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园欣赏(建筑欣赏大作业).doc_第1页
清晏园欣赏(建筑欣赏大作业).doc_第2页
清晏园欣赏(建筑欣赏大作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淮安清晏园欣赏清晏园为淮安市区保存完好的唯一古典园林,位于市区人民南路西侧,环城路之北侧,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清晏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据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清康熙十七年(1678)河道总督靳辅驻节清江浦,以明户部分司公署旧址“凿池种树,以为行馆”,(按乾隆清河县志,西关帝庙以东,明户部分司以西为不规则沼池)清晏园由此诞生。雍正七年(1729年)奏建江南河道总督署,大修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河督高斌为迎接乾隆南巡,于园内荷池北侧兴建“荷芳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年)河督李宏于荷池中兴建“湛亭”。道光十三年(1833年)河督麟应莅任,在任十一年,精心修园,园景达历史最佳水平。民国六年李兰轩集资修园,名城南公园。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到清江浦,后把该园从官衙中分离出来,成为人民大众公园。清晏园初名西园,继名淮园,又名澹园,后名清晏园,含河清洒晏之意,留园之名为即将离任的漕督陈羹龙“于其将去而未去也,因名之曰留园,用以留示后之览者”之意,此“留园”碑石尚存。民国六年(1917年),淮阴人李兰轩集资修园,因在城之南故命名“城南公园”。1946年春,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四八”烈士,在追掉大会上公开宣布为叶挺公园,1948年淮阴二次解放后,复名城南公园,1989年经过精心修建成为古典园林之后,复名清晏园。建国初,清晏园面积不足今日之半,开初用以工代赈之法,挖去古衙署屋基砖石,平整为广场,搬迁园内住户,收入西关帝庙,扩入路家花园,收回荷芳书院,先后搬迁市体育场、文化馆、少年宫,让出部分园址给清江影院,园林面积由原来的1.3公顷扩大到8公顷。1983年7月17日,淮阴市委书记丁铁,市长高德正及市府主要部门负责人在城南公园召开以修园为专题的市委扩大会议现场落实园林修建方案及资金问题。300万元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园林管理处主任朱仰石搞总体规划设计,同年月,请扬州古建公司具体设计,也由该公司来淮施工。规划设计思想为弘扬“刚柔相济,具有南方之神秀和北方之雄奇”的淮扬园林艺术,力求恢复古园旧貌。按规划设计,修复荷芳书院、荷风亭,增设淮香堂,移建文昌阁(今称荷望阁),恢复紫藤花馆(今称蕉吟馆)和恬波楼(今称思润轩),构成南北(荷芳书院荷风亭荷望阁),东西(蕉吟馆荷风亭、思润轩)两条观景轴线,统领全园,形成山水小院、梅岭春晓、涟漪别墅、黄石深秋(含蔷薇园)、荷芳书院、叶园秋唧(含关帝庙)六个景区,以及淮香堂前西南侧十多米高的黄石假山,刚进园门处的序园,汉阙式园门。1986年春,市政府决定恢复朱慕萍烈士陵园,单独成园,其唯一进出口通道在清晏园碑林区内,成为园附园。修建清晏园时,将七倒八歪的古御碑一律树立于荷芳书院东西两侧及北侧的碑亭和碑廊内,有计划排列。计有康熙帝御碑一块,乾隆帝御碑13块,道光帝御碑一块。受御赐者均为河道总督,计有高斌、高晋、张鹏翮、白钟山、李奉翰、黎世序等六人。另有残碑、贞节碑4块。御碑内容,多为褒奖诗文,少数为匾额。鼓励治河有功河臣,勉励性的。此外,存有从全市搜集来的石狮、龙柱等雕石10件。叶园荷池是土坡池,1961年建石驳岸、扩栏,沿池园路。1966年深挖荷河池,铺嵌卵石,改作泳池。1970年改动荷桥,曲改直,以后又改为今日之曲桥。19811983年,沿环城西路建公园围墙,并建儿童乐园和湖石假山。原中顾委常委李一氓为城南公园题写园名“叶园”、“湛亭”等景名。原中顾委委员江渭清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游园后,留下“不似江南园,胜似江南秀”赞美之题辞。清晏园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仿古建筑:主要有淮香堂、蕉吟馆、今来雨轩,以及蔷薇园与曲廊、水榭、船楼和谦豫斋等。2、座落在西北的关帝庙。3、座落在西南的叶园。4、座落在荷池北的荷芳书院。5、假山、曲桥类景点。其中的荷芳书院最值一提。荷芳书院原是清代河督靳辅所建的清晏园的一部分,清晏园始建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当时手握数大权的河督驻节清江浦:“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后又几经修建,方具园林规模。荷芳书院是清晏园内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兴建,后屡经变故,清晏园面目全非,“唯存荷芳书院”。荷芳书院在苏皖边区政府时期,辟为新华图书馆,后因纪念“四八”遇难烈士,又易名为博古图书馆,近年来重新翻修,复名为“荷芳书院”,门侧楹联仍为旧句: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 以荷芳书院周围,是当年河督游憩之所,碑亭和碑廊就建在此处。从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艰辛和漕运的情况,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历史文物。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淮安市区人,小时候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我们学校总是喜欢带我们去清晏园去春游,那里的湖光山色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但一直碍于清晏园收费,对于我这种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是不怎么去的。好像是上六年级时,清晏园重新修葺了一下,而且不收费了,还比原来大了许多,更加的具有人文气息,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我和我的发小便会在周日结伴去游玩。那里湖水清澈,太阳的光辉洒在湖面,湖面愈加的闪烁。那种美感是我一直所未有过的,繁重的学习压力让我们无暇顾及身边的美好事物。免费过后的公园让我们无比的幸福,使我们的闲暇时光有了更好的选择。在哪里我更加了解了淮安的历史,在那些古建筑的背后有的那么多的感人故事,一草一木都是故事的创造者,它们向我们这些后人诉说着,淮安的悠久的历史。但是淮安的古建筑留下的很少,这些是淮安人不珍惜古代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在社会发展的路途上,知识一味的谋经济的发展,可是却把精神上的财富给丢弃了,一些古建筑被恶意的拆毁了。那些古建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伴随着淮安的落寞而消逝。古建筑给我们警示,我们要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