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最后几年的航天科技.doc_第1页
第三帝国最后几年的航天科技.doc_第2页
第三帝国最后几年的航天科技.doc_第3页
第三帝国最后几年的航天科技.doc_第4页
第三帝国最后几年的航天科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rProjektII性能参数 机长17.3米 翼展14.98米 武器4门MK10830毫米机炮 速度750千米/小时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它的原型He162A战后曾被试飞过的盟军飞行员大加赞誉,认为He162A外型娇小,性能极佳,是当时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如果它能成为Me262的辅助机种并大量生产的话,德国空军确有可能夺回德国本土上空的制空权。 He162改良型采用了新颖的前掠翼构形和V形尾翼,其性能是更加出色。(其前方和侧方视野也比盟军战机更好) 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在设计之初有几种构型,最后敲定的还是前掠翼和方案,采用前掠翼虽也和Ju287前掠翼轰炸机一样可能是出于机体配置,却也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前掠翼所带来的出色机动性能(前掠翼在高速下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在He162这种高亚音速飞机上还不明显)。加上机体轻巧,其机动性能颇为出色。 He162的速度高达870千米/小时,机体小而灵活性高。盟军战机要想在空战中战而胜之可不是一件易事,不过He162载油少而留空时间不足,盟军怕又是要到它的机场上空去守株待兔在二战中所出现的众多飞翼机计划中,Go229是最有希望成真的一种,其设计者进行过大量的飞翼机尝试,所以Go229的设计十分成熟。飞翼机的最大的缺陷是稳定性差,要想改善就需要采用大后掠的气动外形,同时使重心尽量靠前,而229就能满足上述两点。(与此相反的是,美国诺斯罗普开发的XB35和YB49飞翼轰炸机迟迟无法解决飞机的稳定性问题,结果美国人的飞翼梦想就只能等到晚生50年的B2了) Go229有着前卫的外形,其身上可以看到后世B2轰炸机的身影(其实这两者都用相同的挠流片控制法控制方向),可当你知道这架飞机早在60年前就以成功升空,只能让人感到震憾。 借助飞翼带来的出色气动性能航程载弹量升限以及喷气动力所赋予的高速度使Go229几乎有可能清空德国天空的敌机,无奈敌人早以兵临城下。 Go229共有V1V2V3V4V6共5架原形机,V1和V2号机都进行过成功试飞,不过后来V2号机在试飞中因发动机问题而坠毁,就在新的V3号机将要升空时,美军杀到了工厂。除了原型机,当时,德国人其实还生产好了足以造出20架量产型Go229A0的零件。 Go229飞行速度高达99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更达惊人的16000米,作战航程也远达1900千米。这样出色的性能不仅远超盟军当时的一线主力战机P-51野马和喷火,就连英美的初代喷气战机P-80和流星也不是Go229的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Go229独特的外型和木质结构也使其具有一定的隐形特性,试飞时曾让地面雷达失去信号。看来它还是人类航空史上歪打正着的第一架准隐形飞机。 Go229“蝙蝠”的性能参数 机长7.47米 翼展16.8米 机高2.81米 重量空重4800千克全重9800千克 速度最高时速997千米/高度12000米巡航时速632千米 升限16000米 作战范围1900千米1944年7月5日,德国航空部向各大飞机公司发出了关于新型战斗机指标的226/II方案,这次竟标旨在开发出一种性能超越早期Me262的高性能喷气战斗机,梅塞施米特公司拿出的竟标方案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谈到的MeP.1101。 1944年7月24日,MeP.1101的第一份方案诞生了,不过此时的飞机设计还不是十分理想,继续修改的结果就是1944年8月30日推出的第二份方案,此方案比起第一方案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梅塞施米特公司仍认为有继续改进的必要,最后确定的是装有一部Lorin喷气发动机的MeP.1101L方案。 MeP.1101最终方案确定后,梅塞施米特公司于1944年11月10日开始把图纸上的设计变为现实,1944年12月4日,飞机选材工作开始展开,这样到了1945年4月29日,原型机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MeP.1101原定于1945年6月开始第一次试飞,不过德国的投降永远中断了它翱翔天空的梦想。 MeP.1101的外形布局已有50年代战斗机的特点,同Ta183一样也是一架划时代的战机。德国战败后,美国人将MeP.1101残破的机体运回国内,以它为基础开发出了自己的X-5试验机,X-5在美国喷气机早期开发的探索时代所获取的大量宝贵数据,对美国后来的喷气机开发颇有收益。我们将能从50年代朝鲜上空号称“米格杀手”的F-86“佩刀”身上还能依稀看到MeP.1101模糊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MeP.1101的机翼可在地面进行机翼后掠角的调结,共有35度40度45度这3种后掠角可以选择,虽说梅塞施米特公司这么做只是为了确定飞机的最佳后掠角。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MeP.1101也算得上是最早的可变后掠翼飞机了。(注意:MeP.1101的后继型号MeP.1102将可以在空中实现机翼变动,如能问世,它将成为人类航空史上真正的首架可变后掠翼飞机)MeP.1101同Ta183一样也是一架划时代的战机。