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测试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希望你沉着冷静,让智慧在笔尖流淌,用细心为成功奠基。祝你成功!题号基础知识运用 文言文现代文作文卷面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4分)(一)写字、注音(4分)胆qi ( ) n( )待 姮( )娥 jn ( )记睥n( ) 犀( )利 qng( )口 鄙夷( )(二)诗文积累 (10分)1、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 。 2、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 4、卜算子 咏梅中写梅不愿同流合污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 , 。 5、明月几时有中秋之夜,浩月当空,独自在家的你,想表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美好的祝愿,你会想起苏轼的-_,_ 两句。二、古文阅读 课内阅读(一)(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走送之( ) 援疑质理( ) 俟其欣悦( )7.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8.填空回答。(2分)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9.你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阅读文段(二),回答下列各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加点的单字(2分)骈死于槽枥之间( ) 虽有千里之能(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马者( )2、翻译下列句子(4分)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1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 _”,将人才比作“_ _”,而以伯乐喻指_ 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 _ _。(3分) 5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根据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三、现代文阅读 (一)美丽乌龟(14分) 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鸟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竞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二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 (2分)2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 (4分)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 的感悟。 (1分)4.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1分)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2分) 6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慨。(4分) (二)学会谅解(12分)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能;谅解是,能。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答:2、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3、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答:4、如果将第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答:5、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答:谅解是,能;谅解是,能。四、作文(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要求:1、思路清晰、叙事完整,能突出战胜的过程 2 、600字以上附加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