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新综合科学教材分析.doc_第1页
六年级新综合科学教材分析.doc_第2页
六年级新综合科学教材分析.doc_第3页
六年级新综合科学教材分析.doc_第4页
六年级新综合科学教材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新综合科学教材分析第六章:水与人类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从讨论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净化饮用水开始,让学生具体明确水对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生物,使学生开始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并进一步认识到净水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几种净化水的方法。接着,学生认识到水可以作为溶剂,于是介绍溶液、溶质等概念,再拓展介绍了一些水以外的溶剂。在介绍水的性质和水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第四章中的粒子理论来解释并理解其变化过程。通过调查本地的耗水量与水质污染的状况,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和控制水质污染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并且还可以结合回忆一下上一章的利用水能发电的知识。本章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前几个章节中出现过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复习,从本章开始学生将具体研究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非生命物质。二、 本章的主要内容:课题重点内容建议活动6,1人类对净水的需求净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人类对净水的需求 讨论净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观看有关发展中国家缺乏净水的录象 观看有关饮用水来源的录象6,2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方法天然水中的杂质;净化水的不同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加氯处理法(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参观自来水厂的生产 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杂质 阅读有关水中杂质对人类影响的文章并讨论 设计实验净化污水 比较未净化和净化的水的样本 将净化了的水的样本蒸干 讨论收集到的水样是否适合饮用 用蒸馏器将污水蒸馏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以及氯水对它们的影响。6,3奇妙的溶剂水是许多物质的溶剂溶解速度、饱和溶液晶体、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溶剂、溶质、溶液,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饱和溶液、晶体、水以外的溶剂 将一匙盐放入水中讲解 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冷却高温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观察晶体的形状 碘在五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指甲油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进行对照实验,找出清除衣服上油渍的最佳溶剂6,4水的循环水的物态变化;蒸发作用;蒸发速度;水的循环水的物态变化:熔化、沸腾、液化、凝固、蒸发。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水的循环云的形成(蒸发和液化)、云的移动和降雨 将冰加热和将水蒸气冷却 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6,5节约用水和水质污染节约用水、水质污染、处理污水的需要节约用水的必要性、水质污染的原因、水质污染的危害、水质污染的防治 调查各行业的耗水量 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 观看有关水质污染的录象 调查周围引起水质污染的原因 讨论改善水质污染的方法 计算家庭用水排污费 提出减少污水排放的方法三、 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1明白我们对净水的需求十分庞大2认识水中有很多可溶或不溶的杂质和一些活的微生物3设计实验把污水净化4了解如何评价自己的实验5初步学会有关过滤、蒸发、蒸馏的实验技巧6了解除去水中微生物的方法7区分过滤法、蒸发法、蒸馏法的不同使用范围8获得一些有关溶解的知识9描述水的循环10关注水质污染的问题,并在生活中参与减少水质污染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获得一些有关晶体的知识 列出一些水以外的溶剂 培养有关使用水以外的溶剂的安全意识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获得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认识污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装配仪器以便进行有关的实验活动 设计实验 评价实验设计是否达到既定目的 对观察所得的结果,提出可能的解释 利用理论模型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利用实验的新发现去检验解释的正确性 设计并进行涉及控制变数的公平测试 收集并参考不同来源的资料 根据现有数据相互间所形成的关系作明确的解释四、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6.1人类对净水的需求人类对净水的需求1天然水中的杂质6.2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方法26.3奇妙的溶剂溶解1饱和溶液1结晶水以外的溶剂16.4水的循环水的物态变化2蒸发1自然界里的水节约用水的必要性16.5节约用水与水质污染水质污染的危害水质污染的原因水质污染的防治1合计11+2(机动)第一节:人类对净水的需求 第二节:水的净化 第1小节:天然水中的杂质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水对工业、农业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再次培养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的意识。(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形式。2认识天然水中存在着杂质。3所有学生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三)过程能力与方法能从不同渠道搜集有关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信息。二、建议教学形式讨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三、教学流程观看有关资料: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存在的形式?小组讨论、归纳、回答问题讨论: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思考讨论:用水量和人类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活动6.1:对比观察各种类型的水:纯净水、池塘水、雨水、阴沟水等讨论:自然界里的水可不可以随便喝? 从实验现象分析出自然界里的水含有杂质:悬浮的颗粒、微生物、已经溶解的物质。四、有关活动的说明1在准备池塘水的时候,要人为地加入微生物、悬浮微粒和已经溶解的物质,以使后面的教学可以顺利进行。