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doc_第1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doc_第2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doc_第3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doc_第4页
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对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总体情况、选择倾向、教师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发现:不同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时间设置不同,角色游戏的内容有明显的性别与年龄差异;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时价值定位不同,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与依据也不同;教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方面不仅水平较低,而且存在权威、伪装游戏者、惯常模式对游戏的破坏。依据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现状;指导一、前言角色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角色游戏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达到比较高的状态。然而,在近几年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角色游戏却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在幼儿园的受关注程度与日下降,许多幼儿园只在区角开设简陋的娃娃家作为角色游戏的场所,或将角色游戏作为某个活动的穿插部分,更甚者有些幼儿园已经不再开展角色游戏了。实践中的角色游戏处在了“可有可无”,甚至“冰点”的位置上。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幼儿园观察及与幼儿教师访谈,对目前角色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着重从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总体情况、价值选择、教师指导这三个方面对角色游戏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些策略与启示。二、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1问卷编制本研究采用结构型与半结构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问卷,其中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半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为辅。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调查对象中进行了试测,问卷回收之后,针对初试中被试的反馈,对问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2调查实施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10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1份,有效回收率为83.89。幼儿园的调查范围,按幼儿园级别来分:市甲级园(9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6.29),市乙级园(3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2.52),市丙级园(2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57);从性质上来看,公办园(6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42.38),民办园(2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8.54)、企业园(3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0.53)、机关园(2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8.54),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技术进行统计处理。(二)观察记录随机选取一所甲级幼儿园的小、中、大各一班为观察对象,在该幼儿园的“社会一条街”2进行深入观察18次(小、中、大班各6次),观察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幼儿的表现,在观察过程中用观察记录表和数码像机详细记录游戏的整个过程、教师的指导情况及幼儿的表现。游戏结束后,将观察记录和摄像机拍摄的内容进行整理、编码、分类并对其分析。(三)访谈记录选取市甲、乙、丙级三所幼儿园,对该园的幼儿教师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目标定位、价值选择、指导方式、对角色游戏的满意程度和目前开展角色游戏的状况。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最后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三、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现状及分析(一)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总体状况1、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时间不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不同类型幼儿园设置固定的角色游戏时间不同。公办幼儿园中54.69班级设有固定的游戏时间,机关幼儿园中有固定角色游戏的班级占42.86,企业幼儿园中有固定角色游戏的班级占41.93,而民办幼儿园最少,仅占10.71。(2)不同类型幼儿园进行角色游戏的时间长度不同。具体见下表3-1。表3-1 不同类型幼儿园一天中进行角色游戏的时间幼儿园类型15-30分钟30-45分钟45-60分钟60分钟以上公办46.8639.0614.060民办32.1467.8600企业64.5229.036.450机关42.8625.0032.140从表3-1发现,目前幼儿园一天中进行角色游戏的时间都较短,开展角色游戏时间超过60分钟的幼儿园几乎没有。2、幼儿园角色游戏内容的性别差异观察中笔者对不同性别幼儿选择角色游戏区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此进行分析。见表3-2表3-2 男女幼儿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差异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和F值显著性水平军营组间406.1251406.125361.000.000组内6.75061.125总体412.8757理发店组间21.125121.1255.337.060组内23.75063.958总体44.8757超市组间45.125145.12525.186.002组内10.75061.792总体55.8757医院组间128.0001128.00076.800.000组内10.00061.667总体138.0007餐厅组间2.00012.000.889.382组内13.50062.250总体15.5007娃娃家组间200.0001200.00088.889.000组内13.50062.250总体213.5007表3-2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六个游戏区域中,军营、超市、医院、娃娃家这四个区域的显著性水平sig值都小于0.05,其中军营、医院、娃娃家这三个区域的显著性水平等于0.000,表明男、女幼儿在选择游戏区域时,存在极强的性别显著性差异。