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3.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3.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3.doc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3.doc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7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7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诨号(hn)裹挟(xi)大杂烩(hu)混水摸鱼(hn)B档次(dng) 荏苒(rn) 卡脖子(qi) 时乖运蹇(jin)C菡萏(hn) 罅隙(xi) 哈巴狗(h) 名媛淑女(yun)D侘傺(ch) 颀长(q) 扳道岔(bn)剜肉补疮(w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销声匿迹多年、素有楠溪江精灵之称的舴艋舟重现,七艘全新的舴艋舟圆满完成了处女航,久违的倩影勾起世居楠溪江流域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思。B北大营上空笼罩着一片阴霾,曾经的军人脱离了他们的营地,将三千万百姓放进东瀛恶狼之口北大营之觞,里面搀杂着国人多少泪。C杭州钱江三桥发生局部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强行合拢,结果给桥梁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D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写渔父扁舟垂钓之“象”,以达作者超脱旷达之“意”者,可谓层出不穷,而溯其本源,渔父堪称发韧之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辛亥革命前后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在谣言、炮火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B时光流逝,不易察觉,我恍惚觉得自己刚刚踏进大学校门,却不期弹指之间,两年已然过去,吉光片羽,再也无处寻找,令人扼腕叹息。C随着位高权重,他的私欲也在日欲膨胀,最终他在贪腐的路上越滑越远,成为一名囚犯。蜕化变质,缘由种种,但最根本的是他对视了理想信念。D此次奥巴马绕开国会,经过行政命令放宽对古巴禁运的限制,引起了一些国会议员的不满,他们认为奥巴马此举违反了法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猴年的迎春之际,央视春晚除了通过微信让全国人民枪红包,集五福外,各大互联网企业也通过各种手机应用发出几百亿红包。B中国的儒家文化,曾经在东亚地区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东亚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的精神纽带,也成为东亚人共同的文化语言。C袁教授在其著作中国文学史的序言中,阐明了文学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始终呈现动态发展的文学事实,是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教材。D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支照亮夜空的火炬,点一盏守望家园的心灯,用自己的一点光、一份热去温暖自己,打动他人、惠及社会。5根据下面的情景,补写答话,不超过40字。(4分)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十分鄙弃白叟。一天,这位青年陪同爷爷游公园。他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道:“爷爷,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爷爷听罢,含笑不语。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爷爷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青年人是鲜花,老年人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青年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爷爷哈哈大笑:“ 。”6. 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2015年7月14日,经过9.5年共计50亿千米的飞行,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在约7750英里上空飞掠冥王星,对冥王星进行了约150项观测工作,采集了大量数据。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鲜为人知的星球之一,其发现要追溯到1930年,24岁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通过查看大量星空照片,确认位于太阳系边缘的这个小光点,并在英国11岁小女孩的建议下以希腊神话中冥王普鲁托的名字命名它。2006年,美国宇航局发射“新视野”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对冥王星的首次探索。“新视野”携带了7种科学仪器,还有包括一盎司汤博的骨灰、冥王星邮票及美国硬币等9件纪念品,以超过3万英里/小时的速度飞往冥王星。这次“新视野”号探测器的造访,传回了大量的冥王星照片,包括最近距离的真实画面。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接近冥王星的一次探测,也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一次空间探索任务。美国宇航局的专家称,有关冥王星的全部数据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传输完毕。7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1)介绍漫画的内容(不超过90个字)(3分)(2)指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格物致知”与杨万里咏月诗由于身兼诗人与理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山水诗人著称的杨万里能够将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运用到创作中,以理学家的仁者胸怀和人格涵养赋予自然万物以独特的情感与审美观照。“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礼记大学篇,宋代的理学家从各自思想学说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共同的问题是探讨“物”和“知”的关系,目的是要通过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贯彻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为理学的一种哲学方法,它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这也是其能够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循的为学方法的重要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学讲究“格物”,诗学注重“感物”,二者处在不同的层面中。