较合适,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然后通过操作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且有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2、留有余地的思考。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灵性的个体,他们对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在教学时,除了要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还注重给他们留下思考的余地,拨亮他们思维的火花。例如:用2根长棒,2根短棒摆一个四边形,有以下几种摆法:前三种图形学生能够想到,这时,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再想想,是否还有其它摆法,这样的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思考、尝试,使他们养成勤思考乐于解疑的好习惯。 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观重要。但解题的好习惯不会自然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以培养,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养成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看图,将图文式的、对话式的转化为文字叙述的应用题。通过读题明白了已知什么和求什么,以便于后面的分析(二)养成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习惯,审题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弄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的“未知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及所求的未知量和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是指求该未知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已具备哪个条件、还缺什么条件。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虽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但时隔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倍”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力求让学生在操作中通过自身的活动, 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实际问题,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在更直观、更具体、更生活化的情境中深刻、清晰地理解“倍”的概念,来直观、充分地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体会身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习惯。 (三)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有效问题的习惯。在教学时要进行正确引导,要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根据要求提出数学问题。也就是提出的问题是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提,能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教师又不能扼杀学生的这种好学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全盘皆收,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取舍,如有的学生提出的是早就学过的而且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哦,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早就会了的,你能提出更好的问题吗?”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到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上来。 (四)培养学生按要求书写解题过程的习惯,书写解题过程十分重要。它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了解题者的全部推理过程及结论。不同形式的问题(如解答题和证明题)与解题方式(如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学生虽然能领悟到某种解题格式,但不一定意识到它是一种书写要求。因此,需要向学生说明,并认真按要求书写解题过程。 (五)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检验是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保证解题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它既是一项不可缺的措施,也是一种对解题负责的态度。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 五、 鼓励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解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初步具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为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会结合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如:调查家里的收入情况,再调查家里一个月支出情况,然后算一算本月你的家庭有没有结余?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牛津6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清华强基计划数学试卷
- 华夏盛典营销活动策划方案(3篇)
- 门店施工方案范本(3篇)
- 农村小型鱼池施工方案(3篇)
- 海南景区喷泉施工方案(3篇)
- 美式小区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考点及答案
- 心动传媒面试题目及答案
-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养老护理员基础照护试题(含参考答案)
-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程
- 2025年版房屋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第三类医疗器械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医院财务科招聘考试题目(附答案)
- 面试指导:空中乘务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
- 2025年医德医风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
- 二人合伙开店的合同协议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题:分数除法(单元测试)含答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