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_第1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_第2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_第3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_第4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一、培训时间xx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教学重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教学过程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 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 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 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 第 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 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 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 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 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 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 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 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 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 如矮抗 58、周麦 16、 18、 20、22,百农 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 xx、花培6号、众麦 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臵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 23、9023- 9、郑麦 8976、新麦 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 行距配臵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 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 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 行距配臵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 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 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 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 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 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 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 播前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 地下虫严重的地块,特别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撒垄头。 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虫。 补充教材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 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水分和植株养分过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季易造成冻害。 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 早播和晚播会影响小麦品质。 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尽量适期播种。 一般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8-14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 据此推算当地的适宜播种期,抗寒性强的品种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种取下限。 一般而言,在我县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适量播种每亩基本苗要根据情况掌握。 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315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710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57公斤。 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1.21.5寸)为宜。 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难以形成足够的群体;过浅,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易失墒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 因此要求严格掌握播种深度,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播种规格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种子处理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并用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 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 没有种衣剂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也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 冬前管理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 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 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 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 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中耕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3、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 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 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 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 4、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 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 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春季管理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 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 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 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