2课本只要求学生观察池水,加入纯净水等观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比观察的能力。另外,在观察纯净水的时候,一定要求学生擦干净载玻片,以利于观察的准确性。3由于学生使用显微镜还不是很熟练,只要求每小组观察其中的两种,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五、有关知识点的说明在最后的讨论中一定要讲清楚池水中杂质的种类特点,为下一堂课讲清楚水的净化方法做好铺垫。六、有关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说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显微镜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比观察能力;记录、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的逻辑思维方式等。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实验,但却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方式的很好的机会。七、参考资料世界、中国、上海的水资源现状水(净水)对人类的作用中国水网 第2小节 水的净化方法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各种净化方法,如: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加氯消毒法等。2能区分过滤法和蒸馏法的不同使用范围。3介绍自来水生产的主要过程。4初步学会有关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技能。(三)过程能力与方法部分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净化水的实验方法。二、教学建议形式实验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三、教学流程回忆、讨论:上节课中讲到的池水中所含有的杂质类型?提问:如果要喝到清洁的水,怎么办?要求小组讨论并提出净化水的设想活动:沉淀法(明矾溶液)及过滤法(滤柱)去除水中的悬浮微粒活动:蒸馏法去除已经溶解的物质活动:加氯消毒法去除微生物对上述四种的净化水的结果进行观察、进行记录区分上述四种净化水方法的不同使用范围观看录像:了解目前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渗透节约用水的意识。四、有关活动的说明1过滤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完成该活动。由于学生在放入各层沙的方法可能不同,为此要引导学生对结果的讨论。过滤柱的装置可以用运动型的净水瓶替代。2关于净化水方法的解释可以和家用净化装置(如:水管家)联系起来讲解。3蒸馏时,蒸馏烧瓶中的液体量控制在烧瓶容积的1/2左右,为了防止暴沸,在混合液中可以加入几片碎瓷片。4净化后水的观察,由于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不能使各种净化水方法的结果区分出来,为此教师自己要对结果有一个显微图片说明。五、有关知识点的说明蒸馏: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的方法。液态混合物被加热后,沸点低的液体先气化,经过冷凝成为液体,从而跟沸点高的液体先分离。蒸发:用加热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挥发除去的操作(从海水制取食盐)。过滤:将液体中不溶性固体分离出来。一般过滤前,可先将液体进行沉淀,让其中的固体微粒沉降到烧杯底部。六、有关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说明学生在提出设想时,教师要步步引导到活动所要进行的这些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加氯消毒法,但需注意的是此时学生头脑中对这些方法只是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而细节方面是不会有具体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后面的活动中进行细致地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能了解这些净化水的方法及原理。七、参考资料净化水的方法、净化水的原理、市场净化水的装置、品牌等等。 中国污水网第二节:奇妙的溶剂第1小节:溶解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按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2能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2了解物质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3能找出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4学会溶解的基本操作技能。(三)过程能力与方法1再次训练学生能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 2找出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个控制变量及设置方法的研究过程的训练。二、建议教学形式实验探究讨论法。三、教学流程教师演示一杯糖水或盐水的制成过程(也可利用学生的经验)讨论:溶液的组成练习:如何鉴别溶液、溶质、溶剂(可用柠檬汽水)猜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会有哪些变化?活动6.4物质溶解时有放热变化或吸热变化吗?解释概念:放热变化和吸热变化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引导讨论并设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的活动活动6.5(或按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活动)归纳总结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四、有关活动的说明1溶质的选取可以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果珍粉、咖啡颗粒等。2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前,对于一些化学仪器的操作要示范一遍。3活动中所使用的溶剂量要强调一样多。4可以提供温度计让学生测量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同时也能再次训练学生的读数技能。5活动6.4可把大试管改为小烧杯。6活动6.5中的溶质可用其他的溶质替代。如:将(1)过程中的硫酸铜改为食用的盐、糖,活动的时间可缩短至2分钟即可完成;将(3)过程中的硫酸铜改为硝酸钾,活动的时间从51完成。五、有关知识点的说明关于放热变化和吸热变化,只要让学生知道现象即可且不要进一步说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六、参考资料中学教学全书化学卷第2、3小节:饱和溶液和结晶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验到活动成功的乐趣。2能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 2认识温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知道饱和溶液冷却后会产生结晶。 3认识不同的晶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4认识一些水以外的常用溶剂。5学会制作饱和溶液及生成结晶的基本操作技能。(三)过程能力与方法1观察并能描述饱和溶液的一些特性。2能就观察或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二、建议教学形式 实验探究讨论法三、教学流程猜测:在一定量的水中是否能溶解无限量的溶质活动6.6观察饱和溶液对活动过程中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引导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和有关的特性教师演示:把已制成的饱和溶液加热,让学生观察现象,想想为什么?