而在理发店和超市的显著性不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游戏区域里的角色本身就不存在性别差异,如:售货员一职就比较中性,男女幼儿都可扮演。以下用条形图就男女幼儿对这六个游戏区域的选择情况进行描述。图3-1 不同性别幼儿选择角色游戏区域的情况从图3-1中可以发现,性别不同的幼儿在选择区域的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根据图,将男、女幼儿选择内容的人数按高到低进行排列,具体如下:男孩:军营超市餐厅理发店娃娃家医院女孩: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餐厅超市军营男孩参加“军营”的人最多,因为他们喜欢扮演强有力的超级英雄的角色,打打杀杀、喜欢冒险;相反,女孩则倾向于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模仿日常家务和抚育孩子的任务,因此,女孩参加最多的游戏区域是“娃娃家”。3、幼儿园角色游戏内容的年龄差异表3-3 小、中、大班幼儿选择角色游戏区域的情况区域班级军营理发店超市医院餐厅娃娃家小班人数(N)231013121420百分比()20.7715.3814.6215.3816.1517.70中班人数(N)3191311723百分比()3298957138311.707452445大班人数(N)272019202123百分比()250010.8714.1313.0415.2221.74从表3-3中可以发现,小、中、大班幼儿在选择角色游戏时具有相似之处,处于前两位的都是军营和娃娃家,而在对其它四个区域的选择上则存在着差异性。小班幼儿选择的游戏区域由高到低依次为:餐厅超市医院理发店;中班幼儿选择的游戏区域由高到低依次为:超市医院理发店餐厅,各游戏区域之间的人数有较大的差异,如:选择军营的占了32.98,而选择餐厅的人仅占了7.45;大班幼儿选择的其它四个游戏区域没有较大的起伏,相对来说各区域之间的人数还是比较相近的。(二)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选择倾向1、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价值定位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价值究竟何在?调查结果见图3-2。图3-2 不同类型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价值定位从图3-2中发现,总体上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价值定位相差不大,排在前三位的都是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几乎没有选择达成教学任务这一项。但也有细微的差异:公办幼儿园选择最多的是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占59.38),其次是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占39.06),第三是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占31.25),这三类的选择人数相差不是很大;而民办幼儿园选择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的人数最多(占50.00),其次是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占46.43),第三的是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占3.57),这三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2、教师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来源图3-3 幼儿园角色游戏内容的来源分布从图3-3中发现,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总体的55.63;其次是从教材中选择,占总体的25.17;再次是课外参考书籍,占总体的11.26;最后是其他类,占总体的7.96,其他类包括来源于网络、教师的想法、幼儿的提议等等。3、教师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依据表3-4 幼儿园教师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依据选择依据人数(N)百分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422.51幼儿的发展需要10166.89教师的想法117.28家长的要求53.31从表3-4数据可得,幼儿教师选择角色游戏内容主要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依据,占总人数的66.89。其次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共有34人选择此项,占22.51。而选择依据教师的想法和家长要求的人数较少,分别占7.28和3.31。(三)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观察中征得教师的同意,我们主要利用数码摄像机把幼儿角色游戏过程及教师指导的情况做了全程的拍摄,然后进行回放分析,分析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归类,最后转录成文字形式来表述。具体分两个方面:1、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角色观察发现,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主要有三种角色状态:第一、忽略型。此类教师在幼儿游戏时无所事事,袖手旁观,或将幼儿游戏时间当作自己休息或与其他人聊天的好机会,根本不关心幼儿游戏中所发生的事情。第二、保护型。此类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保护幼儿的安全,防止游戏中幼儿出现冲突或者发生意外状况,她们更关注的是游戏中的安全隐患等,而对幼儿的游戏内容却并不太关心。第三、介入型。此类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游戏,以不同的方式,如角色介入、材料介入、直接介入等方式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这三种类型的教师在观察期间都有出现,忽略型的出现频率较低,只有2次;保护型和介入型的出现频率较高,在每次观察中都有出现。小、中班教师较多属于介入型,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大班教师则多属于保护型,他们会在游戏过程中,来回察看,确保游戏过程不发生意外事件。在与中、大班教师访谈时,他们是这样表达看法的: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能力较强,所以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主选择、安排游戏的进程,教师太多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进程的。2、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据观察,教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上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1)教师的“权威”身份对幼儿角色游戏的破坏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或与教师预先的活动思路产生差异时,教师就会以“权威”身份直接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干预幼儿的游戏。案例13:“娃娃家”的“妈妈”正在做饭。她从“厨房”拿来“菜刀”,对着一个茄子,用力的切着,无论她怎么用力,茄子就是切不开。她直接把茄子放在了锅里,可是茄子又太大了,那么小的锅里,根本放不下。于是她就拿起茄子,把它折成了几段。正好走过娃娃家的教师看见这个情况后,批评了“妈妈”的做法,说:“娃娃家里的东西都是幼儿园的,来这里玩的小朋友怎么可以随便破坏,这样接下来的小朋友就没得玩了,下次不准你再参加游戏了。”