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鸦片战争前后鼓浪屿建筑风格的演变The Evolution of the opium war and the Gulangyu Islet architectural style姓 名: XX 学 号: XXX 系 别: 历史与社会学系 专 业: 历史学 年 级: 10 史本2班 指导教师: XXX 2014年月日II摘 要鼓浪屿,这个位于厦门西南方位的小岛,是闻名于世的“博物馆”。不只因其悠久的钢琴文化传统,更因这里密集分布着闽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我将采用田野调查与地方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鼓浪屿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参观岛上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发现鼓浪屿建筑风格的演变与鸦片战争之后各国纷纷设立的领事馆等有密切关系并且对鼓浪屿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词:鸦片战争;鼓浪屿建筑;原因;影响AbstractGulangyu Islet,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Xiamen area less than two square kilometers, is famous for its long piano music and culture in the traditional island. Here, the traditional southwest CuO residents and Western classical revival style, art deco style, verandah colonial style, Xiamen style buildings dotted decoration. The design style of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garden, known as the museum said.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Gulangyu Islet a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by visiting the island, the distinctive architecture and interviews with local residents, after the discovery of evolvement of Gulangyu Islet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he Opium War countries established consulate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Gulangyu Islet.Keywords:The Opium War;Gulangyu Islet building;Reason;Influence.目 录中英文摘要(I)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1)(一)鸦片战争基本情况(1)(二)鸦片战争对厦门的影响 (2)二、鸦片战争前鼓浪屿的建筑风格(2)(一)鼓浪屿概述 (3)(二)到鼓浪屿看红砖厝(4)三、鸦片战争后鼓浪屿的建筑风格(一)万国博物馆- ( 4 )(二)风格变化的缘由- ( 6)(三)风格变化对鼓浪屿的影响-( 8)三、小结(8)参考文献 (9)致谢 (10)II学界关于鼓浪屿的研究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当前学术界关于鼓浪屿建筑的成果颇丰,但有较为深入研究多是一些建筑装修特点(比如殖民式外廊建筑),对于鼓浪屿建筑风格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演变深入研究相对而言还是较少。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地参观鼓浪屿岛上的现存建筑,发现鼓浪屿建筑风格发生的变化与列强纷纷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而且与侨民也有密切的关系。一、 本课题研究大背景184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标志着中国由古代跨入近代社会;中国封闭的国门被打开。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中英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个条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被开放之后的城市会发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以厦门的鼓浪屿为例,通过建筑的演变来看这战争给鼓浪屿建筑带来的演变。(一)鸦片战争基本情况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为了扩大其国外市场和寻找更广阔的原料产地,正值这时候内外矛盾重重的中国首先被英国瞄上。