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1范文_第1页
家长学校教案1范文_第2页
家长学校教案1范文_第3页
家长学校教案1范文_第4页
家长学校教案1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学校教案1范文 教案名称教学方法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进入初二以后学习和心理的变化。 教学目的指导家长明确孩子初二阶段表现的一些原因。 指导家长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认识,根据孩子实际,把握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指导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和心理的特点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来度过中学“最危险”的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家长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 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自己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教育专家指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孩子刚上初一时还挺省心,对父母的话也能听进。 可到了初二备注教学目标指导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这一时期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相关资料初二心理特点及教育指导设计者赵蕾适用阶段初中二年级家长、教师谈话法,案例分析法就开始越来越让人劳神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这种情况会发生在许多家庭。 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整日心事重重“孩子上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学习成绩滑坡,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还特别逆反,听不进父母的的话”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类似的烦恼,教育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初二现象”。 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容易受朋友影响,加上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对外界影响缺乏识别能力,容易在感情上出现困惑,还会出现吸烟、喝酒等不良现象。 另外,初二孩子易反叛,原因很简单他们往往想在这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 出现这些症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至15岁之间,而以14岁占较大比例。 在临床上又是以初二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因此称之为“初二综合症”。 二、案例分析下面,先让我们分析两个案例。 案例一放学回家,上初二的小强想看动画片,可妈妈不让看。 无奈,小强只好怏怏不乐地去写作业。 妈妈走进房间在一边唠叨“别怪我,是社会不好,竞争激烈”,小强听不进去了,把妈妈推在了门外,并且在门上贴了一样纸,上写“我的房间,要进来,先要经过我答应!”妈妈愕然。 家长交流互动环节请几名家长说一说对文中小强和他妈妈的看法。 小强的妈妈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您是怎样做的?家长自由发言,请其他家长评论并支招。 小结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多几分技巧、幽默就会达到目的。 故事中的小强妈妈见孩子去学习了,要见好就收,别再说什么,要学会忍耐,这样家庭氛围就变和谐了。 案例二初二开学后,我发现有一男生眉头紧蹙,独来独往,再三询问,他这样说“我现在读初二了,可是我发现我的记忆力好象下降了一样老师讲课一下课就差不多全忘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怎样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我的数学非常非常差,以后的物理、化学我要怎么学,我还有提高的可能吗?”分析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提出问题孩子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学习,是什么表现呢?家长互动 (1)家长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并记录。 (2)请几名家长说一下自己的反思。 进一步深化思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学习困难?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呢?(家长可自由发言或展开讨论)小结引导家长调整期望,用实际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 三、初二学生的特点、建议和希望。 以上两个案例典型的表现出了初二学生这一阶段独有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 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忙开始加入团组织,成为班级的骨干,而另一部分品德较差的孩子,这时也开始冒了出来。 2、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 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3、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 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 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 结果是一些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课、逃学。 大凡在初二年级学习扎实、成绩稳定的学生都可望胜利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4、孩子进入初二后,变得不爱讲话,往往把真实的思想隐蔽起来,把话埋在心理,如果家长问起学校里的事,孩子态度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冷冰冰的三言二语就讲完了,年龄超大越明显。 这一时期,一方面孩子对父母闭锁,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加之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想寻找友谊,交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又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 总之,这一时期,初二学生是“小大人”、“半成人”,心理特点是不稳定的、多半的、脆弱的,需要我们作父母的认真观察孩子的变化,作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 几点建议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紧密配合。 作为家长,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棒,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化环境是一致的,教则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 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 所以只强调学校教育质量,而不检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长,一定是教育知识空白的家长。 如果这样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学生好比住院的病人,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下药,父母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不以成绩论英雄,您的子女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思想好、能力高,您的子女学习成绩落后,并不意味着思想差、能力低。 现在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只要有能力,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成就一番事业。 三、科学的分析子女的成绩档案。 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而是着眼于自身的比较。 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么。 四、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 如良好的休息、科学的安排学习、适量的家务劳动(劳动是教育人的较好方式,只有劳动,他才懂得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等。 四、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 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努力,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五、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 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提高成绩的保证,学生们只有好好的遵守这些纪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 加强纪律观念,做到文明守纪,就显得格外必要。 六、堵不如疏,要适当,不能太严也不能不管,比如一点不让看电视,这也不现实。 七、不负责任的放任,不管不问,有人说,我大哥在农村两口子目不识丁,孩子也照样上名牌大学。 其实农民的吃苦耐劳,朴实的品质,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几点希望 1、树立人人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观念。 如果您不放弃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对每个孩子都应该严格教育和管理。 把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约束纪律,抓好学习,发展特长,争当先进,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现在社会上五花八门、乌七八糟的东西太多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电脑网络游戏,不健康的影视、漫画、小说等书刊,歌舞厅等任何一种都远远超出课本知识对他们的吸引力,都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何况初中生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 实践证明,家长对孩子严格管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优异;相反除极个别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外,学习往往都抓不好。 2、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家长注意 (1)早晨要按时起床,做到不早到,不迟到 (2)星期星期天也要按时作息,做到劳逸结合,(对一周所学知识归纳、巩固复习和提高)。 (3)放学时间家长要掌握好,要求学生放学按时回家,不能在外逗留、玩耍。 3、家长要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4、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 5、创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无知的人,尽量少在家中接待。 6、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 及时了解学生每月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每学期召开的几次家长会,解决不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事实上想通过一次、二次的家长会解决很多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有特殊情况仍然需要家长通过电话或到学校等不同形式与老师联系,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取得一致,形成一股合力。 7、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要求孩子在家必须干一定数量的家务活。 在教育孩子时,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