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导学案1.1.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导学案1.1.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导学案1.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泾干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导学案学科:高一历史 学生姓名: 年级: 班 级: 组 别: 编写人:米欣欣 复核人:左美宁 审批人: 时间:201. 编号:LS-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习目标】(2min)1、能记住、能说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土地集中现象、水利事业的发展。2、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3、难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预习案(8min)一、 “神农”的传说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地位(一)原始农业1. 规模性农耕经济形成:(1)时间:七八千年前(2)特色:黄河流域种植 长江流域种植 2.神农氏的传说。(1)内容: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教导民众耕作。(2)意义:“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3.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4、地位:(1)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占主导地位。(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一)概况:1、“ ”的原始阶段。(1)代表:原始山林中;西汉时期的中国南方(2)含义:在耕种前 、耕种后 的耕作方式(3)影响:思考:为什么司马迁说南方自然条件好,但仍旧贫穷?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 技术和铁制农具。(1)代表: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就是 。(2)意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 ,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 的实力。3、汉代农耕生产逐渐进步(1)表现: 逐渐普及全国, 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有所改进。东汉时,用两头牛牵引的 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被便于牛耕的 所取代。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4.唐朝时期: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二)影响:1积极作用: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学法指导:1、勾画关键词。2、注意:2.局限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一)中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变迁1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主要类型:历史时期 特征 土地制度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演变:确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废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3)形成原因:铁器牛耕,生产力的进步(根本原因)改革的推动。(直接原因)(二)贫者无立锥之地;(1)反映的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造成的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土地私有制度的出现并得到发展;地主和农民是两个最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3)带来的影响?a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b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C无数小农破产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危及王朝的统治。d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4)尝试解决的方法开明的政治家:a 措施: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b失败原因: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农民阶层:爆发农民起义,提出了“平均”的口号。(代表:明末农民起义)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一)概况:1.赋税制度(1)原因: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 ,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a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 和 有所不同。(如“泰半之赋”)b赋税的名目很多:田亩税和人头税(主要形式);杂税;各种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等(3)意义: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 的主要来源。2、沉重的力役;(1)含义: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形式:一是为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而服事徭役;二是服兵役三是各种杂役;(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二)恶劣影响1.沉重的赋税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往往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2.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3.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1、水利的地位: /2、水利著作: ; 3、水利建设成就:(1)大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据说他平息了洪水,发展了 (2)战国时期, 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 工程(3)汉代,关中地方 具有合理的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关中农民创造了“ ”。 治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使黄泛地区广袤的土地得以重新耕种;其他地区咳修筑了许多 。4、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时期: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2)宋代时期:水转翻车。(3)明清时期:风力水车。课堂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探究案(25min)【探究要求】独学:独立完成探究案 群学:组长搜集组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质疑。小组讨论确定展示方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3)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检测案(8min) 检测案要求:1、独立闭卷完成。2、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阅、纠错、赋分。1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