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评审意见书.doc_第1页
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评审意见书.doc_第2页
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评审意见书.doc_第3页
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评审意见书.doc_第4页
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评审意见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为了规范整理以往勘查和生产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实际资料,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使煤炭生产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编制了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初审后,以市煤行201250号文上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受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技术委员会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审查,于2012年8月1日召开了评审会议,编制单位按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2012年8月28日将修改稿送评审中心,经有关专家复核后,形成评审意见如下:一、 矿井概况(一) 位置交通及矿井开发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以下简称井田)位于介休市西南约12km处,行政区划隶属介休市义棠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144581114706,北纬365717365914。2011年11月20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4530),批准开采211号煤层,井田面积6.0643km2,批采标高810300m,有效期2011年11月20日至2012年11月20日。 井田北部与山西介休义棠安益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部与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及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北部与西沟煤矿(已关闭)相接,西南部与山西保利铁新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井田距大运公路2km,距南同蒲介休火车站17km,距义棠火车站7km,距介南支线铁路万安火车站10km,三站均有发煤站台,交通运输较为便利。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原名为介休大佛寺煤化有限公司煤矿,矿井始建于1986年,1990年12月27日投产。2012年1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发放的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为201424022014),载明生产能力900kt/a,有效期2012年1月4日至2036年8月30日。全井田划分为三个采区。现同时开采9、10号煤层,斜井开拓,主水平设在9号煤层中,水平标高为+550m。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9号煤层采用高档普采工艺,10号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二)地质概况1. 地层井田位于霍西煤田汾孝矿区东部边缘,基岩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覆盖。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2. 构造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单斜,地层倾角312。在井田南部发育次级向斜,向斜轴呈东西,两翼基本对称,倾角构造6左右。井田内发育有7条正断层,落差40m的4条,落差715 m的3条。发现3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现象。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3. 煤层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山西组含1上、1、2、3、4号5层煤, 2、3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可采含煤系数2.57%。太原组含5、6、7上、7、8、8下、9、10、11号9层煤,5、6、7 、9、10、11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可采含煤系数9.31%。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煤层厚度0.301.43m,平均0.75m。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仅在井田西南部及东南部有小部分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尚未开采该煤层。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2号煤层2.4914.32m,平均7.56m。煤层厚度00.79m,平均0.49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仅在井田西南部有部分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尚未开采该煤层。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上距3号煤层7.6413.82m,平均10.92m。煤层厚度01.32m,平均0.56m。煤层结构简单,偶含1层夹矸。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仅在井田中部有小面积可采。尚未开采该煤层。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5号煤层13.4318.33m,平均15.90m。煤层厚度00.97m,平均0.51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仅在井田中部有部分可采。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尚未开采该煤层。7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6号煤层20.7632.16m,平均24.19m。煤层厚度0.510.93m,平均0.73m。煤层结构简单,偶含1层夹矸。井田东部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尚未开采该煤层。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7号煤层19.1436.37m,平均32.81m。煤层厚度0.932.19m,平均1.31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矿井正在开采该煤层。