“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后,眼泪开始在眼睛里打转,闷不吭声地在厨房里摆弄着玩具,已没有了刚才的游戏兴致。案例中的教师在没有事先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下,就对幼儿的行为予以了否定,从而使幼儿丧失了原本游戏的热情。破坏幼儿园的公物是不好的行为,然而如果教师深入了解一下,就不难发现,幼儿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游戏中困难的能力,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因为游戏中幼儿要把茄子煮在锅里,是真正的做“妈妈”,在烧菜,幼儿是很投入的。作为教师应了解幼儿行为的动机,从游戏的材料、游戏的规则等方面给予孩子指导,或从游戏中幼儿对材料的爱护入手进行引导,而不是以教师的“权威”身份一味地否定、责怪。(2)“伪装的游戏者”4对幼儿角色游戏的破坏随着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组织幼儿角色游戏的时候,开始注意自己的指导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否定了直接指导,而采取了间接指导。也即,教师通过扮演幼儿游戏中的角色,间接地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相比前者而言,这种“指导”无疑是一种进步。教师从一个对幼儿颐指气使的高位者变成了一个“蹲下来”和幼儿对话的人,这的确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但透过表层的现象,我们还是可以看见背后的真实。教师在游戏中不断地建议、提示,试图使孩子跟随她思维的步伐,这变成了一种间接命令。教师实际上并没有作为幼儿的同伴进入游戏,而是成为伪装的游戏者对游戏进行隐性的破坏。5案例2:一次角色游戏中,教师分配完游戏角色后,立即开始进入幼儿的游戏中。她先扮演了一名顾客,来到“理发店”,对理发师说:“你在帮他理什么发啊?要先帮他洗头,才可以理发的。这么多人,我等会再来。”然后来到“医院”,对医生说:“娃娃家的娃娃病了,你快去看看吧。”之后,她又匆忙的来到餐厅:“给我来碗面条!”教师一直忙于各游戏区域中,试图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幼儿游戏的开展与深入,但由于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的角色来指挥游戏,而不是以平等的角色参与游戏,虽然孩子们在她的影响下游戏活动得以展开了,但很多孩子发出了“真没意思”的感叹。上述案例中,教师尽管积极参与到了幼儿的游戏中,扮演着顾客、病人等角色,原意是想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她的行为破坏了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游戏,孩子们不得不跟随教师忙来忙去。自主、自由的操作,愉悦的游戏体验在教师的指挥下消失怠尽。教师在参与游戏之前,既不注意观察,也不注意倾听和理解就冒然介入,行走于各个游戏区域之间,每个游戏区域都有她的身影,都有她的“角色”,但她发出的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既没有与幼儿进行双向沟通,更没有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尽管从表面上看,她是以一个游戏同伴的身份介入,但实际的效果是造成了对游戏的破坏一种隐性的破坏。(3)“惯常模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破坏观察中发现,教师指导游戏时,往往会有一种“惯常模式”,这是由于她们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所形成的。游戏开始前,教师一般是先引导幼儿回忆游戏经验、复述游戏的规则,然后了解角色的分配,再细致强调各游戏区域应该怎样操作,唯恐幼儿不会玩或玩不出教师所希望的情节和效果来。游戏结束后,教师也要引导幼儿一起分析讲评游戏,在讲评中把希望孩子获得的东西直接或间接告诉幼儿。教师忽略了幼儿对游戏过程的体验,忽略了幼儿的游戏角色经验和能力,同时,惯常模式也侵占了幼儿的游戏时间,幼儿游戏的主体意识被压抑。(4)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水平比较低观察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持忽略、保护的角色,即使一些教师持介入的角色,也往往停留在表层的状态,教师起的作用往往是维持游戏的进展,而对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意识、幼儿游戏所反映的生活经验、游戏中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代的能力、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幼儿的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一般没有太多的指导与评价,致使幼儿的角色游戏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角色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并没有被挖掘。当然,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就意味着开心、愉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一旦把角色游戏引入到幼儿园,教师就不能忽略它的价值,“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使玩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6我们不能忘记角色游戏在带给孩子愉悦的同时,还要通过老师隐性或间接的指导促进孩子的发展。这是幼儿园游戏与自然状态下游戏的不同之处。四、讨论与建议(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游戏观,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意义角色游戏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7】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是为了满足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向往,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角色游戏也能自发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应通过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对角色游戏的概念拥有透彻的认识,了解角色游戏的特点、构成要素,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意义,增加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时间,保证角色游戏过程的愉悦、开心,做到心中有角色游戏的清晰理念,同时,将理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更好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展。(二)依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正确选择游戏内容,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也是成功开展角色游戏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应注意:1根据幼儿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科学地选择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中,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对幼儿选择角色游戏的内容、角色都存在着影响。