同时代的盟军没有任何战机能与其比翼,不过随着德国的战败,MeP.1101和Ta183这两种当时最为强悍的战机都无法投入战场,给后世的军武迷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不过就在5年之后,分别拥有MeP.1101和Ta183血统的美苏两国最强战机F-86和米格15在远东的天空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喷气机大空战。两者的表现都极为优异,看着自己的后辈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MeP.1101和Ta183这对喷气战斗机的先驱也无憾了。JuEF132的外型在当时看来相当前卫,其发动机布局与英国50年代的3V轰炸机(勇士胜利者火神)相类似,而JuEF132的整机外型也有苏军50年代的图16轰炸机的影子(其实该机的设计人员全被苏军掳走,对苏联早期喷气机的开发,这批德国人不无益助)和同时代的德国喷气战斗机一样,德国人的超前思维使JuEF132可以使用各种空对地对海制导武器对敌人进行精确攻击,这也是同时代盟国轰炸机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JuEF132是一架划时代的轰炸机,与它同级的美国B47和苏联图16轰炸机在吸收了大量德国技术的情况下都要等到50年代初期才会出现。JuEF132不愧为世界后掠翼喷气轰炸机的先驱。 JuEF132性能参数 机长30.8米 翼展32.4米 机高8.4米 起飞重量65000千克 最高速度93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0300米 航程3500千米1940年初,德国滑翔机研究所(简称DFS)着手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达到超音速飞行。由于当时只有火箭发动机能够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为了突破音障,只有一条可行的办法:设计在高空飞行的新型火箭动力飞机。DFS打算将计划分为3步走:1)研制并测试增压座舱,以便解决飞行员能在高空状态下飞行并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问题;2)进一步寻找出适合超音速飞行时的机翼后掠角度,DFS此时已经获得了亨克尔(Heinkel)P.1068设计方案,从中获取了多种有关后掠翼的资料数据;3)结合以上两部分的研究成果,切实地研制出一种超音速飞机,计划命名为“DFS346”。 为了实现分3步走的计划,DFS决定首先设计一种新型飞机来实现第1步设想,最初的设计代号是DFS54。1941年,德国航空部(RLM)批准了DFS的设计方案,正式给予其DFS228的代号并明确指出,除了进行研究,DFS228还必须是一种高空高速侦察机。 1943年,机身编号为D-IBFQ的首架原型机DFS228V1完工,首次试飞则于1944年末完成,试飞中发现DFS228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高空飞行中副翼的效果差,以及升降舵过于敏感等。但DFS228的整机操控性能还是令人满意的。真正的问题出在发动机上。沃尔特HWK509A-1或HWK509A-2型火箭发动机仅仅只能维持很短的飞行时间,而且在极端高空和极低气温的情况下,火箭发动机的真空管会出现冻结现象。不过,德国人一直在继续开发新型火箭发动机,也许很快就会拥有以甲醇和氧气作为燃料的加热系统,能够在低温状态下稳定地工作。那样地话,DFS228的研制工作就会出现突破性进展,DFS的原先的“3步走”计划也许就能顺利地向第2步和第3步发展。但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这些都永远成为了泡影。 1945年5月,DFS228V2原型机(可能在盟军的空袭中)被毁坏,仅仅只剩下了机身前半部分,DFS228V1原型机则从战火中幸存了下来,并被战后的盟军带回了英国。 DFS228采用了一种十分新奇有趣的飞行方式:它先被安装在道尼尔Do217型轰炸机上形成背负式联体机(还有一种备选方案是将DFS228当成滑翔机由Do217型轰炸机牵引飞行),一同飞到10000米高空后,DFS228的火箭发动机将点火并脱离Do217型轰炸机,依靠其提供的推进力爬升到23000米至25000米的高空。此后,DFS228将保持在此高度飞行到侦察目标上空后进行拍照,待任务完成燃料耗尽时,开始进行远距离滑翔飞行,返回基地。(其实5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也同样是靠着它那极长的机翼进行间段的高空滑翔才能达到那超远的航程,否则单靠机内燃油的话那是肯定不够的) 40年代的DFS228却有着与50年代中期才会出现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一样出色的超高空飞行性能,如能投入实战,它无疑将是当时最为优异的高空侦察机。这在当时是不可能被盟军所拦截的,这也意味着它可以自由的出入敌人的领空,获取当时其它侦察机所难以取得的宝贵情报。(那个有名的U2击落事件要在15年后的60年代初才会出现,可见以盟军当时的防空水平,就算看到DFS228大摇大摆的进出伦敦和莫斯科的上空,他们也是毫无办法。)1944年,为了应付日益强大的盟军特别是苏军强大的装甲洪流对德国本土的威胁,德国开始了新一代对地攻击机的研制,名为Unnamed的新型对地攻击机是为了接替老旧的亨克尔Hs129攻击机,设计思想就是利用强大的火力和自身厚重的防护装甲在低空猎杀敌军坦克(这一点与后世A-10攻击机的作战设想完全一致),Unnamed的外形也许不像其它一些德军末日战机那样前卫,可却是极为适合低空攻击这种风险极大的任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航空设计师们在该机身上投下的苦心和努力)。可惜朝闻夕死,一切都晚了。Unnamed拥有对地攻击机必备的厚重装甲,其拥有的“开罐”利器也十分不错,其标准反坦克兵装备Mk10330毫米长身管机炮(性能优于Me262上的MK108),也可以换装更大的足以击毁苏军新式重型坦克的50毫米以上火炮和各种反坦克火箭和炸弹,如能问世,它将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对地攻击机(怕是没有什么盟军坦克能躲过它的“鹰爪”) Unnamed攻击机性能参数 机长11.85米 翼展14.6米 机高3.85米1944年秋,就在V2导弹刚投入战场不久。