总而言之,这场被后世称之为“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至于为何被称之为“鸦片战争”,被冠以“鸦片”一词也是有其缘由的。众所周知,从十七世纪末起中国与外国通商的大门就被打开了。但是,中国的自然经济有很强的抵抗性,所以应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棉纺织品在中国并不能畅销。而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茶叶和丝织品却在英国有着很好的市场反应。因此,为了扭转这种贸易上面的逆差。需要一个“敲门砖”,这个“敲门砖”就是鸦片,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直接漠视中国的禁烟法令,用武力的方式不断向中古走私鸦片,进而使中国民众变成了“瘾君子”,而它也从中国抢夺了大量的白银。然而。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四年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到6月25日结束。林则徐此举重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因此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这场以殖民地野蛮入侵为实质的鸦片战争。至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在鸦片战争爆发的这段期间中国军民都进行了勇敢的回击,也给予了英国侵略者重重的惩罚。但是,由于内部清朝统治者腐朽反动,他们害怕奋起抗英的人民群众比外国侵略者更为厉害。在琦善、奕山等重要臣子根深蒂固的反动思想“患在内而不再外”,“防民甚于防寇”的指导下,所以在中英战事中节节败退,最终只能以签订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来结束这场战争。1图1: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双方签订条约(二)鸦片战争对厦门的影响一八四年七月二日,英国侵略军到达厦门海面,派“布朗底”号侦查形势。之后英舰开炮,但是这次英国舰队的无理开炮,终因为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而没有达到成功,最后只能“扬帆而去”。到了1841年八月二十五日黄昏时刻,英军驶至厦门青屿口门。到了八月二十六日,下午一点左右,英军左分队首先开炮进犯鼓浪屿,右分队则进攻厦门沿岸炮台。在厦门之战中,中国士兵的表现是勇敢的,防御布置也是较为良好的。但是由于颜伯焘的战略错误,最后导致在八月二十六日一天,厦门和鼓浪屿失守。鸦片战争失败的结果,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其中提到厦门的条约便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便是一八四二年八月的中英南京条约。在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准英国人民带同属眷属,侨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即所谓后来称之的“通商口岸”,通商马头或条约口岸。鸦片战争的结果,给予厦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展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剥削与压迫的序幕。2二、鸦片战争前的鼓浪屿建筑风格(一)鼓浪屿概述鼓浪屿,孤悬在厦门的西海中,宋元时期称“圆沙洲”,明代始称鼓浪屿。乃是因为岛的滇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成年累月被海潮扑打,中间冲刷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边碧波扑打岩洞,发出如敲鼓的声响,人们就形象的形容它为“鼓浪石”,鼓浪屿的名字也就是由此而来。宋代,有一李姓人氏在鼓浪屿岛上进行开发,捕鱼晒网,耕作生息,之后繁衍兴旺,逐渐形成“内(李字的厦门话谐音)厝港”,现在的“内厝港”是鼓浪屿的一条街。元代时期,厦门设立“千户所”,并在鼓浪屿当地设有兵员守卫。明初,厦门设立“中左守御千户所”,鼓浪屿开始设立讯口,建有墩台,派兵防守;明末,郑成功为了“反清复明”在鼓浪屿屯兵无数,训练水师,建有“龙头寨”,寨门到现在依然保存着。清初,清政府又在鼓浪屿设立了鼓浪屿澳,作为厦门五大澳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厦门设立闽海关正口,鼓浪屿设青单小口。这时的鼓浪屿已经是相当繁荣了。3(二)到鼓浪屿看红砖厝 通过鼓浪屿导游林贵珍了解到了以前鼓浪屿鸦片战争之前的建筑形态特征。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鼓浪屿曾长期只是一座人烟稀少的孤岛,一直到宋元时期,逐渐被称之为“圆沙洲”,明初年才开始有了“鼓浪屿”名称。唐代厦门开发之初,有陈氏先民于建中二年(781年)举家300余口迁居岛上,有句诗可以形容。“始登岸,宫室未建,托足茅舍”。可见当年厦门的开拓者初上岛时,住的就是后代闽南人常称的那种“草寮”。在鼓浪屿岛上至今保留着较为完好的清代“大厝”,当为鼓浪屿中华路23号、25号,及其后面的海坛路33号、35号的“四落大厝”。其外围有粉墙,正门建有木结构亭式门斗。围墙内用红砖铺的天井种植有花木。围墙的地基条石都用精致细腻的花草图案装饰,屋内的屏风多由镂空的檀木雕刻组成,足可以见识到当时的富丽堂皇。