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创新必须从改进文风做起_第1页
文稿创新必须从改进文风做起_第2页
文稿创新必须从改进文风做起_第3页
文稿创新必须从改进文风做起_第4页
文稿创新必须从改进文风做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办公范文大全文稿创新必须从改进文风做起日前,秘书工作杂志的同志约我谈谈文稿创新的问题。应该说,对于搞了大半辈子文字工作的我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也曾有很多朋友,在不同的场合向我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说实话,这个问题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也不是轻而易举、说了就能马上做到的,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可能没有给那些向我探询的朋友以满意的答复。这次秘书工作杂志约稿后,我又认真地作了一番思考,多少有了一点新的心得,现在我就把这些思考和心得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文稿创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从很大程度上讲,文稿创新不是一般的技术性问题,而是文风问题。也就是说,文风是决定文章优劣成败的关键。一篇文章是清新的还是陈腐的,是精悍的还是冗长的,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是简明的还是繁琐的,都体现着文章的风格。可以说,文风问题是带本质性的、方向性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改变一下文章的结构、或加几个故作高深的典故、或引几句哗众取宠的“警句”、或添几个漂亮的辞藻就能奏效的。那么具体地讲,改进文风要作何种努力呢?我觉得,首要的,我们要搞清楚当前在文风方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文风中存在的问题,在著名的反对党八股中,给恶劣的“八股”文风列举了八大“罪状”,如“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时代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文风问题却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八股”中许多弊端的踪迹,在当前的许多文章中都能找到,有的甚至还很严重。因此,要解决文稿创新问题,我们要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细心领会文中那些生动精辟、振聋发聩的论述,对照当前我们在文风中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服一剂“猛药”,使毛泽东同志当年大力倡导、亲力亲为、曾经风行一时的那种清新精悍、睿智潇洒、大气磅礴的文风重新回到我们的文章中来。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体会,要切实改进文风,具体地说,应当从“五少五多”做起。少一点长篇大论,多一点短小精悍。记得我在一次会议上曾经说过:“今天有些作者全面超过先贤先哲的,就是会写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章。”这话虽然言重了些,但长风太盛却是事实。刺客荆轲,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电视剧,全部看完将近40小时。古人写列传多为千字文,今人动辄一两万字;一次会议不讲上两三个小时,好像就显不出水平;讲一个简单的力学道理,却偏要大段地扯上万有引力定律;讲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却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抄录上千言。有一则笑话,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赵佶派人致书于阗国求美玉,于阗国王上表说:“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五百国内条贯主墨汗王,表上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你前者要玉,自家已令人两河寻访。”全文只有最后一句话有用,其余全是废话。这是南宋周辉撰写的清波杂志中记载的,应确有其事。我们有的作者虽然生为现代人,但比之古代于闻国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写一个单位的某项业务工作,他会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谈起,再说到本行业、本单位以往工作的成绩、进步的原因,最后才论及那项具体工作,还不到全文的五分之一。有一篇讽刺小品,把这种文章比作一个硕大无比的包子,说七七四十九个人啃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啃出一块石碑,上写7个大字:“离馅还有四十里!”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怎样才能把文章短下来?很简单,就是尽量不说废话套话,力求精短。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思想凝炼,使文字简明,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清代曾国藩建议别人熟读他曾得益最多的史记、汉书、庄子、说文解字、资治通鉴、文选、韩愈文集7部书。如果照一般的写法,要说清楚推荐理由,这可是一篇大文章,但他只是说:“史记、汉书,史学之权舆也;庄子,诸子之英华也;说文,小学之津粱也;文选,辞章之渊薮也。史汉,时代所限,恐史事尚未全,故以通鉴广之。文选骈偶较多,恐真气或渐漓,故以韩文振之。”除去标点符号仅70个字,就把为什么要熟读这7部书和做学问的几个基本方面说得一清二楚。若今天我们联系这7部书的具体内容详加论述,写上1万字也是毫不费事的。少一点套话连篇,多一点开门见山。有人写文章,“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而不管读者看不看。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许多文章开始出现套路,开头必要有一大堆套话。从“地覆天翻”到“莺歌燕舞”,从“国际形势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到本单位“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从“在xx党委和xx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xx党委和xx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xx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到“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所有套话一句也不能少,而且千篇一律。对此,有人做过一个辛辣的讽刺:“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设计没有不周密的、规划没有不宏伟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郑板桥说过:“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我们写文章,就应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三言两语就搔到痒处,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千万不要说两句;一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一定不要写两篇。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惜时如金,谁有工夫听你说那些绝对正确又绝对没用的废话。那些连篇的废话套话,应该留给街坊上的老太太们串门时去讲。少一点以势压人,多一点具体分析。我们有些文章,喜欢武断,有时说不出使人心服口服的理儿,却牵强附会地说硬话,或用官话大话压人。应该联系生活现象,多作分析,把问题说得精辟入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效果。我们还有一些文章,开口“必须”,闭口“不许”;左一个“要求”,右一个“禁止”,在他眼里,读者简直成了一味捣蛋、需要耳提面命的顽童。正因为这些文章常常“张飞打铁硬对硬”,说理太硬太陡,因而讲了半天,依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不到应有之效。在这方面,古代文章高手可为我们提供药石。唐代韩愈的师说,就属于娓娓道来的佳作。他先说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继而说“人非生而知之”。少一点装腔作势,多一点平实朴素。写文章并非架子拉得越大越好,调门起得越高越好,相反的却是越平实就离读者越近,越自然就离读者越亲,越简明就越为读者所喜闻乐见。那种语言“惊天动地”、说理“高深玄妙”、格调“超凡脱俗”的文章,欣赏者除了作者本人以外,不会太多。凡大家作品,无一不是以平实见长,毛泽东同志更堪称典范。他的文章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通俗、朴实、生动,连标题都提炼得字字珠玑,好懂易记,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拿改造我们的学习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准确又多么简洁的标题。可是,如果让我们今天来做这个标题,就未必不做成坚持马列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全力打造学习型团队这类东西。这样的题目虽然“高度”有了,“气势”也有了,可读者恐怕也不想看了。我认为,许多文章之所以出现装腔作势的情况,除了官僚主义作祟、形式主义作怪外,主要原因还是“拉大旗作虎皮”。有例为证,清朝时候,北京某胡同有个人叫王婆,家里富有,做了口棺材,要一位道士给题个好名称放在棺材前面。道士苦思冥想,题上了这样一个名目:“翰林院侍讲大学士国子监祭酒隔壁之隔壁王婆之柩”。多唬人呐,可实际上不就是个平民百姓“王婆”吗?为什么要干这种贻笑大方的事情呢?所以我觉得为人为文还是朴实一点为好。少一点陈言旧调,多一点清新流畅。写文章固然要遵循一定的文法,但绝不应程式化,千篇一律。苏东坡说:“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也就是说,以笔代言,应该像涓涓流水,如白云飘浮,源其流,顺其势,自自然然,不用言不由衷、陈陈相因的套话行文。陶渊明的五?抄经摘史短饤强,玩其词华颇赫烁,寻其意味无毫芒。”要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