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号煤层0.701.65 m,平均1.21m。煤层厚度4.015.09m,平均4.66m,含24层夹矸,结构复杂。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矿井正在开采该煤层。 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0号煤层0.061.40m,平均0.40 m。煤层厚度1.552.23 m,平均1.92m,含03层夹矸,结构简单,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由于矿井初步设计将10、11号煤层分采,因此,两层煤按独立煤层分开叙述。该煤层尚未开采。4. 煤质(1)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特征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大体相同,表现为黑色,条痕色为棕黑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度,有一定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2、9、10、11号煤层属半暗型及半亮型煤,具厚层状结构,中夹细层状结构,厚层状结构,。(2)煤的化学性质与工艺性能2号煤层灰分(Ad):原煤18.09%38.69%,平均27.25%;浮煤11.31%16.43%,平均13.94%。挥发分(Vdaf):原煤24.42%28.19%,平均26.05%;浮煤21.88%24.97%,平均24.14%。全硫(St,d):原煤0.30%0.44%,平均0.39%; 浮煤0.48%0.58%,平均0.52%。发热量(Qgr,d):原煤32.7735.93MJ/kg,平均34.60MJ/kg;浮煤35.6536.22MJ/kg,平均35.95MJ/kg。胶质层厚度(Y):20.824.5mm,平均22.6mm。 3号煤层灰分(Ad):原煤11.11%27.40%,平均16.01%;浮煤6.00%13.65%,平均9.67%。挥发分(Vdaf):原煤22.45%26.06%,平均24.19%;浮煤20.37%26.10%,平均23.54%。全硫(St,d):原煤0.33%1.90%,平均0.87%;浮煤0.45%1.38%,平均0.86%。发热量(Qgr,d):原煤34.5136.79MJ/kg,平均36.15MJ/kg;浮煤36.2636.86MJ/kg,平均36.56MJ/kg。胶质层厚度(Y):15.325.0mm,平均20.92mm。5号煤层灰分(Ad):原煤13.81%29.75%,平均23.64%;浮煤8.35%13.12%,平均11.17%。挥发分(Vdaf):原煤22.90%25.45%,平均24.36%; 浮煤22.37%23.76%,平均23.24%。全硫(St,d): 原煤0.39%2.19%,平均1.23%;浮煤0.47%1.76%,平均0.93%。发热量(Qgr,d):原煤34.1935.92MJ/kg,平均35.16MJ/kg;浮煤36.3636.51MJ/kg,平均36.44MJ/kg。胶质层厚度(Y):22.0mm。6号煤层灰分(Ad):原煤13.33%22.40%,平均18.38%;浮煤10.04%19.75%,平均14.90%。挥发分(Vdaf):原煤23.17%27.14%,平均25.45%;浮煤21.10%25.96%,平均23.53%。全硫(St,d):原煤0.46%4.03%,平均2.10%;浮煤1.20%1.31%,平均1.26%。发热量(Qgr,d):原煤34.9836.87MJ/kg,平均36.00MJ/kg;浮煤36.2836.71MJ/kg,平均36.50MJ/kg。胶质层厚度(Y):21.025.0mm,平均23.0mm。7号煤层灰分(Ad):原煤9.52%28.70%,平均18.60%; 浮煤7.98%10.63%,平均9.57%。挥发分(Vdaf):原煤19.29%23.46%,平均21.95%;浮煤19.74%21.37%,平均20.47%。全硫(St,d):原煤1.74%3.90%,平均2.66%;浮煤0.40%2.01%,平均1.35%。发热量(Qgr,d):原煤35.3136.59MJ/kg,平均36.04MJ/kg;浮煤36.5636.71MJ/kg,平均36.64MJ/kg。胶质层厚度(Y):11.423.0mm,平均16.8mm。9号煤层灰分(Ad):原煤4.47%17.11%,平均8.50%; 浮煤3.73%5.80%,平均4.94%。挥发分(Vdaf):原煤17.48%21.09%,平均19.40%;浮煤16.97%19.59%,平均18.35%。全硫(St,d):原煤2.67%2.89%,平均2.79%;浮煤2.60%2.88%,平均2.76%。发热量(Qgr,d):原煤32.3936.24MJ/kg,平均34.95MJ/kg;浮煤33.9736.51MJ/kg,平均35.23MJ/kg。粘结指数(GR.I)7788,平均83mm。胶质层厚度(Y):11.020.5mm,平均15.3mm。10号煤层灰分(Ad):原煤8.53%21.65%,平均13.82%;浮煤5.45%7.43%,平均6.19%。挥发分(Vdaf):原煤16.00%21.44%,平均18%;浮煤16.24%18.39%,平均17.32%。全硫(St,d):原煤2.35%3.23%,平均2.82%;浮煤2.04%2.87%,平均2.50%。发热量(Qgr,d):原煤26.1436.05MJ/kg,平均30.79MJ/kg;浮煤31.1036.39MJ/kg,平均34.23MJ/kg。粘结指数(GR.I):4267,平均57mm。胶质层厚度(Y):6.014.1mm,平均9.8mm。11号煤层:灰分(Ad):原煤21.43%31.78%,平均25.58%;浮煤10.04%14.81%,平均12.43%。挥发分(Vdaf):原煤16.27%23.93%,平均20.19%;浮煤17.70%20.91%,平均19.31%。全硫(St,d):原煤2.04%2.70%,平均2.39%;浮煤1.74%2.05%,平均1.90%。发热量(Qgr,d):原煤33.3735.34MJ/kg,平均34.63MJ/kg。胶质层厚度(Y):煤。8.115.3mm,平均11.68mm。据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灰分(GB/T15224.1-2010)、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GB/T15224.2-2010)、煤炭质量分级 第3部分:发热量(GB/T15224.3-2010),2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灰、特低硫、特高发热量之焦煤,3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中硫、特高发热量之焦煤,5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中高硫、特高发热量之焦煤,6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高硫、特高发热量之焦煤,7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中硫高硫、特高发热量之焦煤,9号煤层为特低灰低灰、中高硫、特高发热量之焦煤,10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中高硫高硫、中高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瘦煤及少量焦煤,11号煤层为中灰中高灰、中高硫、特高发热量之瘦煤。5. 水文地质井田含水层主要特征: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奥灰水水位标高为523.0526.0m;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属富水性弱中等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均属富水性弱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较大。