但从情感体验的这个角度讲,“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在文学家那里,“物”是他们以感性、形象表达情感的中介,而理学家则要尽“物”之“理”。事实上,理学的“格物”到诗学的“感物”只一步之遥,关键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能够沟通起来的桥梁。 作为理学家,杨万里对理学“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谨遵不讳,对“物”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在哲学著作庸言中说:“物亡道存,道则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对物的认识作为“道”的第一要素与理学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数量和性质,但这些皆非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事物中所蕴涵的“理”。 杨万里正是领会了“物”所负载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超越江西诗风的艰难历程中,他最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万物,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自然的描写,并用理学家“格物”的精神去认真观察、揣摩,在具体细微的意象中以小见大,以少总多,通过不同事物的变化情态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杨万里有意识地去展现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态,对于月亮意象摄取同样如此,月亮的各种情态都尽现其笔下。不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晓月、圆月、弯月、残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现;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月恨、月色波声、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月梢风叶、酒浪月波、月华露气等摇曳生姿的景致描写。尽管前人对月亮已极尽描写,但杨万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依然能够把月亮写得异彩纷呈,不落寞臼,这无疑有赖于其哲学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渗透,从而能够以超越前人的审美直觉,将对月亮意象的内涵营造得更为深入而精妙。如果抛开月亮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内涵,仅就其自身的审美情态而言,杨万里之前的诗人描写得已经极其精微,仅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赢得“孤篇压全唐”的赞誉,更是令其后的诗人望而却步,就连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着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对直接描写月亮升沉陨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杨万里的笔下,他却从不同侧面来描写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各种情态。(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8下列对“格物致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学派的思想,礼记大学篇里首先提到这个名词,后来成为理学家共同遵守的为学方法。B格物致知在宋理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哲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讨“物”“知”的关系。C格物致知在理学中开始是探讨人生哲学,后来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了实现人生境界的目的。D格物致知揭示了理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种认识论,是通过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来实现这个目的的。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理学、诗歌学都注重认识论研究,不过重点有所偏重,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物,二者在不同层面。 B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分析,理学家的物与文学家的物是一致的,不过前者处于思维领域,而后者处于审美领域。 C杨万里十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变化情态的妙处,使得诗歌意象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D作为理学家和诗人的杨万里对“格物致知”的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致知”的为学方法。10杨万里对“月”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人的脚步声日本川端康成比起那寂静的医院,外面的世界显然棒极了。通向咖啡店二楼阳台的门现在已经敞开,侍者的服装是那么的整洁一致。冰凉的大理石似乎不会对他造成影响。他用右手托腮,将胳膊肘支在扶手上。他的眼睛不愿放过每一个行人,好像他们是美丽的珍珠。人们在蓬勃生机的灯光下,起劲地在人行道上行走。而二楼的阳台只有一个人的高度,确切点说,只有一个普通人的高度。“对于季节感,城市和乡下都是相反的。你不觉得吗?乡下人有他们自己判断夏天的方法。在乡下,大自然,特别是花草树木比人要更多地罩上各个季节的新装;而在城市里,人们的流行时装早已胜过大自然的色彩。许多人就这样在街上行走,制造出初夏的气氛来。本应属于大自然的夏天被人们抢得所剩无几了。”“人的初夏?倒也是。”他一边回答妻子,一边想起医院窗前盛开的泡桐花的芳香来。那时,他一闭上眼睛,各式各样的高跟皮鞋就在脑子里面穿梭不息。这是一双怎么样的双脚呢?是蹬过物体时那害羞中又带有狂喜的双脚;是临终时微微抽动、立刻又僵直的双脚;是轻压在马腹上枯瘦的双脚;是轻轻扔掉艰难、接着勇敢面对下一个苦难的双脚;是膝行而乞至深夜、又突然站立起来的双脚;是从母亲股间刚产下的婴儿那稚嫩的双脚是运动家、诗人、高利贷、贵夫人、女游泳家、小学生的双脚;双脚、双脚、双脚。更重要的,它属于我的妻子。顽固的关节炎折磨了他大半个年头,而最终那条病腿永远地离他而去了。由于这只脚的缘故,他无数次地被痛苦与疼痛纠缠着,一个劲地眷恋着这家咖啡馆的阳台。 。他首先贪婪地眺望人的健康的双脚交替地踩在上面的姿影,然后静静地感受这一切,就像那是自己的双脚。“脚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开始怀念夏天了,我希望在初夏之前出院,到那家咖啡馆去!”他望着素白的木兰花对妻子说,“到处都有裸露的双脚,无论是在海边还是在街道上。人最健康最爽朗地行走在都市的时刻也是在初夏啊。我不允许自己错过那一时刻,绝不!”他仍呆立在那个阳台上,神情永远是那么专注,仿佛大街上过往的行人都是自己的情人。“微风也是清新的呀?”“终于闻到了换季的气味。贴身衬衫已不用多讲,就连昨日刚做的头发今天也像沾上了尘土,你不觉得吗?“那倒不觉得。我只在乎那一对对的健康的双脚!”“那么,我也到下面走走,让你看看好吗?”“那太棒了,在医院,我快要截肢的时候,你就曾答应要成为我永远的依靠。”“你感觉舒服吗?