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珍珠鸟》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珍珠鸟》教学案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共享: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及反思-珍珠鸟教学案例 主题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课堂必然是鲜活的,变化的、动态的。然而,鲜活的课堂有时会让我们遭遇一次次的“意外”。所谓“意外”是指课堂教学中没有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的特点。产生这些“意外”有的是因为学生的生活背景与文本时代背景有很大距离;有的是因为学生个体知识、情感的差异;有的是因为课文的丰富人文内涵,使学生产生反应的多元化;还有的是因为学生的审美差异,如此等等。实践中,我们不能排斥这些“意外”,而应该正视、宽容、捕捉这些“意外”,如果对这些“意外”进行巧妙的引导,可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而衍生出课堂教学的精彩。教学背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中出现“意外”是常有的现象。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离谱”的回答中,敏锐地洞察,冷静地思考,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恰当地处理,挖掘其中的有效资源,才能使课堂“尴尬”不再尴尬,“意外”不再意外,并成为教学知识新的增长点和活力点所在,为学生的学习开拓一番新的天地。在教学冯骥才的珍珠鸟(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时,学生对“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提出不同意见。我尊重学生的看法,引导他们热烈讨论,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的精彩。这让我明白:教学既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又不能放弃教育责任。情景描述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优美的文章,深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课堂充满了诗意。学生深情地朗读“信赖,往往能创设美好的境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我自己也陶醉在所创设的美好意境中,我正准备让学生讨论“信赖,往往能创设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流畅地结束这节课。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课文中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感觉有点问题,我以为它不够真实。我所看到的是一种无奈,而不是信赖”这位学生一说完,其他同学的眼睛全都注视着他。我一惊,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问题,打破了我原先所创设的作者和小珍珠鸟互相信赖的美好氛围。怎么办?如果我止住学生的质疑,就太不尊重学生了,也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就会丧失,我灵机一动,“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来谈谈”。我赞赏道:“这个问题很有新意,请你说说你的依据。”学生:文中说“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从鸟的角度看,我觉得小珍珠鸟,它已经完全失去了逃出鸟笼的勇气,它知道它终究飞不出人类的鸟网-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不少学生点头赞同,我鼓掌说:“有见地,说下去!”学生:从人的角度看,我认为,是人用诱惑的温床把可爱的动物驯服得服服帖帖之后的一种自我陶醉,一种沾沾自喜,人类把对动物的控制、驯服看成是对动物的关爱-这其实是一种“霸道”。这位学生说完,教室掌声一片,这时,我也有了自己的教学思绪,借这一契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我说:“你的思维非常活跃,有见地,说得很精彩,其他同学也可以来说说,只要言之有理”,这位同学的独特想法和我的鼓励激起了千层浪,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课堂异常的活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时迸现出来,学生一个接一个发言。学生1:课文中说天色入暮,珍珠鸟夫妇就再三呼唤小珍珠鸟。他们为什么要呼唤小珍珠鸟回笼呢。因为外部有危险,人类给它们创设了安全的环境,使它们已丧失了野生动物应有的“野性”,它们安然于人类的呵护之下,这是一种乐不思蜀,而不是真正的对人类信赖-这是一种“本性”的丧失。学生2:美好的境界应该是人类还动物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大地、田野、森林才是珍珠鸟真正的家,人和笼中鸟是不对等的、不和谐的。能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赖。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最后学生都以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能看到我的态度。我觉得学生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有创见,但他们似乎又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把人的“真善美”曲解了,把这一切看成是人对动物一种施舍,一种霸道。如任其发展,那么文本的价值何在?我们语文教学的道德价值导向何在?一个新的教学设想在我脑中闪现。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地,肯开动脑筋,非常好,然而我想问大家,如文中小珍珠鸟和人相亲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吗?”问话一出,马上有学生喊出:“有,燕子。”由于都是农村的孩子,燕子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一个男同学自豪地说:“我家屋檐上的燕窝好多年了,燕子每年都会按时飞来又飞去,像个熟悉的老朋友。”另一个同学得意地说:“我家的燕子和我很友好,就穿梭在我的头顶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学生交流结束后,我看看时机已经成熟,我问:“哪句话,最能解释我们人类和燕子之间和睦相处的奥秘呢?”学生们几乎同时喊出来:“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这时下课铃响了,于是在非预设的情况下结束了这节课。案例反思 面对这次意外,我一直在思考:面对学生“出格”的思想,我应该如何应对呢?为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出现“意外”要重视 “预设”“生成”求统一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意外,正充分表现了学生质疑的大胆主动,反映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感受,所以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同时,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该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资源。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平台,同时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目标。我在教学珍珠鸟这课时,学生却对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产生了疑义。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没能“预设”到。而我并没有因为学生的想法“偏离”了我课前的预设予以制止或强加给学生一个观点,而是重新调整了教学流程,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通过发表自我感想,热烈的讨论,发展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达到“预设”“生成”的统一。二、“道德底线”不能丢 “精神家园”要守住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感受、见解,应当相机点拨、匡正,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特别是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尤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应该有的道德底线不能丧失,“精神家园”一定要守住。珍珠鸟一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如果这堂课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带着“人性的伪善”走出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就没有什么可以感动他们了。我组织学生交流人和燕子的和睦相处的事例,就是希望回归文本的写作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功能,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三、意外是把“双刃剑” 巧妙利用是关键意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并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时候,应把握一个度,必须以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本身为前提,正如钱梦龙先生指出的那样:“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之间的契合点,才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否则,它可能使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