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怀素写字》_第1页
一上《怀素写字》_第2页
一上《怀素写字》_第3页
一上《怀素写字》_第4页
一上《怀素写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12.怀素写字南化四小 胡红教材解读: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二自然段,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怀素坚持不懈、不断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喜爱写字、力争写好字的情感。但是,文中人物时代久远,与童话相比,文章内容相对枯燥,缺少情趣。这对老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绿线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教学重点:读背课文与识字写字。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刻苦。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怀素写字的方法。3、学会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写”“字”。教学重点:1、明确写字方法,写好两个生字。2、朗读感悟怀素写字认真、刻苦的精神。教学难点:朗读感受怀素对写字的持之以恒、不断追求。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写”“字”,导入课题(一)复习“宀”和“子”,学习“字”。1、出示“宀”小朋友,这是我们在学习课文家时认识的一个新朋友,还记得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房屋)2、出示“子”的古文字 这是我们学过的一个汉字“子”,指的是什么人?(婴儿)大大的脑袋,举着小手,多可爱呀!3、出示古文字(1)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在屋内生孩子)这是“字”,读准音“z”。(2)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字”的上下两部分我们都很熟悉,小朋友仔细看老师书写,一定要看清字形,记住笔顺。(3)在书上描写“字”。(4)今天,“字”又有了新的意思,表示记录语言的符号。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的叫作(粉笔字);小朋友用铅笔写的叫做(铅笔字);古人用毛笔写的叫作(毛笔字);到了三年级,我们还要学写(钢笔字)(二)学习“写”。1、出示繁体字: 这是繁体字的“写”。“宀”表示房屋,“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在屋中扇动翅膀,边飞边叫。你看,这就是“写”原来的意思。现在,不仅写法简化了,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认真看老师书写,特别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强调上面秃宝盖,下面竖折折钩的的书写。3、在书上一笔一画认真描写。(三)导入课题。1、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不仅表达的意思生动有趣,把字写好了,还非常漂亮,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小朋友们想把字写漂亮吗?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生于1200多年前的大书法家,他的名字叫怀素。2、简介怀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草书写得非常漂亮,对后人影响很大,毛主席就非常喜欢怀素的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向他学到写好字的本领。3、读准课题。(设计说明:从熟悉的部件引入“字”的学习,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心理。“字”、“写”的本意和演变,渗透汉字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欲望。两个字的写法指导为学习课文中怀素写字的方法埋下伏笔。)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怀素写字的故事了,那就捧起书来读一读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要把句子读通顺。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读准翘舌音) (读准前鼻音) (读准后鼻音)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放入课文中,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又流利。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认真”1、怀素写字的方法藏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听老师读这一段的三句话,小朋友们边听边想:究竟第几句话告诉我们怀素写字的方法了。2、重点理解第二句话: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1)理解“先再” “先”是排在前面的事情,“再”是排在后面的事情。早晨起床以后,我总是先( ),再( )。上午到了学校,我总是先( ),再( )。晚上放学回家,我总是先( ),再(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个先后顺序。(2)理解“非常认真”。怀素写字就很有方法。他总是先( ),再( )。怀素这种认真的态度只是一次?两次?“总是”,看来,他一直如此。正因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所以,他的字进步很快。3、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4、小朋友们要用心记住怀素写字的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设计说明: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先再”的语言文字训练结合生活实际帮助理解,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通过朗读来感悟。)四、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刻苦”1、有了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怀素的字进步很快。可是,当时怀素很穷,买不起纸。为了写出更加漂亮的字来,怀素是怎样刻苦练习的呢?答案就在第三自然段中。2、读好长句子: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两个“当”,读音不一样)3、理解重点句: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1)理解“穿”。这里的“穿”是“破”、“通”的意思。怀素写字的工具是毛笔和木板,老师今天把毛笔带来了,我们的桌面就是薄薄的木板,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用毛笔在木板上写字。你能把木板写穿吗?(2)理解“竟”。可是,怀素就把木板写穿了!你能想到吗?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就是“没想到”的意思,知道是哪个字吗?(3)补白“写呀写呀”。一支软软的毛笔,怎么就能把硬邦邦的厚厚的木板给写穿的呢?传说,怀素小时候只要看到匾牌石刻上的好字,他就仔细看,认真想,用木版代替纸练字。他家附近的池塘因为被他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现在你知道木板为什么会被写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为了练出一手好字,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怀素已经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傍晚,天已经黑了下来,怀素还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寒冬腊月,怀素在冰天雪地里看到一块漂亮的石碑,他赶紧在木板上(写呀写呀);盛夏酷暑,怀素在炎炎烈日下看到一块匾牌上的好字,他立刻在木板上(写呀写呀)大家都说怀素的字已经很好看了,他还在(写呀写呀)就这样,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4、小结: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怀素写字的秘诀不仅在于他有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还在于他有不怕吃苦、好学上进的精神!(设计说明:这段是文章的难点。“穿”和“竟”虽然不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必须理解它们的意思,因为这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资料的补充、想象的拓展都是为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服务的。)五、练写生字“写”和“字”小朋友,你想让自己的字更漂亮吗?那就向怀素学习吧!1、在习字册上练写“写”和“字”。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评价反馈。(设计说明:上课伊始,指导了两个生字的音形意。此时练写,重在巩固。评价环节很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写好每一个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学会五个生字:古、先、日、长、书。3、进一步学习、感悟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1、轻声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怀素是什么时候的人?(古时候)他从小喜爱什么(写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好学上进)2、联系二、三自然段,说说怀素的“好学上进”表现在哪里?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好学上进”)(设计说明:第一课时学习了二、三自然段,对怀素的认真、刻苦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应该水到渠成。)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怀素的伟大成就 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怀素认真写字,刻苦练字,终于成功了。怀素的字写得很漂亮,很有特点,他的作品成了一种艺术。1000多年了,对现在的人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都称他为“书法家”!2、你还知道哪些“书法家”的名字?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3、读第四自然段,突出“有名”。(设计说明:第四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与上文形成因果关系。教者在引导学生朗读时仍然要回顾上文,体会到“有名的书法家”来源于长期认真刻苦的练习。)三、朗读全文,激发情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欣赏一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3、小朋友,要想将来拥有一手漂亮的好字,现在该怎样做呢?(设计意图:朗读全文、欣赏作品都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怀素好学上进的精神。)四、写字比赛,争当“小怀素”1、运用怀素写字的方法学习“古”“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