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导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导学案 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著有刘宾客集;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写作背景 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3、关于“铭”和“说”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知识链接 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2、用典: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字词解释(名、灵、德馨、鸿儒、白丁、调素琴、乱、案牍、劳形)。2.技能目标: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重点】翻译文言文;【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操(写作目的)。【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一、【自主学习】1、读一读(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陋室铭( )( ) 惟吾德馨( ) 鸿儒( )( ) 调素琴 ( )案牍( )( ) 西蜀子云亭 ( ) 苔痕( )2、小组合作翻译(读重点字译句背诵)(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何陋之有 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典 “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 的情怀。 二、【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 (一)问题出示: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4) 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些?(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本文主旨句? 三、【小结拓展】读一读,论一论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他要是生活在当代,纵然不是“傻帽”,也肯定是个迂腐不堪的社会“弃儿”-落伍者。对此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四、【拓展写作】 仿照课文,写一则铭(生活,学习,上网等),可以用其他韵,如ai、ao、ang等。5、(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4)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文章的开头三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6)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的主旨句是: 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读一读,记一记(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结拓展】读一读,论一论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他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