因依坡而筑,前后部分隔以1米左右的石砌层台。其右侧海坛路58号,旧称“大夫第”,现存二落大厝和两排“护厝”,从周围“伸脚”、门墙和庭院的废墟来看,当年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相当大,其后半部“竹林精舍”已被该做地用。“大夫第”内的院落的铺地砖有波澜纹理的浅浮雕,既中看又有防滑的功能。在鼓浪屿现存的所有清代民居大厝的建筑风格大体上都是比较单一的,形态和结构并没有明显差别4。由此可以推断出鼓浪屿岛上早期的建筑大部分是较为因陋就简的居民房。闽南三角洲地区居住的原始居民自然影响到了其建筑的风格。因而,可以看出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之前,岛上的建筑大致与闽南地区(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建筑形式没有多大的差别。图二 鼓浪屿岛上民居图、三、鸦片战争后鼓浪屿的建筑风格(一)万国博物馆鼓浪屿岛上风景秀丽动人,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适宜居住。在这个总面积为1.78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分布着重峦叠嶂的山丘,与奇峰耸立的日光岩顾盼成趣。在花草树木的衬托之下,岛上种类繁多的建筑物显得千姿百态,井然有序。在鼓浪屿这里分布着具有显著欧美风的楼堂,有近现代中西式样又带有南洋情调的别墅洋房,也分布着闽南传统风格的古厝建筑群。一些普通的现在的居民楼房也可以窥探出其中包含着欧美和南洋的建筑艺术格调。纵观整个鼓浪屿,可以体会到其魅力的自然景色和浓厚的人文景观互相交映,让人流年往返。因此,鼓浪屿素来被赋予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声誉。我通过参观整个鼓浪屿,然后对岛上标志的建筑物进行风格上面的分类,一下一一呈现。1 教堂建筑鼓浪屿是基督教的福音最早传达的其中一个岛屿。在1842年2月,美国的归正教会的宣教士雅裨理来到了鼓浪屿进行基督教思想的宣传。在这一百年不到的时间里,这座小岛不断有传教士纷纷来进行传播福音,这些教派包括新教底下的各个分支,天主教以及华人自己创立的教会。而作为教徒聚集的“大本营”教堂,纷纷建立起来,成为现在鼓浪屿岛上的建筑奇葩。较为代表性的有天主堂,它是由西班牙多名我会传教士马守仁在罗马教廷的任命之下,把法国的领事馆改建为主教楼,建筑风格以哥特式风格为主。以及被称之为鼓浪屿岛上最早教堂的“协和教堂”,原名是“国际礼拜堂”,是1863年,在鼓浪屿的外籍基督教人士美国的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差会、英国的长老会合力捐款建成的。还有由厦门中华基督教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信徒联合建立的“三一堂”,“三一堂”还在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除了这三个教堂,“福音堂”和“复兴堂”也是著名的教堂式的建筑。图三天主教教堂图四协和教堂图五三一堂 2 领事馆建筑厦门第一个外国领事馆:作为鸦片战争的获胜方,英国在1842年占领鼓浪屿之后,在1843年11月2日设立领事事务所,但是刚开始英国领事馆并不是在鼓浪屿而是在兴泉永道衙署(今厦门市图书馆),到了同治年间英国领事馆才搬到鼓浪屿。鼓浪屿原英国的领事馆建筑是三层的红砖楼,用四角的砖头入石。整个结构呈现出严谨的风格,设有落地门窗,下图的宅院就是鼓浪屿早期典型的殖民地建筑风格的一个代表。它建立于1870年前后,是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厦门成为五个被开放的港口之一的一个产物。弹丸之地终成各国领事馆:在鸦片战争之后,1856年英法联军又发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这时候正在用尽全力扑灭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采取的是不抵抗的政策。因此英法联军又成功打赢了这场战争,清政府在谈判桌上面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牛庄等十几个城市被作为商埠被迫开放,而且外国人也由这两个条约又获得了在中国进行传教的权力。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美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相继踏入鼓浪屿,并且设立了属于它们本国的领事馆。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战火刚刚在厦门这座城市褪去的时候,美国政府就趁机派哥伦布来到了厦门,在鼓浪屿的田尾球埔设了“交通邮政办事处”,由哥伦布代行领事职务。到了1865年,这个办事处被升级成为了领事馆。也就是现在的美国领事馆,不过1930年美国领事馆有经历了一次重建。5图六美国领事馆位于鼓浪屿鹿礁路的日本领事馆,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用强盗的方式占领台湾之后又在1896年,强行要求清政府允许其在厦门设立他们专管的租界,之后日本派上野专一到厦门担任领事,之后建立了英国领事馆。因为当时英国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因此日本就专门选择在最靠近英国领事馆的鹿礁路26号,虽然这栋建筑是由中国的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所以建筑的主体是采用英国的建筑风格但是屋顶则是中国的风格。