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桥教案设计1.教师准备:(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3)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边读书,边做批注,将自己读书的疑问写下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多媒体课件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为了谁配乐)老师深情地配画外音:这就是98年的那次百年不遇的洪水之灾中的几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孩子们,看了这几副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畅谈感悟:有的责怪大水的无情,有的赞叹解放军的挺身而出。在他们情感的表达中,自然导入课题。)教师导言:是啊,解放军用他们的胸膛筑起了一堵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桥!洪水无情人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展开学习。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卡。3.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1)检查字音、字形。应注意“肆”是平舌音,“搀、呻”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是后鼻音,“呻、搀、奠”是前鼻音。(2)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放肆揪出瞪眼搀扶祭奠咆哮疯狂狞笑流淌豹子胸膛呻吟折回来窜上来势不可当乱哄哄跌跌撞撞(请几个同学带读、齐读的方式解决词语,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3)指导书写“奠”“肆”。4.指名读文,理清文章脉络,自我感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熟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自由读文,用笔圈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环境的变化,思考课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做批注。四、布置作业1.教师引导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2.熟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做批注。第二课时一、入情入境,走进阅读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桥。(板书课题:桥)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老汉!(板书:老汉)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1.教师导语: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交流听到“洪水”,脑海里出现的画面。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默读,找句子。(2)朗读,体会。(3)汇报交流感受。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句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句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句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句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4.教师导学: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你的体会或问题来。5.学生理解“跳舞”“狞笑”等对洪水的描写情景,教师指导朗读。6.想象阅读:(1)教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2)学生自由发言。(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7.小结:是啊,这洪水如猛兽在咆哮,似魔鬼在狂舞,因此,人们是那么的惊慌失措,那么的无助。孩子们,让咱们再一起读读洪水来临时的情景。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1.教师导学: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小组合作交流,填写学生活动卡)活动内容阅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老汉具体表现品质表现神态动作语言活动效果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4.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5.课件出示(师朗读):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预设:(1)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2)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3)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8.教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这真是(崇高的)人性美啊!(板书)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1.教师导学: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还能用什么做题目?)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引学: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小练笔)预设:(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3)“老支书,桥,是你生命的象征!是你高尚人格的化身!”五、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1.教师导言: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第2427自然段。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3.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教师引学: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朦胧之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_,却看不见_;她听见了_,却听不见_,请同学们拿出小练笔,接着往下写。4.交流、评价:(1)预设:生1: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生2:她看见老伴仿佛站在水中微笑,却看不见老伴贴心的关爱;她听见了小鸟的啼叫,却听不见儿子亲亲热热地叫一声“妈”。生3: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的问候。(2)评价:5.教师总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