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主题突破六 从专制禁锢下的思想到近代西方的人文思想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主题突破六 从专制禁锢下的思想到近代西方的人文思想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主题突破六 从专制禁锢下的思想到近代西方的人文思想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主题突破六 从专制禁锢下的思想到近代西方的人文思想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主题突破六 从专制禁锢下的思想到近代西方的人文思想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突破六从专制禁锢下的思想到近代西方的人文思想 框架建构 主题讲解 提升训练 框架建构 主题讲解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后期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其核心思想是 仁 和 礼 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他们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 汉代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兴起 自汉武帝时代起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其地位的上升 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3 北宋儒学家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开创了理学 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4 明末清初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 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 否定帝权等主张 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在西方思想史上 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约公元前5世纪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 第二次是14 17世纪的文艺复兴 第三次是17 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 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由产生 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 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 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 1 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马丁 路德等人进行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 批判神权统治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 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提升训练 一 选择题1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位伟人 下列对两人思想共同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强调人要有一定的美德b 都提倡中庸的思想c 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d 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解析 a孔子强调人应该有 仁爱之心 苏格拉底强调 知识即美德 故a项正确 孔子的思想中有中庸成分 苏格拉底的思想中没有 故b项错误 孔子的思想中强调等级 并不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故c项错误 苏格拉底的思想中没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故d项错误 2 2015淄博月考 易经 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 人文 涵义的是 a 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d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解析 b 易经 中的 天文 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 人文 指现实中的人伦秩序 即通过规范人伦秩序可以实现天下大治 a c d三项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体现了人伦秩序 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以人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地位 故b项错误 符合题意 3 2014龙岩质检 李贽批评道学家说 阳为道学 阴为富贵 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有其他人说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下列表述与这两人的思想有关的是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a b c d 解析 d据 要求凡人的幸福 可知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言论 故同李贽生活的时代背景一样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故 正确 文艺复兴要求打破禁欲主义 高扬人性 而李贽承认人的欲望的合理性 故 正确 两者在客观上都冲击了旧的思想 提出了新的思想 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故 正确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中国并未出现资产阶级 故 错误 d项符合题意 4 2014青岛测试 他有 西方的孔子 之称 马克思评价他是 哲学的创造者 智慧的化身 下列选项属于 他 的言论的是 a 万物皆由水生成 又复归于水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c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 要知道 知识才是美德 d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解析 c从 西方的孔子 智慧的化身 等信息可以判断 他 应是苏格拉底 a项是自然学派泰勒斯的名言 故错误 b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名言 故错误 c项主张知识即美德 属于苏格拉底的名言 故正确 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故错误 5 伊拉斯谟借 愚人 之口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 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 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 抨击愚昧b 倡导平等c 讽刺贪淫d 推崇人性解析 d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 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反映了他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的思想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项正确 a b c三项不符合题意 6 2014成都二诊 如图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 这体现了他 为了给信仰留出地盘 我只得废除知识 理性需要用信仰和想象来补充 艺术应当服务于道德a 对教权主义的眷恋b 对浪漫主义的抵制c 对蒙昧主义的肯定d 对理性主义的反思解析 d康德崇尚理性 追求思想自由 从题干信息看 康德侧重对信仰的重视和推崇道德 这反映了康德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故d项正确 a c两项与史实不符 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二 非选择题7 2014临沂模拟 史学界认为 15 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6 17世纪的中国 时当明中叶以后 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 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 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 双元革命 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 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 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 一方面 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 另一方面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 总之 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判断材料一中的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指的是什么 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 大破大立 的 启蒙运动的 创新 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 第 1 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时间 时当明中叶以后 角度 在文化上 结合所学可以判定其为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第二小问认识类试题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既要看到其具有反专制 给儒学注入活力的积极方面 同时也要看到其思想不成体系的局限 该问结合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影响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第 2 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时间 17世纪 结合所学可知其 思想条件 应与文艺复兴运动有关 第二小问实际上要求回答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第 3 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及所学从启蒙运动批判和提倡的内容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演变历程回答即可 答案 1 因素 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认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带有民主色彩 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 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 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 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 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2 条件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解放了思想 面向世界 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促进了科学革命 促进 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 破除了迷信和盲从 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