图七日本领事馆 在中华路的5号是原荷兰领事馆的旧址。19世界时期,荷兰在鼓浪屿设立了领事馆,之所以设立的原因是为了在招募劳动力,因为这时荷兰在苏门答腊和日里开辟的烟草种植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荷兰领事馆具有浓厚的北欧风格,现在这栋房子还保留着它原来的历史面貌,虽然他的底楼有经历了改建但是依然折射出了它曾经的历史沧桑感。图八荷兰领事馆 除了上面讲述的四栋比较有代表性的领事馆建筑还有其他国家的领事馆比如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殖民地国家遗留在鼓浪屿的建筑奇葩。这些建筑都是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混血”产物。它们是东西方建筑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3、别墅以前传统的闽南古厝慢慢被独立式二三层高的别墅取代。从鼓浪屿现在分布的众多独立式的别墅中可以轻易发现,和闽南式的古厝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于外部形态、体积及造型风格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它基本的平面装饰和传统的闽南式古厝布局局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如许春草宅,整座住宅朝做东朝南,是用砖堆砌而成的两层式小楼,原来许春草堂是用木质结构建造的,但是后来由于气候的影响,进行改建,换成了混凝土结构。从整体的布局和结构上面来看许春草堂依然是跟闽南古厝有着很大的相似点的。但是很大不同的是,整个房间的宽度有了大大提升,左右两卧室的数量也比之前闽南古厝的卧室有了增多了,中间大厅的深度也相应增多了。最为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间房的门都不低于三个,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却增加了通风透气性能。从外观上看,这些别墅是采用四个坡的屋顶,外面墙壁是用红砖与白石相间装饰,用琉璃瓶作为装饰的栏杆,经过特别处理的是房子的正面即面向东南方向大海的方向,而房子的背面与侧面则没有特别强调。除了平面布局上根据闽南古厝的基本布局设计别墅的平面功能外,在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现在的鹿礁幼儿园曾是一座华侨的公馆黄荣远堂。这座大型的别墅的平面让人觉得似乎堆成的感觉,抛开一些为构图变化所做的小曲折外,基本的平面布局结构依然为闽南大厝式的格局,中间部位设置为为大厅,大厅的两侧作为四个前后卧室的布局方式。除了这个基本的结构外在外面设置了围廊,而且前面还有半圆结构的门廊。这些都可以被看做是在闽南民居风格上面做的演变以及发展。总体上从在鼓浪屿住宅大量调查研究的础上,发现这种以闽南传统民居式,周围外加走廊或天台、阳台的设计风格在鼓浪屿上是很普遍的情况。图五:鼓浪屿别墅(二)鼓浪屿建筑风格变化的缘由 关于鼓浪屿的建筑出现的建筑奇葩情况,我将从战争、居民和政府、西方建筑思想的传入等几个因素来进行解析。1、战争因素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被英、美、日、德、法等帝国主义所侵略的中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的建筑奇葩。在这些城市里面遗留下来的建筑风格被称之为“殖民地风格”建筑。根据侵略国家的不同,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留下了不同的的建筑痕迹。如德国式风格的青岛建筑,俄罗斯式的哈尔滨建筑。而在同一个城市中,不同国家所设立的的租界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厦门的鼓浪屿,因为其先后有几十个国家来此设立领事馆,割占地盘,这些侵略国家在各自的领地中建造领事馆,所以鼓浪屿出现了形式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在厦门因为南京条约的签订之后成为通商口岸,外国殖民主义者趁机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者暂居。而鼓浪屿成了他们在沿海地区择地发展的首要优势地点。鼓浪屿有着良好的地理、气候和美丽的自然风景条件,极其适合居住。因而,一直到现在为止,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型建筑,当时外国人最先进驻鼓浪屿,首先是租用居民房,行使管理教会、学校、医院等各方面的权利,等到他们实力发展时候、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但是,最大量建筑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目前许多已经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因此,鼓浪屿上建筑的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大量外国者的入侵带来了新的建筑风格。2、华侨、富人、本地军民建筑西式洋楼在鼓浪屿的建筑群中,不只有外国侵略者盖的洋房,也有很多归国华侨从国外归来带入的东南亚式样,也有很多当地人模仿洋人所建的房屋。数十个国家各自建造的别墅,这本身就增加了鼓浪屿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表现出多种风格和形式的折衷。