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共6题;共28分)1. (2分)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感慨(ki) 窠巢(k) 憔悴(zi) 拆散(chi)B . 一霎时(sh) 脸颊(ji) 匿笑(n) 菡萏(dn)C . 搓捻(nin) 讽刺(fng) 难堪(kn) 确凿(zu)D . 优雅(y) 酝酿(yn) 黄晕(yn) 应和(h)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驯良 潮汛 文质彬彬 眼花瞭乱B . 贻误 忠贞 沁人心脾 鬼鬼祟祟C . 粗拙 竣工 通霄达旦 辗转反侧D . 褒奖 揉躏 张惶失措 千钧一发3. (8分)诗词默写填空。 (1)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2)居高声自远,_。(蝉) (3)_,鸣噪自纷纷。(孤雁) (4)_,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 (5)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6)晴川历历汉阳树,_。(黄鹤楼) (7)晨兴理荒秽,_。(归园田居(其一) (8)_,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 (9)_,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 (10)东市买骏马,_,_,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11)_,岁晏有余粮。(观刈麦) (12)了却君王天下事,_。(破阵子辛弃疾) (1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_,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14)在鹧鸪中,“_,_”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15)在使至塞上中,“_,_”一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4. (4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1)智取生辰纲出自_(作者)所著水浒传,这幕戏中的“最佳导演”是_。(2)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犯了人命案后,他们二人各自是什么态度?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5. (4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面对贸易战争,中国表示“奉陪到底”,_?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更强的承受损失的能力。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将打出什么底牌?第一张底牌,限制进口美国商品:第二张底牌,削减对美国的出口。专家表示,中国反击的目的是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不可取,_,才能惠及两国。6.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央广网 北京1月28日消息(记者 昊喆华 刘笑梅 实习记者 任宇坤 李晓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光未然作词的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它以黄河为背景,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申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但最近,一段黄河大合唱视频居然被贴上了搞笑的标签在网络流传。这是某单位年会上的场景。视频中,这首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引得台下哄笑不断。对此,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过中国之声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因为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呼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后气得一晚上没睡,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恶搞行为,并怒斥这种做法不可原谅,“我特别愤慨的就是那些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他们对抗战文化会有印象,但是他们没有感觉,麻木地,还在以一种廉价娱乐大众的情绪下组织,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恶搞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有的是无知者无畏,有的是消遣娱乐,有的还打着创新的旗号,对此,请你结合新闻内容,驳斥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二、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共2题;共28分)7.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葛剑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清朝时,为切断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广东,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上海外贸易。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内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在这样的观念下,古代中国根本不可能和周边开展正常的贸易交往,朝贡则成为了小国与中国交往的唯一方式。中国与周边小国的交往讲究薄来厚往,所以后者朝贡的积极性更高。正因如此,今天的“一带一路”只是借用了丝绸之路名称,而不是要重建一条一模一样的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提倡的“一带一路”并非重复历史,既不是同郑和一样完全出于政治目的,也不是像西方殖民者一般借海外貿易来侵略,而是建设一条全面开放的旨在与他国友好合作的积极之道。(选自环球人文地理)(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古代一批商人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持丝绸之路,这是因为在西欧丝绸是价格一直比黄金还贵的奢侈品。B . “黑石号沉船”上,中国瓷器粗糙,阿拉伯瓷器精美,意在说明唐朝时期阿拉伯瓷器技艺比中国先进。C . 世界史评认为郑和下西洋没有意义,因为它既不是纯粹的地理发现,也没能为人类的认知做出贡献。D . 朝贡是周边小国与古代中国的交往方式,前者积极性更高,因为周边小国在这种交往中的获利更多。(2)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对丝绸之路不够重视,其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8. (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阅历与读书赵迎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5)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三、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共2题;共14分)9. (10.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二章)【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 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脱粟:吃糙米饭。艺:种植。曩:从前。发:打开。橐:布袋的一种。(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是B . 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循C . 御史诣学宫 诣:到D . 属吏咸伏谒 咸:都(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倒悬之/父命之B . 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 . 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B . 【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C . 【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 【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5)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10.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1)首句的“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1. (50分)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古代神射手后羿,一次在夏王的命令下射箭,由于夏王承诺射中赏万金,射不中则收回千邑封地,结果后羿两箭均未射中,第三箭甚至脱了靶。射箭对后羿来说本是非常简单的事,可他为什么连射不中呢?究其原因在于他心有旁骛。水滴之所以能穿石,绳锯之所以能断木,原因就在于执着一念。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