我是说现在。”“安静些好吗!你扰乱了那些脚步的声音。”他听得那么认真,如同在听一场盛大的演唱会。不久,他合上了眼睛。这样,街上行人的脚步声,像落在湖面上的雨声,滴滴达达地落到他的心里了。那副泛起微妙的喜悦表情似的疲惫脸颊又明朗起来了。然而,这种明朗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取而代之的是那苍白的面孔和病态的双眼。“那么,为什么我听不到一双健全脚的声音呢?难道他们都是瘸子?”“亲爱的,别要求太多了就说人的心脏吧,也只是一边有嘛。而且,脚步声之所以混乱,我认为也许会有别的原因,悉心细听,也许是一种运载灵魂的病痛的声音;还有可能是肉体在向大地悲伤地约定举行魂葬的日子的声音,别太在意这些,任何事情都因人而异。”“但是,我确实听到了不整齐的脚步声,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脚步声。大家不是都像我一样是瘸子吧?自己失去一只脚,本是想体味一下健全的双脚的感受,可是我没能得到我想要的,因为似乎他们也没有。更没想到种下了新的忧郁。必须找个地方把这种忧郁清除。不如去乡下吧?我需要那种健康的声音,也许只有那里才能找到,所以,我必须得试试。”“这太荒唐了。不如去动物园听听四腿走兽的脚步声更好。”“也许你是对的,也许只有飞禽走兽才拥有真正完美的脚步声,而在人类社会却始终找不到!”“别把那些当真!亲爱的!我只是随口说说,忘了吧。”“当双脚在人类身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灵魂却意外地失职了,也许听不到健全双脚的脚步声是意料之中的事。”几天后,他重新拥有了一只脚,当然它并没有生命,在乘上汽车的那一瞬间,他仍然需要妻子的搀扶。也许是受他的影响,也许是汽车本身的毛病,一路上,在微弱的灯光里,不和谐的汽车声一直没有间断。(选自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有删节)11文中多次写到“初夏”,请解说其含意。(3分)12在文中第8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2分)(20字内)13小说中妻子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15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并谈谈这一主题引发你哪些思考。(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籓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节选自元史刘秉忠传)【注释】汩(g)没:沉没,埋没。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赞:告诉,介绍。籓邸:藩王的府邸,这里指代皇帝。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常郁郁不乐 居:居然B问以治天下之大经 经:原则、根本C燕闲顾问 燕:通“宴”,安闲D每赞以天地之好生 每:常常,往往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养其亲 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乃汩没为刀笔吏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定社稷之大计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犹不改旧服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刻画了刘秉忠博学多才,通古晓今,为官后又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言、尽心竭力的形象。B刘秉忠以才学和忠诚赢得皇帝的恩遇与信任,他借此推举自己身边的人,培养了自己的势力,世祖因此在国事上更加依赖他。C本文虽是为刘秉忠作传,却也塑造了一位知人善任、乐纳忠言、体恤臣下的元世祖形象,成就了一段明主贤臣的佳话。D文章描写投笔归隐这一细节,巧妙刻画了刘秉忠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点;引述了翰林学士王鹗的奏章内容,又从一个侧面表明刘秉忠忠心勤恳辛苦功高,深得人心。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4分)(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3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21-22题。(7分)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21这两首诗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苏诗旨在感受夏天当午的 ,而杨诗则重在表现夏天晚上的 。(每处4个字;2分)22简析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主要手法及作用。(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23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 (请用四字成语概括)。(1分)24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司马迁报任安书)(2)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3)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4)呜呼,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5)云中谁寄锦书来, , 。(李清照一剪梅)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嗅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C(A混水摸鱼hn B协奏曲zu D扳道岔(bn)2A(B项:之觞之殇;C合拢合龙;D项:发韧发轫;)3C(A望文生义,“风云际会”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B“吉光片羽”是指残存的文物,此处对象误用。D“经过”强调其过程,结合语境此处应换成“通过”)4D(A、语序不当造成的结构混乱。介词“除了”移至“央视春晚”前, B项,“发挥过影响力”搭配不当。C项,暗中更换主语。在最后一句前加上“该书”。)5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6 (1)“新视野”号(探测器);(2)冥王星;(3)首次;(4)数据(照片、画面)。7(1)(3分)一个大救生圈中心坐着个背书包的孩子,手拿笔,仰望着天空,眼前一张纸上有“坐井观天”四字;圈外坐着孩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轮流紧盯着圈内的孩子,右上角是“别出圈儿”的标题。(2)(2分)家长的溺爱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心智健康。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8C(文中说“在实现人生境界的同时也由一种人生哲学而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从“同时”“而”等词语的意思上分析,“格物致知”作为哲学范畴目的是实现人生境界,同时由人生哲学的范畴转化为艺术思维和情感体验。)9D。(A项,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理学讲究“格物”,诗歌学讲究“感物”,不是都注重“认识论”的研究。B项,文中说“格物之物与文学创作中的感物之物有着亲缘关系”,但“亲缘关系”不能说“物”是一致的。C项,颠倒主客体,杨万里的诗歌是通过意象来揭示自然,而不是相反。)