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_第1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_第2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_第3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_第4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副本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页共1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艺术于美术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艺术活动是大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功能1审美价值;2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 (2)教育和陶冶功能, (3)娱乐功能等。 艺术分类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美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美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美术这个专用名词,在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 “艺术”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科学;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二、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游戏也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三)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2页共2页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四)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主要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主要包括(一)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二)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 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 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三)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 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四)建筑艺术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3页共3页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物的首要功能;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四、学前儿童美术(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艺术方式。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所显示正是他们对世界感性的、直觉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他们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和情感性特点。 儿童与成人开袋世界的眼光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特的,事物在他心里的样子往往迥异于成人眼睛所看到的样子。 (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里活动的反映,是其心里表象的图式化。 组合成奇特的画面,是他们自我心中思维方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认为艺术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表现说,这种理论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可以说所有儿童的美术创作都具有“表现主义”的色彩。 满足儿童交流宣泄情感的需要是儿童美术的特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及意义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实质主要完成艺术教育中艺术审美、创美的任务。 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 美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感知上表现为知觉过程的整体性与直觉性;在记忆上表现为具体形象记忆占优势;在想像上有着独特的想象;在感情上表现为易共鸣、易移情。 其次,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性质是由美术自身的审美结构与特点所决定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的情感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4页共4页幼儿时期,其心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 学前儿童中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加以从新组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艺术是无措的,自由创造和追求变化正艺术的追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艺术是无错的,美术活动的特点也是自由的,不带惩罚性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指大脑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心形象的心里过程。 创造性有赖于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动作,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少,因而他们的思维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富于想象和创造性。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第二章近代幼儿美术教育第一节西方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西方近代儿童美术教育直到十八世纪后期,幼儿教育才渐渐自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齐(17821852)是瑞士女教育家。 福禄贝尔(17821852)是德国教育家。 “恩物”意为神恩赐儿童的玩具。 他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其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育模式。 二、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18651946)是一位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西泽克出生于波西米亚,童年时代宽松、自由的生活与所受的艺术熏陶。 西泽克的教育观点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思想,持一种自然主意的儿童观,儿童艺术是神圣的主张“大人”严禁“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5页共5页内”,既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作,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 西泽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美术教育从过去的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这些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与本质论两大派别。 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第一套在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之下,由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共性组织研制的。 该标准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体,二在社会。 第二节日本儿童美术教育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日本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图画法是先由教师在纸上画上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简单的线。 二、大正时期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大正时期之前,日本美术教育基础上采取一种以临摹为主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临画教育”。 大正时期,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一些教育家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由画家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 所谓自由画是相对于传统的模仿、临摹而言。 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 可见自由画运动对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视。 三、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日本幼儿美术教育还在造型表现方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 在头脑中浮现表现对象的形象,这是第一个环节;用手操作,进行技术活动,这是第二个环节;传达内心活动是第三个环节。 第三节中国近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旧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早在明代,我国的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游的特点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 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游戏性的教育”。 其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采取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儿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6页共6页1949年后我国采用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凯洛夫教育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 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教育思想在幼教届很快得到传播,掀起了学习皮亚杰思想的热潮。 美术教育中开始主意到的问题1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到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的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2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练习,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3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全班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活动,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 三、当代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出现了两个误区1;把美术教育同等于技艺教育。 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 2;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三)在教学方法,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四)更为严重的是还容易扼杀儿童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一、心理层次的目标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 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二、年龄层次的目标(一)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7页共7页 (1)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3)手工教育目标(二)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三)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3)手工教育目标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低控制原则低控制原则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低控制原则的实施要点 1、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 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 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 二、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发展性原则的实施要点 1、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 2、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知道,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 三、因才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8页共8页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要点 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 2、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 四、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艺术具有典型的、基本的创造性。 人类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 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时期。 