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docx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docx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docx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鹬蚌相争(北师大版)教学设计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宁敏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2对照译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3理解寓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 导入1.出示螳螂捕蝉。因为面对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国君,所以这些谋士就不能横冲直撞地对君王提出反对意见,而是常常拐弯抹角地假托一个故事来达到说理的目的。西汉的文学家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谋士们劝说君王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寓言就出自其中。2.谁能说说寓言的特点?所以学习寓言就是要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对于寓言来说,故事仅仅是假托的对象,通过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我们还要明白其中的道理。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我们在三年级就学过,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但是今天却换了一种形式出现。全文只有59个字,可正是这几十个字却制止了一场战争,可谓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现在就让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二、读文1.指名读,读准字音。鹬 曝 箝 即 2.读出节奏。3.读出古文的韵味。4.鹬蚌是如何争的?a语言 指导朗读b动作5. 文白对照阅读,说说古文的特点。6. 指导背诵。三、明理1.小小调解员:如果你就在鹬蚌相争的现场,你如何规劝争斗的双方?2.出示原文: 在战国时期,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 说说在这个故事中谁是鹬?谁是蚌?谁又是渔翁?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赵惠王是一只很聪明的鹬,他知道是他是强者,是主动制造事端的一方,所以当蚌即燕国托人来调解的时候他主动地作出了退让。鹬蚌相争,秦国这位渔翁自然也没有得利了。3.理越辩越明:争还是不争? 老子通过大江大海能容纳百川的道理,阐明了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四、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