总体来说,男孩比女孩更粗放、精力更旺盛、更喧闹,他们与更多不同的玩伴进行更为短暂的接触,更具竞争性。人们也普遍认为男孩更有冲劲、更独立,也更常展现出自己的主动性和进取心【8】。因此,在选择角色游戏内容时,可适当的选取关于警察、消防员等这种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而不宜仅仅开设“娃娃家”。而女孩则倾向于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模仿日常家务和抚育孩子的任务。 因此,选择内容时也应考虑到女孩的需要,比如:在娃娃家多增设几个角色。对于不同性别的幼儿应提供选取不同的游戏内容,或在同一游戏区域内设置有不同性别角色的游戏。研究表明,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有一定的年龄差异,而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以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为例:小班幼儿“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中班幼儿“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缺乏更好的组织和联系”。大班幼儿“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而且内容的新颖性程度增加”。【9】因此,在选择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应注意主题范围的扩展,主题的内容要注意递进,从简单的家庭生活过度到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主题的性质注意从简单、随意到有一定的情节设计,这样更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顺序。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多样化的游戏主题游戏的内容要丰富、有吸引力,才能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巴格雷等(Donna M. Bagley & Patricia H. Klass,1997)比较了仅为幼儿设置“娃娃家”这一个角色游戏区和围绕多个主题设置多个角色游戏区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结果发现,在多主题角色游戏区中的幼儿表现出高水平的角色游戏,他们能扮演较多的家庭以外的社会角色,对于角色行为的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能够更多地用象征的方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持续的时间也更长。10因此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应注意:(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印象和知识经验是角色游戏内容的源泉。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印象愈丰富,游戏内容就愈充实,反之,则会出现主题贫乏、情节单薄、角色混乱、语言缺乏、动作呆板、游戏进行不下去等情况。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如外出参观、调查、情景演示、模拟练习、谈话讨论等,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扩大幼儿视野,以充实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2)开展多样化的游戏主题。角色游戏的主题应尽可能多样化,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日常生活的主题、社会关系的主题、社会现象和重大事件的主题都应出现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并且教师要使平行主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让幼儿能在同一时间体验多种角色,如:娃娃家的“妈妈”去“超市”购物,那么同时她又担任了“顾客”这一角色,幼儿的社会性经验相对又提高了。教师也可从现有的游戏中发掘新游戏的主题,使游戏主题愈加多样化。(三)全身心投入,运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式幼儿的游戏以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为前提。然而,教师指导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幼儿尊重、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忽略型和保护型的角色都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科学的做法是教师要介入游戏,使自己的支持不断超越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引导游戏向纵深发展。1深入观察,做到先了解再指导指导植根于观察。作为教师,单靠基本的游戏理论并不能应对丰富多变的实际问题,认真的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要对游戏进行观察,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观察对象,或缺乏科学的观察方法,或囿于观察技术的局限,因此,在整个游戏活动中,看似都介入到幼儿游戏中,但观察的有效性很差。其实,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情况,在游戏初,教师可采用扫描式观察,对全体幼儿的游戏状态先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比较细致的观察,如聚焦式观察,选取几个特定的对象,或者某个游戏区域进行较长时间的更为细致的观察,但是究竟选用何种观察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教师在观察中应尽量采取自然、荫蔽的方式,不要让孩子感受到有人在特意关注他,观察他,否则,就会使孩子展现不出真正的游戏状态和水平,破坏了游戏的真实性、自然性。2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针对性指导教师在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时,应考虑他们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同,游戏经验与能力各异,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采取不同方式,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以适应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教师对小班幼儿多采用示范、教并提供反复操作练习,实践使用各类游戏材料的基本技能,以及教师与幼儿进行同样的操作活动平行游戏,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等;中、大班则可较多采用建议、提问等方式启发激励指导幼儿的游戏,还可以多运用发动大家、人人发表意见、共同讨论的方式,明确认识,相互影响。”【11】总之,指导要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特点与水平,以使指导真正适宜和有效。对不同性别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凯瑟琳贾维在其所著游戏中这样写到:“在生命的第二年,儿童对玩具的选择和所进行的游戏活动的内容就出现了差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他们的性别差异,如对男孩应多鼓励他们参加有挑战性的,或活动性较强的游戏,如军营、警察,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男孩坚强、勇敢等符合男性特征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