井田内2、3、5、6、7、9、10、11号煤层可采范围最低底板标高分别为550m、510m、550m、490m、440m、400m、395m、395m,除2号煤层高于奥灰水位标高外,3、5、6、7、9、10、11号煤层均局部低于奥灰水位标高。经计算,3、5、6、7、9、10、11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分别为0.011MPa/m、0.012 MPa/m、0.013 MPa/m、0.021 MPa/m、0.050 MPa/m、0.061 MPa/m、0.067 MPa/m,3、5、6、7、9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小; 10、11号煤层大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井田断层较发育,属于受构造破坏块段,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大。据调查,9、10号煤层采空区有5处积水区,积水量296516m3,周边煤矿采空区亦有积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相关条文,近5年开采范围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6.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2、3号煤层顶板为泥岩,抗压强度96.52 MPa;底板为泥岩,抗压强度74.4388.48 MPa。5号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老顶为K7中细砂岩;底板为细砂岩、泥岩。7号煤层顶板为泥岩,老顶为K4石灰岩;底板为细砂岩。9号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底板为泥岩, 10号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炭质泥岩,11号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或铝质泥岩。石灰岩抗压强度114.61175.45 MPa,泥岩抗压强度为59.08MPa。(2)瓦斯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1991号文关于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98m3/min,相对涌出量1.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3.17m3/ min,相对涌出量1.67m3/t,为低瓦斯矿井。 据河南理工大学对井下巷道瓦斯样测试, 9、10号煤层瓦斯成分中,CH4占15.92%55.56%,N2占34.82%66.07%,处于氮气甲烷带。(3)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井下煤层煤样测试,9、10号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属自燃煤层。 (三)以往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1.以往地质勘查工作1955年1月至1956年3月,地质部华北地质局212勘探队在介休县大佛寺沟井田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施工钻孔28个,提交了山西省介休县大佛寺沟井田地质勘探报告。195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决议书编号第120号。本次工作利用了其中8个钻孔资料。经井下9、10号煤层采掘验证,本次认为钻孔资料基本可靠。1965年,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19队对汾孝矿区偏店义棠间进行普查,提交了山西省霍西煤田汾孝矿区偏店义棠间普查勘探地质报告。在本井田内施工了1个钻孔,本次利用其资料。本次共利用以往勘查钻孔9个。2.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主要是对井田及附近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进行了详细搜集,对该矿及周边相邻矿井的开采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尤其对采空区积水、积气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预测,对井田以往勘查成果和矿井实际生产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3.矿井地质工作日常矿井地质工作有:井巷测量、井下地质编录、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瓦斯监测、对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测试等。二、报告评审情况(一)资料搜集及编制 本次较全地收集了以往地质资料,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1804号文件下发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编制,章节齐全,内容丰富,依据充分,结论基本正确。图件及附表基本齐全。(二)主要评审意见1.确定了井田地层层序及时代,详细划分了含煤地层。2.详细查明了井田构造情况,评价了构造复杂程度。3详细查明了9、10号煤层和基本查明了11号煤层厚度及结构,初步查明了2、3、5、6、7号煤层的赋存情况及可采范围,评价了煤层的稳定程度与可采性。4基本查明了井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了煤类,对煤的工业用途作出了评价。5基本查明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了采空区积水位置,估算了采空区积水量,预算了矿井涌水量,确定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6据矿井瓦斯鉴定资料,确定了矿井瓦斯等级;据井下瓦斯样测试结果,对9、10号煤层瓦斯分带进行了划分;评述了9、10号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7. 估算了可采煤层资源/储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正确,块段划分及参数选择基本合理,估算结果较可靠。8.正确地评定了矿井地质条件类别。 (三)报告及资源/储量评审结果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11年12月)系统地阐述了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地质条件为二类,代号-a,d,e。报告编制基本符合要求,可作为900kt/a生产能力矿井生产管理的地质依据,对报告及下述资源/储量予以评审通过(表1、表2)。 资源/储量汇总表 表1煤层煤类保有资源/储量(kt)动用储量(k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kt)111b总量(%)111b+122b总量(%)111b122b333蹬空区总量3332JM161668168416843JM123256128812885JM1587668225522556JM1710667237723777JM22301179340934099JM262137521551792419419865338010JM3898167131918187237902063SM8784115744673250315736307673581小计917312390538626949760834557348011SM41118839129501295032其中JM30104568106392638208553813246681436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