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测试卷(基础模块下)第卷(选择题 45分)一、(24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 连累 积累 危如累卵B马厩 灵柩 内疚 咎由自取C险峻 骏马 竣工 怙恶不悛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直言 仗义执言 渔船 竭泽而渔B提名 金榜题名 勉励 再接再厉C以至 淋漓尽致 崇尚 礼上往来D辐射 幅员辽阔 观赏 浅尝辄止3、下列句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小屋的出现,_了山的寂寞。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的灯光。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一片宁谧。A打破 闪烁 疏落 安静B点破 闪烁 稀疏 安静C点破 灿烂 疏落 柔静D打破 灿烂 稀疏 柔静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C文成公主是一个胸怀大略、聪明而有智慧的女子,她一离开长安,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唐代比较先进的经验、文化带到藏民中去广泛传播。D王羲之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5、下列句子修辞特点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若只要买一枝笔、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B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六折几。C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D“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要是把正楷字没有练好,就一厢情愿地去忙着练草书、行书,很难在书法艺术上有大的收获。B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心灵的精华,科学更重视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C由于中国青年及记者经过明察暗访采写的报道,为铁路部门的调查取证提供了许多相关、重要的线索。D对两院院士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 曹丕 曹植B苏洵 苏轼 苏辙C班彪 班固 班超D杜甫 杜牧 杜荀鹤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912题。(12分)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_或_者为佳,_次之,_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9、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怀念时,重点描写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胜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原因是( )A作者想尝试那种宁静的平凡生活。B“陶然亭的芦花”等景物不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没有秋味。C作者没有去过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儿的景色如何。D选择这样的地方写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10、文段中画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蓝色或白色、紫黑色、淡红B淡红、紫黑色、蓝色或白色C紫黑色、淡红、蓝色或白色D淡红、蓝色或白色、紫黑色11、作者在文中要求“牵牛花”下需要“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追求。B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景才能显示得更全面。C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D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秋天的萧瑟和寒冷,并且使画面更加美丽。12、文中秋色以“清”“静”“悲凉”为基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不能正确说明原因的一项是( )A作者受到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B作者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C“清”“静”“悲凉”是故都之秋的极有特色的“客观色彩”。D受古诗词影响,潜意识里有悲凉之感。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1315题。(9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C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D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B惜者先王以为东盟主C郦元以为下临深潭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世所以不传也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C得双石于潭上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第卷 (非选择题 105分)四、(5分)16、默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 ,_。天姥连天向天横,_。别有幽愁暗恨生,_。_,不尽长江滚滚来。五、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1719题。(14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意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7、第段中的“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感的,这里用来形容_,作者将_与_自然地融化在一起。(6分)18、“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与之照应的句子是_,“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与这一句照应的句子是_。(4分)19、“我愿意将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2023题(16分)月光如流水一般,_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_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_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_如鬼一般;_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20、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5分)21、这段文字依次描写了月光下哪些景物?(5分)答:_22、这段文字中,“酣眠”比喻_,“小睡”比喻_,破折号的作用是_。(5分)23、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_。(1分)六、应用文写作(10分)24、某学生小王因为要参加业余体校游泳训练班训练,所以每周三、五下午课后不能参加学习小组活动。请你代该学生家长向班主任刘老师写一份请假条。七、作文(60分)25、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有大山横亘,有时有江河阻隔。朋友,只要我们恪守自信,就会“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高一语文测试卷(基础模块下)第卷(选择题 45分)一、(24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累赘 连累 积累 危如累卵B马厩 灵柩 内疚 咎由自取C险峻 骏马 竣工 怙恶不悛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直言 仗义执言 渔船 竭泽而渔B提名 金榜题名 勉励 再接再厉C以至 淋漓尽致 崇尚 礼上往来D辐射 幅员辽阔 观赏 浅尝辄止3、下列句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C )小屋的出现,_了山的寂寞。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的灯光。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一片宁谧。A打破 闪烁 疏落 安静B点破 闪烁 稀疏 安静C点破 灿烂 疏落 柔静D打破 灿烂 稀疏 柔静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C文成公主是一个胸怀大略、聪明而有智慧的女子,她一离开长安,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唐代比较先进的经验、文化带到藏民中去广泛传播。D王羲之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5、下列句子修辞特点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是( D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若只要买一枝笔、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改为“,”)B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六折几。(改为“:”)C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加“”)D“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你要是把正楷字没有练好,就一厢情愿地去忙着练草书、行书,很难在书法艺术上有大的收获。(改为没有把正楷字)B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心灵的精华,科学更重视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C由于中国青年及记者经过明察暗访采写的报道,为铁路部门的调查取证提供了许多相关、重要的线索。(缺主语)D对两院院士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划线词语删除)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B )A曹操 曹丕 曹植B苏洵 苏轼 苏辙C班彪 班固 班超D杜甫 杜牧 杜荀鹤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912题。(12分)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_或_者为佳,_次之,_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9、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怀念时,重点描写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胜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原因是( D )A作者想尝试那种宁静的平凡生活。B“陶然亭的芦花”等景物不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没有秋味。C作者没有去过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儿的景色如何。D选择这样的地方写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10、文段中画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 )A蓝色或白色、紫黑色、淡红B淡红、紫黑色、蓝色或白色C紫黑色、淡红、蓝色或白色D淡红、蓝色或白色、紫黑色11、作者在文中要求“牵牛花”下需要“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C )A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追求。B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景才能显示得更全面。C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D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秋天的萧瑟和寒冷,并且使画面更加美丽。12、文中秋色以“清”“静”“悲凉”为基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不能正确说明原因的一项是( D )A作者受到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B作者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C“清”“静”“悲凉”是故都之秋的极有特色的“客观色彩”。D受古诗词影响,潜意识里有悲凉之感。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1315题。(9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表转折)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就)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C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表并列)D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表并列)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B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B惜者先王以为东盟主C郦元以为下临深潭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此世所以不传也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C得双石于潭上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第卷 (非选择题 105分)四、(5分)16、默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别有幽愁暗恨生,_此时无声胜有声_。_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五、现代文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1719题。(14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意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7、第段中的“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感的,这里用来形容故都之秋的特征,作者将_故都秋色(或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行业自律管理法律法规竞赛试题
- 信息系统组建与小型网络搭建教程
- 阴囊瘙痒药物使用指导手册
- 2025年德语TestDaF考试模拟试卷:德语词汇记忆与运用试题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案例情景分析与反思试题
- 水利工程战略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专项)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试题
- 2025年自然灾害防范安全教育培训考试题库-自然灾害预防知识试题
- 消防设施检测合同样板文本
- 2025年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数据可视化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实战解析
- 2025年西藏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热管安全培训课件
-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 农业遥感耕地资源调查方案
- 可靠的出租吊篮施工方案
- 2025年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分包意向协议书
- 标本运送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口腔器械处理规范与操作流程
- 2025年司炉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国际渔船的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