世界著名的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向希特勒提出了新型的远程弹道导弹开发计划,新型导弹的射程预计可以达到美国东部,是德国赖以威胁美国的秘密武器。 据此开发的新型导弹代号A9/A10(V2导弹的代号为A4),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两级火箭,其射程超过5000千米,足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重要城市纽约和华盛顿。不过由于难度过大,A9/A10的开发并不十分理想,1945年1月8日和1月24日,A9的两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德国人本想对火箭继续加以完善,不过兵临城下的形势使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冯.布劳恩在战后被盟军带往美国继续从事火箭开发,这位“火箭男爵”可是世界宇航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用的“土星”系列运载火箭,也同样是这位男爵手中的杰作,可以说,我们从人类踏上月球第一步的脚印背后,依然能够看到冯.布劳恩那伟大的身影S?ngerSilverbird可说是生错了时代的优秀产物,其身上所体现的优异设计和其所代表的超前思想远超他国50年以上!虽很难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获得实现,但在科技远不如现代发达的60年前,当时的德国科技人员竟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拿出与远在100年后的21世纪中叶才能投入使用的人类未来新锐兵器不谋而合的S?ngerSilverbird。其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将永远受到后人的赞赏。在一具巨大的灰色火箭助推器的前端,有一架外型流线美观的白色飞行器,在60年前,它的外型是那样的前卫脱俗,几乎不像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其身上完全看不到当时其它二战飞机那种陈旧的身影,其实不仅仅是外型,当你们了解了它的作战设想和技术特点后,就会了解这是一件真正超时代的伟大作品,它就是二战德国末日科技的最高杰作S?ngerSilverbird空天轰炸机。正是这帝国卓越的大脑,成就了10年之后美国的霸权WeserflugP.1003/1倾转旋翼机的设计思想与半个世纪后的V-22“鱼鹰”完全一致,与我们前面所看过的那架有“元祖A-10”之称的容克斯Unnamed新型对地攻击机一样,WeserflugP.1003/1无疑也是一架超时代的先进机种。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倾转旋翼机将是未来战争的主力机种之一,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联想到德国科技人员竟然早在60年前就有如此远见,不得不使我们对当时德国科技人员的智慧深感敬佩。 倾转旋翼机的主要特点就是兼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两者的共同优点,但也正是这点,它的研发难度要大大高于直升机和普通固定翼飞机。这种飞机的机翼转动部位结构比较复杂,而在飞机起降的飞行状态的转换阶段的机体控制则更不容易,今天配有先进飞控系统的V-22“鱼鹰”尚且屡屡坠毁而不能大量投产,放在科技水平远不如今天的60年前,那就更难了。 虽然德国科技人员的超前思维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而难以实现。不过他们这种在科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则受到了后人的一致肯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所有在科学探索上勇于创新的人们,都将受到后人的尊敬。 在之后介绍的德国秘密武器身上,我们还将看到德国科技人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当人们最后看到德国末日武器的最高成就时,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WeserflugP.1003/1性能参数 机长8.3米 翼展11.0米 机高3.1米 机宽1.15米 推进器直径4.0米 最高速度650千米/小时自1942年一项拟将老旧的Fw190战斗机改装为喷气战机的尝示失败后,福克。武尔夫公司的天才设计师谭克博士的设计部门立刻开始了一项的基础研究,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的技术发展水平,这项研究有两个方案,核心都是围着两个小尺寸单发重装甲喷气战斗机项目。其中一个发展成为我们上面提到的He162“火蜥蜴”,而另一个就是现在所说的Ta183。 项目自1943年出现该系列的第一个方案,但并不十分理想,直到1944年1月第5版设计中谭克博士放弃了走传统气动道路,他设计了一个具有大后掠薄型机翼以及带有后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飞机方案,Ta183的基础已经在图纸上出现了。 为了稳妥比较,在第5方案后有推出了与同期英国德哈维兰DH100”吸血鬼“喷气机类似的第6和第7方案,不过皆不敌第5方案而遭废弃(这件事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同为喷气先驱的英国,在先进喷气机的气动布局开发上还比不上德国,就更不要说当时的美苏了) 第5方案在44年被正式命名为Ta183,到战争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