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描写一组一、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学情分析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可是,由于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差异较大,临死前的严监生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如“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由桥引入,说小说,引课题。1聊一聊小说桥。师:同学们,请看图片,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的插图吗?(桥)这是一篇小小说,你们还记得里面都有谁吗?生:老汉、小伙子、村民。师:这就是小说里面的人物(板书:人物)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山洪爆发了,老汉指挥村民逃生的事。师:这就是这篇小说大致的情节。(板书:情节)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反复提到了洪水,这就是当时的环境(板书:环境)。从老汉的所作所为中,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生: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师:小说可以通过情节和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形象。2引出人物描写一组。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一组专门描写人物的课文,这就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二)生字教学,整体感知,渗透学法。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一组课文有哪几个片段呢?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师:这几个片段分别节选小说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在这三个片段中,作者又分别运用什么方法,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呢?(板书:方法、形象)让我们先走进临死前的严监生,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白话文,用词和今天不同,通过预习生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一起来读。(出示:监生 郎中 不 再不回头 一声不倒一声)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监生”的“监”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还有一个音读第一声:监考。师:“挑掉”的“挑”字也读得很准,读第三声,意思是用细长的东西拨掉,另一个音读第一声,意思是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我们再来读一读:“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师:词语会读了,那考考大家词语的意思。“监生”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我是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师:借助注释,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你还可以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生2:“郎中”指的是古代的中医。生3:“再不回头”是指病情再不见好转。生4:“一声不倒一声”是一声连着一声。师:“不曾”是什么意思呢?注释里面没有啊。那我们先看看它所在的句子吧!(出示: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生:自由读两遍。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不曾”就是没有的意思。师:同一种意思古今的说法却不一样,以后同学们再读古白话文碰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注释,或者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 师:标红的生字是这课要写的生字,你想特别提醒大家哪个字要注意书写?生:“郎”左边不是“良好”的“良”,右边是双耳旁也不是月字旁。月字旁的“朗”是开朗、朗读的“朗”。师:你的提醒很重要。同学们,请把这个字在书上工工整整的写两遍。生:书写。师:(巡视评价)同学们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都非常的好,今天老师看到了大家的进步。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哪些方法?生:事情的六要素法、题目拓展法、抓关键词语法、抓中心句法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呢?生:(三)聚焦重点,渗透方法,感悟形象,梳理学法。1经历学程,体形悟法师: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临死前惦记的可能是什么?生1:钱财。生2:亲人。生3:重要的事情。师:这些都合情合理,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是什么?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的?自由读课文,思考:(出示:(1)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是什么? (2)严监生临死前已经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了? (3)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的?生:快速浏览课文。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是什么?生1:挑掉灯盏里的一茎灯草。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生2: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进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走上前去,挑掉一茎。众人看那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师: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严监生念念不忘的是?他一直害怕的是?生:两茎灯草!费了油!师:这个严监生临死前最后的心愿和别人也不一样,他太特别了。可是此时,严监生的情形是怎样的?生:他已经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但总不得断气。师: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愿的?生1:伸出了两个指头。师:这是对严监生的什么描写(动作)意思是,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可是,他的家人并没有马上明白他的意思,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生读:“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师:二侄子也不明白他的意思,走上前来问道:生读:“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师:奶妈同样不明白他的意思,抱着哥子插口道:生读:“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师:天啊!这么多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此时,严监生已经不能说话了,他除了伸出两个指头,还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的呢?生:摇头。师:这也是对严监生的什么描写?(动作)当平时最善解人意的大侄子不明白时,生读: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师:当平时最聪明的二侄子也不明白他的意思时,生读: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师:当平时和他最亲近的奶妈还不明白他的意思时,生读: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师:孩子们,如果我们把蓝色的句子换成红色的句子,行不行?我们先合作着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男生读蓝色的句子,女生读红色的句子。师:接下来女生读蓝色的句子,男生读红色的句子。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这些句子能够互换吗?为什么?生1:去掉“两三”,就写不出严监生的着急了。生2:去掉“把两眼睁的滴溜圆”“狠狠”就写不出严监生当时生气的心情了。生3:去掉“把眼闭着”就写不出严监生绝望的心情了。生4:去掉这些词语,就表现不出严监生当时着急、生气的程度了。师:也就是说,这样写就把严监生着急、生气、绝望的心情变化写出来了(板书:着急、生气、绝望)。这才是学语文,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走进作者的内心,琢磨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着急、这种生气、这种绝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当大侄子没有猜对时,严监生着急了,于是生读: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师:当二侄子又没有猜对时,严监生生气了,于是生读: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师:当奶妈还是没有猜对时,严监生绝望了,于是生读: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师:严监生如此着急、生气、绝望,仅仅是因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由此,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生1:爱财如命。生2:抠门。生3:吝啬。师:(图片创境)可是,此时,灯盏里的这两茎灯草正滋滋地烧着,这简直就是烧着严监生的心啊!可是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不懂得严监生的心啊,他简直就要绝望了,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此时此刻,他会想: 生1:你们怎么就不懂得我的心啊!生2:完了,完了,我的油都烧干了。生3:这可怎么办呢?我的天啊,我的油就这样白白浪费了。生4:不是!不是!大侄子啊,二侄子啊,奶妈啊!你们怎么就这么笨呢?亲人,什么亲人、什么舅爷不都在眼前吗?这里不是有一屋子的人吗?他们来了能帮我省钱吗?银子,银子,我早就安排妥当了。你们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烧着呢!该费了多少油!我死不瞑目啊!赶快把它挑掉,哪怕挑掉一根也好啊!不挑掉,我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师: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心理,你们是通过什么读懂了严监生的心理活动?生1:严监生的动作。生2:严监生的神态。师: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严监生是如此的吝啬,但小说中的严监生可是一个有钱的人。(出示资料)(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生活中却是这样的。(出示资料)(出示:他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师:好一个吝啬的严监生!这样一个富翁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却总不得咽气。如此悬殊的对比就营造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手法讽刺(板书)。2.课外延伸,拓展阅读。师:像严监生这样的吝啬鬼还不止一个,葛朗台就和严监生有的一拼,让我们一起走进葛朗台。生:请一个学生读。师:大家听完后觉得葛朗台是一个怎样的人?(守财奴 吝啬)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守财奴形象呢?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四)课内练笔,迁移运用,习得方法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读出了一个(吝啬的严监生)。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着用上语言、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