活动6.7温度和饱和溶液活动6.8观察硝酸钾的晶体结晶析出的简单原因探究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性状了解水为什么不是万能溶剂?活动6.9设计实验:如果在校服上有圆珠笔的痕迹时,哪一种溶剂可把其溶解掉? 四、有关活动的说明1 提供活动6.6的溶质要成粉末状。提供的溶质可以是硝酸钾、氯化钠、蔗糖、硫酸铜等。2活动6.7可把小烧杯改为大试管。3活动6.7后可直接引入活动6.8。4对于一些层次好的学生可在对活动6.7的现象分析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果再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时,结果又会怎样?5强调:讲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出是在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溶剂量前题下。五、有关知识点的说明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咖啡、玻璃、松香、沥青、石蜡归类为晶体时,应对学生说明这是一类看上去是晶体但不属于晶体的物质。六、参考资料1每100克水中可溶解:200克糖、35克食盐、20克苏打、0.2克石膏、0.0015克石灰石。2中学教学全书化学卷第三节:水的循环第1小节:水的物态变化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态。2会以粒子理论解释水的三态变化。3初步学会利用温度计测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三)过程能力与方法1能正确使用适当的科学术语解释一些现象。2知道和使用正确的读数方法。3会在表格内或折线图(对能力较高的学生要求)上记录数据。二、建议教学形式实验探究讨论法三、教学流程由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粒子的排列方式引入描述生活中水的三态的名称活动6.10认识水的特性。四、有关活动的说明1 提供活动6.10的1、2的冰块要成碎冰状,可缩短实验的时间。2在进行活动6.10的2时,可对学生说明水的沸点并不是固定的,如果气压改变,沸点会变化。其次可将该活动通过二种方式进行比较实验:一个是将冰块碾碎后加热进行温度的测定;一种是将冷水加热后进行温度的测定,温度的测定记录方式可按下面4的方式进行,然后比较两张记录的图表数值,鼓励学生讨论后表达自己得出的结论。3将活动6.10的3中的瓷砖改为镜面玻璃,效果较好。活动6.10的4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改为学生回家活动较好。4活动6.10的5是本节课所教的科学术语中的难点,可通过大量的举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及特点。例如:樟脑丸(升华)、霜(凝华)、窗上冰花(凝华)、冰箱中的霜(凝华)、日光灯的两头黑(金属升华凝华)。 升华 凝华碘加热 有紫色烟雾 然后在旁边有碘的固体5对于一些层次好的学生可在进行活动6.10的1、2时,可要求学生以这种形式记录数据。0 时间 温度五、有关知识点的说明1不同的物质其沸点和熔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478打火机气体-138-1铁15352750氦-272-269空气-212-194海水-1.6104水0100蜡60316锡23222702水的异常现象: 水在4摄氏度时最重。冰比水轻。具体数值:温度10050201040(水)0(冰)重量978.4g988.1g998.2g999.7g1000g999.8g917.3g水的这种异常现象对自然界有重要意义。当池塘或湖泊在初冻季节冷却时,上面较重的水层就会下沉。上面的水层渐渐冷却到0摄氏度,变成冰,它就成了较深处水层的保护层。池塘的水深要在80厘米以上,鱼才能在4摄氏度的池塘底部过冬(冬眠)。六、参考资料1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物理及教师用书上教社出版,P36-43。2中学教学全书物理卷第2小节:蒸发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2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的概念。2了解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3能用粒子模型解释蒸发现象。(三)过程能力与方法1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2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描述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能进行解释合理解释。三、建议教学形式实验探究法四、教学流程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蒸发现象得出蒸发的概念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活动6.11或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结论用粒子理论解释蒸发现象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五、有关活动的说明1在做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可用电熨斗来代替取暖器。2注意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及设置时只能进行一对因素控制的实验。六、有关知识点的说明1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湿度与蒸发的关系应补充讲一下,延展学生的知识面。2“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有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仍在吸收热量时,液体才发生沸腾。第3小节:自然界里的水第5节:节约用水与水质污染 第1小节 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一、教学目标(一)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增强学生节水的意识。(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里的水循环过程。2知道淡水危机及节水的必要性。(三)过程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三、建议教学形式讨论、讲解。四、教学流程讨论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讨论:“云的形成”、“雨的形成”讨论:“水的循环过程”完成P20填充讨论:海水不断被蒸发,但海洋为什么不会干涸呢?解释雾的形成比较云与雾的区别讨论:地球上可利用的水为什么这么少?活动6.14五、有关活动的说明1“云的形成”、“雨的形成”、“水的循环过程”可请学生看图讲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节约用水的必要性”,请学生先收集有关水资源短缺的资料,然后在上课时交流。五、 有关知识点的说明水资源有限水的重要性水:经济的命脉工农业用水加剧世界性水资源告急淡水危机原因水污染严重乱砍滥伐人口增多及浪费水:生命的源泉地球上可利用的水为什么这么少?的讨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六、参考资料联合国年月日宣布启动“国际淡水年”计划,并根据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决定将年定为“国际淡水年”。确立“国际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国政府及民众对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淡水短缺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促进各国在淡水管理与消费领域寻求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与开发新的技术;提高各国民众参与保护淡水资源的积极性。2虽然地球的面积覆盖着水,但供人类饮用的淡水仅有。目前在全球淡水资源中,农业用水占、工业用水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