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及判读 PPT课件_第1页
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及判读 PPT课件_第2页
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及判读 PPT课件_第3页
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及判读 PPT课件_第4页
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及判读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二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及判读 实验目的 1 了解卫片图像边框符号和注记的意义 通过实习记住与判读有符号和注记 2 认识各种地理景观要素在卫星图像上的特征 实验材料及工具 卫片 绘图铅笔 三角尺 绘图纸 放大镜 地形图 卫星图像 MSS 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略图 透明纸 铅笔 绘图笔实验内容 一 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二 卫星图像判读 实验要求1 仔细观察图像上各种符号和注记 了解其含义 2 用文字写出你所用卫片的注记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和说明 3 注意记住与判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 如成像时间 波段编号 太阳高度和方位角等 4 用绘图纸蒙绘出整幅图像的经纬线网 一 卫片基本要素的认识 1 MSS MultispectralScanner 多光谱扫描仪 影像的符号及注记2 TM ThematicMapper 专题制图仪 影象的符号及注记3 SPOT影像的符号及注记 1 MSS MultispectralScanner 多光谱扫描仪 影像的符号及注记 1 卫星图像的编号按标准分幅 一幅卫星图像称为一景 为了使用方便 每一景有一个编号 这种编号称为 全球参考系统 WRS 该方法由两个数字组成 前面一个数字为卫星轨道号数 后面一个数字为行数 第1 3号陆地卫星轨道号数是从美国东海岸纽芬兰的东部起算 中国领土大约位于122 163号轨道之间 行数是从高纬向低纬计算 中国领土大约位于23 58号之间 例如133 32 北京幅 就是指第133号轨道的第32行 前者133为 Path 32为 行 row 号 2 叠合符号 套合标志符号 在传感器同一时间获得的同一地区 不同波段的多光谱扫描像片的四个角上 分别有一个 符号 它作为相互重迭套合用的 特别是在彩色合成时作为套合标志 在图像四角分别有 符号则是图像的叠合符号 在多波段图像彩色合成时 各波段图幅可利用此符号得到准确的重叠套合 其图幅对角连线交点就是图像的中心点C 如下图所示 3 纵向重叠符号陆地卫星图像两侧的上部和下部各有两个 和T 的符号 它表示相邻接的上下两幅图的纵向重叠线 左为 右为 T 一般是第2 3号陆地卫星的多光谱图像 其表示航向重叠的位置 凡同一轨径上相邻的两景图像 行号相邻 可以依此符号相接 但是不同日期的两相邻图像不一定能正好相接 因为不同日期的同一号的轨径不一定能完全重合 4 灰阶即灰度等级尺 在黑白卫片下部有一个十五级灰阶 经纬度注记在图幅的四周边 上 下两边注明经度 在经度注记前 或后 有一短竖线 表示该经度的位置 左右两侧边注明纬度 在纬度注记的上 或下 有一短横线 表示该纬度的位置 由于图幅与经纬线斜交因而上下两边可能出现纬度注记 东西两边也可能出现经度注记 如下图 5 经纬度注记 6 成像时间等文字的注记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像片像幅下方有100个字母注记 这些字母注记从左至右表示内容为9个方面 如说明成像时间 成像条件等 这些注记不同年代的图像有所差异 其主要项目基本相同 2 TM ThematicMapper 专题制图仪 影象的符号及注记 TM影像的图框及注记示意图 TM图像注记含义 详见实验指导 3 SPOT影像的符号及注记 像幅框上沿的注记 SPOT 1为SPOT卫星的系号 HRV 2为传感器号 280 270为像幅的网格横线号 02MAR86 1986年5月2日 为像幅的接收时间 QS为扫描数字影像格式 像幅4角各有1个 号 像幅四周没有经纬度标记 像幅下沿的符号 与TM影像相似 SPOT影像的符号及注记与上述MSS TM 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 SPOT影像符号和注记示意图 二 卫星图像判读 1 地貌判读卫星图像地貌判读通常从地貌宏观形态特征入手 结合其色调 图形等标志 从整体到局逐渐深入 卫星图像的地貌形态 主要是指构造地貌中较大型的地貌形态 如山地 平原 以及盆地 丘陵等 它们在卫星图像的特征 与航空像片上有相似之处 只是更概括 范围更大 一般不难判读 判读时 为了观察地形的起伏变化 可将阴影 部分 对向自己 逆光 观察 以得到正立体的观察效果 山地 丘陵的判读盆地的判读平原 高原的判读河床和阶地的判读洪积扇的判读河漫滩的判读 地质判读主要是根据图像的色调 形态和图形标志进行 特别应注意图像上显示出的地质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体现出的相互关系特征的提取和应用 要依据地质学理论 结合具体地区的地形 水文 土壤 植被等相关地物和现象 进行逻辑推理判读 在这里主要介绍三大岩类的判读 1 沉积岩的判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