10(共3分)杨万里笔下的“月”情态各异。(1分)扩大了“月”的意象内涵,把“月”的意象营造得更深入、精妙。(1分)丰富了“月”的动态美。(1分)11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最健康最爽朗地行走在都市的充满色彩的季节,是“我”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场景。(答对1句2分,答对2句3分,意思符合即可)12因为这阳台可以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欲望。(意思符合即可得分)13(1)作为陪衬,突出丈夫(“他”)对生活现象的敏感和洞察力。(2)贯穿全文,通过与丈夫(“他”)的言谈,引发丈夫(“他”)的心理变化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每点2分)14运用比喻手法,将街上行人的脚步声比成“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和“落在湖面上的雨声”,形象地表达出脚步声给“他”的谐和美妙、动人心弦和错落柔和、音韵悦耳的美好感受,与后文脚步声给“他”的不整齐(错乱)、病态而使人忧郁的感受形成对照。(“比喻”1分,“将街上行人的脚步声美好感受”2分,“与对照”2分)15(1)小说通过描述“我”对都市人的脚步声的感受,抨击了灵魂失职(精神缺失)的病态社会,表达对健康和谐社会的向往之情。(2)如果每个人都具有健康的精神世界,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是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一个人的肢体缺失固然是痛苦的,但是灵魂失职(精神缺失)却会让一个肢体健全的人如行尸走肉。一个人如果置身于病态社会,不能随波逐流,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坚守独立的人格。(“主题”2分,“思考”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6.A. 居:闲居(例如:居则曰)17.D而:连词,表转折,意为“却”。(A.以:连词,表目的,意为“来”/介词,“凭身份”B.乃:强调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意为“却”“竟(然)”/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意为“才” C结构助词意为“的”/取独。)18.B19.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20.(1)刘秉忠跟着皇帝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皇上,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2)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皇帝听。21清幽静谧; 心静自凉 意思相近即可22苏诗,以衬托为主,用“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灵动丰满起来,表现了盛夏炎热之时的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杨诗,以渲染为主,以“追凉”着笔,通过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婆娑的竹林,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各2分,手法1分;内容1分,有分析具体的加1分)23急功近利(急于求成)24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不顾人民的死活来聚敛财货。民生问题解决了,政府才有充足的财力物力来源。百姓富裕了,才能为治理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为了表面的政绩(小利),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酿成大患。25(1)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2)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3)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5)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四、作文(60分)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原文】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注释】 亲:父母双亲。 汩(g)没:沉没,埋没。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刀笔吏:主办文书的官吏,也称刀笔。 不遇:不被重用。【译文】刘秉忠字仲晦,最初叫刘侃,又改名叫子聪,当官后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来赡养父母。他平时常常抑郁不高兴,有一天弃掷笔叹息道:“我家几代都是做官的,现在却堕落成耍笔杆子的了?大丈夫不被赏识,应该隐居以求得志罢了。”便辞掉职务离开,隐居到武安山中。【原文】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注释】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欧阳修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黉之讲道,无所发明。” 三式六壬遁甲: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古称为三式,是东方古代最高深的预测学,而六壬又为三式中之最。 【译文】元世祖即位以前,海云禅师被召到他的住处,听说刘秉忠博学多艺,邀请他同行。晋见元世祖后,刘秉忠回答问题,很符合旨意,多次解答世祖询问。刘秉忠没有什么书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没有不精通的。谈论天下的事就像谈论手掌中的事。元世祖很喜欢他。【原文】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注释】每:往往,常常。 赞:告诉,介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全活:使动用法,使保全,使存活。【译文】癸丑年,跟着元世祖征讨大理。第二年,征服了云南。常常介绍天地是爱好生灵的,以王者的英明神武的皇帝不该滥杀无辜,所以攻克城的时候,没有杀一个人。己未年,刘秉忠跟着皇帝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皇上,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原文】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注释】大经:大法、常规。论衡本性:“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 闻:使听到。李密陈情表:“谨拜表以闻。” 文物:文人,文士。叶适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译文】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关键、修养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皇帝听。于是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人才济济,粲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