在这些建筑风格中,大多数的建筑风格都是低层庭院式建筑,而且这些建筑建造的时间都是在本世纪初或二三十年代。这些外国建筑主要受欧、美、东南亚等国建筑风格的影响,但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房屋的建筑材料一般选用当地的石材或红砖,讲究材料、造型特别,布局较为合理,且在外部设计上多采用圆拱形回廊、清水红砖、红瓦坡折屋面,并用柚木楼板、花砖进行铺地,用栏板铺以奇异精致的琉璃瓶花格。在整个建筑的各个方面都用精雕细刻的罗马式大型圆柱和结构造型迥然不同的多个坡面的屋顶。有的建筑模仿的是古代宫廷式建筑结合西欧建筑造型,形成外形特别、屋檐线条独特的折衷式建筑风格。这些称之为纯粹“折衷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物有美国领事馆及八卦楼两幢建筑。3、政府因素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并不是所有都是保留着其原来的面貌。在解放战争之后,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政府的参与改造、重新装潢,有些原来的建筑物已经被改造成为公共性场所。比如,本来的黄家别墅被改为鼓浪屿宾馆;本来的西林别墅被改为郑成功纪念馆;本来的特大型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被改为厦门市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被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风格经过几次刻意的装潢、改造,已经改变成造型、功能齐全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4。4、中西折中风格的影响 在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之间出现了流行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这种折中主义可以理解成任意模仿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究固定的形式,注重纯粹的形式美。鼓浪屿建筑风格的折中包含的实际上是两方面的折中,即设计思想上的折中和建筑装饰手法上的折中。比如在这个阶段,鼓浪屿建筑中柱子的形式与装饰手法开始趋于多变性,在建筑中很多结构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特征。例如位于鼓浪屿福建路40号的海天堂建筑群的主楼就体现了东西方结合的建筑元素。柱子整体造型类似古希腊的科林式柱,柱头细部则应用了中国古代神兽图案麒麟。5(三)建筑风格变化对鼓浪屿当地产生的影响1、西洋风传入鼓浪屿 在英军攻打厦门、占领鼓浪屿的同时,外国传教士就来到鼓浪屿“拯救”灵魂,灌输基督“福音”。基督教会初创时期就在厦、鼓创办识字班、学堂,推广闽南白话字,之后又在鼓浪屿办起一批教会学校。从广义上说,这些学校从事的不外是基督教的说教,并没有传播西方的先进文明。但是他们采用西方的教育体制,给当地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对日后新旧学的转型也发挥了作用7。所以可见列强在占领鼓浪屿之后给鼓浪屿的教育制度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也是在建筑之外给鼓浪屿带来的一明显的变化5。2、出现一轮新的建设高潮鼓浪屿真正的市政建设高潮是华人经济和文化来时有所发展的租界时期。当时由于近代化厦门港市的建设,吸引了很多的海外华侨归国。在鼓浪屿岛上现存的1100多栋的近现代的建筑绝大部分建于租界时期,70%以上是旅居东南亚以及欧美、日本的华侨或漳、泉两地的富商所建,这些业主大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房屋销售代表
- 装修管理流程图
- 固定资产会计年终总结
- 江苏省镇江市部分学校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实验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滕州市业水平考试数(基础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商场内员工培训
-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教师年底工作总结
- 年会展部工作总结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 安徽省电气试验收费标准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课件
- 小古文《放风筝》课件
- 污水化验培训课件
- 《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制定》
- 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名录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表完整优秀版
-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感官、大脑与认知》教育教学课件
- 电生理发展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