创造性原则实施要点 1、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 2、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五、兴趣性原则兴趣性原则萌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将之引入以后的人生,给一生一个好的开端。 兴趣性原则实施要点 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 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本身比成功或失败更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实施要点 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2、避免两个倾向即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综观世界美育指导思想,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一、灌输法灌输法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吸收,但却不自觉地损害了儿童健康 1、将一个本事完美整体的学生分裂。 2、教师中心主义及其导致的儿童素质下降。 3、使儿童丧失感知和直觉能力。 二、园丁法园丁法特征 1、强调儿童的自然天真性,鼓励儿童自发的表现能力,尤其是艺术表现力。 2、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其潜在能力的手段和工具。 3、提倡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9页共9页 三、综合法综合法的基本思路人因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某一领域的工匠或技师,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 综合法产生背景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系统和综合的要求,这种快速变化的社会有三大特点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 综合法特点 1、强调环境对形成艺术能力的重要性(艺术能力指艺术创造的欣赏能力),认为教师的质量和课程的设置在艺术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 2、强调概念的作用大于媒介(包括工具), 3、不仅强调过程(探索、创造、求新的过程),而且强调作品(结果)。 四、对话法对话式教育特征 1、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 2、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 3、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因该知道其,懂得其运用。 4、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 5、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 6、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 7、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因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 对话方式基本形式儿童与艺术品的对话;儿童与自然地对话;自我对话。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一)作品临摹法(二)情景观察法观察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三)语言描述法语言指形象化的文学语言。 (四)联想迁移法通感是学前儿童感知的一个特点。 (五)游戏练习法第五章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第一节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 一、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0页共10页 (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 (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 (3)知的写实阶段 (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 (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 (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1页共11页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儿童画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涂鸦期 (1)无意识涂鸦 (2)有控制的涂鸦 (3)圆形涂鸦 (4)命名涂鸦儿童产生涂鸦现象的解释 (1)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婴幼儿的涂鸦是一种反抗和报复行为。 (2)柏特、罗文菲尔德等人认为儿童涂鸦可以获得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 (3)涂鸦起源于模仿综上所述,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幼儿涂鸦学习活动表现为 (1)认知能力是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 (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 (3)兴趣和联系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二)象征期(三)图式期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的时期。 图式后期,约 7、8岁左右,相当于学龄初期的 一、二年级学生。 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的特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象符号的形成 (2)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3)主观印象的表现 (4)写实期第二节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 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 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 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 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2页共12页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1、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2、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 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3、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 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4、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 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 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5、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6、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 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 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3页共13页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 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 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 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 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 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 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第三节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一、线的练习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 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线条的内容 1、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2、重力线和悬浮线 3、旋转、重叠的线 4、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5、的线 二、形的感觉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 (1)圆和圆的组合 (2)方形和长方形 (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三、色彩的感觉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 (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4页共14页 (2)认识间色绿、橙、紫。 (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 (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 (5)背景色和主题色 (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 (7)色彩的情感 (8)色彩的装饰四材料的体验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 (1)手指画 (2)吹画 (3)蜡笔画 (4)彩色铅笔画 (5)彩色水笔画 (6)水色画 (7)水粉画 (8)水墨画五装饰与美化 1、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 2、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3、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 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4、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 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5、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 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6、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 7、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5页共15页第四节幼儿园儿童绘画活动的指导分题材内容分有实物画、动物画、人物画、风景画、故事画、装饰画等。 按使用材料的性质有蜡笔画、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彩色水笔画、棉签画、手指画、印章画、水墨画、水彩画、纸板画等。 按绘画教学的形式分:有命题画、自由画。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形式的类型(一)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画的基本的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 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 教师提出的主题,是以周围环境为依据,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的(二)自由画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部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自由画的创导者是维也纳美术法兰兹-西泽克自由画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对自我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在没有压力,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得到自己的抒发情绪的机会,以促使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自由画的范围,不以实物为对象,记忆画、想象画、幻想画属于此列自由画的原则 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 提供可供选择的作画工具。 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教师所引发。 3、对幼儿的绘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 4、自由画是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二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命题画和自由画在由谁确定绘画主题方面是有区别的,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方面,除了上述特点以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一)引发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引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的范围包括 (1)学习美术技能的动机如美术材料的运用;设计的学习 (2)掌握知识的动机目的在于发展儿童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 (3)想象的动机重点是引导儿童的构想、观念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构思技巧和独特地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中华文本库第16页共16页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兴趣的方法 (1)语言讨论是一种基本的刺激儿童思考歹念形式。 视觉经验录像、幻灯、图片是诱导儿童观察的重要手段。 (2)亲身体验现场参观、询问、调查。 (3)材料经验让儿童直接对造型材料作尝试、实验和研究。 (4)感觉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在信息,训练敏锐的感知能力(二)从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指导儿童绘画就要孩子们的生经验中挖掘题材。 (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对儿童直接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 (2)从他们觉得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